筆趣閣 > 帝國法蘭西 >第一百四十四章 德意志文化鬥爭事件
    第三更完畢,求月票!

    一個國家的前進總需要一位高瞻遠矚的舵手,恰好拿破崙充當了這個角色。在他跟康羅貝爾元帥祕密交談之後,戰略欺詐總局也正式的確立。這個確立是祕密的,沒有任何的報道和聲張,拿破崙爲康羅貝爾元帥提供足夠的情報分析人員還有法國高層智囊。

    而戰略欺詐局的第一步,就是光明正大的支持和利用德國境內的國際教權主義者,挑撥俾斯麥和天主教教徒之間的矛盾,通過文化鬥爭,開始支持德國羅馬天主教徒。

    此時,法國國內正在文化鬥爭之中,去年十二月普魯士天主教候選人組成了自己的中央黨,而他們是支持梵蒂岡的。而兩個月前的帝國國會選舉中,他們以全德天主教運動的面目出現,一躍成爲第二大黨,其還得到普魯士邦議會和帝國議會中波蘭民族主義者和威爾夫黨人的支持。中央黨成爲反對俾斯麥的最大反對黨。

    法國的情報部門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祕密的向中央黨提供資金,並且爲他們反對俾斯麥造勢。利用文化鬥爭的問題,反對俾斯麥的統治。

    然後是法國自身的表現,在拿破崙政府的領導下一直採取“履行條約”的政策,但它也模範德國的模式,推行普遍兵役制,並改組了軍隊,投入大量的資金改良火炮和輕武器。

    面對法國人的所作所爲,俾斯麥感到不安和驚慌。

    法德簽訂的巴黎條約既是沒有限制法國的軍事力量,也沒有控制未來的發展。他的對手仍然是個大國。法蘭克福條約既沒有限制它的軍事力量,也沒有控制它的的外交政策。如果法國想要復仇的話,道路將是暢通無阻的,如果巴黎下定了不死不休的決心,即便是英國德國和俄國重新組建反法同盟,也阻攔不了拿破崙手中長劍摧毀整個歐洲秩序的決心。

    在俾斯麥的心中,對於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恐懼深刻的烙印在普魯士人的心理,變成了世仇的陰影。

    但俾斯麥沒有意識到,法國人暫時走不了復仇的道路。色當戰役改變了歐洲的力量對比,而且這種變化對法國不利短期內不會表現出來。德國的人口和經濟資源在不斷增長,而法國則幾乎停滯不前。此時的巴黎只能做中興之策,而不是佔着一系列的優勢貿然發起進攻。

    拿破崙是遠見卓識的雄主,尤其是以穿越者的身份打量歐洲局勢時,總能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找到最關鍵的點。

    整個歐洲只有拿破崙預見性的知曉,1875年的危機事實上也是個騙局。俾斯麥未必真正想打一場預防性戰爭,他只是打算藉此威脅法國人,使放棄重整軍備,甚至是復仇的想法。然而俾斯麥強調的戰爭迫在眉睫,反而讓歐洲大陸在將近四十年的時間裏安然無恙的保持在“刀尖上的和平”。

    法國情報部門的慫恿下,文化鬥爭愈演愈烈,中央黨甚至在帝國議會中公開的抨擊俾斯麥窮兵黷武的做法,並且強調戰爭結束了,德國應該開始削減軍費。

    面對他們展開的攻擊,俾斯麥甚至沒有在會議上爲自己辯駁,只是對這羣天主教徒報以冷漠的嘲諷。

    他知道這些人做了什麼,只不過時機尚未成熟。

    帝國議會的抨擊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爲此德國陸軍大臣羅恩還特地找了一趟俾斯麥,向他表述自己心中的憂慮。

    “您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功臣,而這些連戰場都沒有上過的政客們卻在會議上大肆的偏激你是一個窮兵黷武宰相,我認爲您應該向威廉國王反映這些事情,好讓其他人閉上嘴巴。”

    說到中央黨時,羅恩明顯的表現出厭惡。普魯士原本是建立在軍國主義上的帝國,只有軍隊才擁有一個國家的發言權,而現在這羣人居然公開的展開對一位支持容克貴族的宰相抨擊,中央黨的做法挑動了容克軍事貴族們的底線。

    “我知道。”

    俾斯麥宰相平淡地迴應道,“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讓我下臺,無非就是受到了境外某些人的指使。這些今天主教徒還真以爲我們不知道他們從法國人手中拿了多少好處嗎?”

    俾斯麥一向易於察覺針對他的陰謀,他已看出了國際教權主義者對他伸出的黑手。同時,他認爲時機暫未成熟,還輪不到策劃了所謂“戰爭迫在眉睫”的危機。

    “但是俾斯麥宰相,再這麼繼續下去的話,我害怕會在德國境內掀起反對您的浪潮。卑鄙的小人爲了把你擠下臺。

    會不顧一切地使出任何手段,現在他們都敢在帝國議會上抨擊你的做法,下一步可能就是逼迫你辭職下臺。”

    俾斯麥轉過身對羅恩說道,“這不是很好嗎?起碼這些人迫不及待地表現出自己丑陋的嘴臉,好讓我知道在帝國會議中隱藏了多少敵人。現在通知威廉陛下沒有必要,畢竟中央黨所作所爲並不出格,我不說話是爲了讓這些該死的天主教徒做出更加得寸進尺的行爲。”

    走在俾斯麥宰相身後的羅恩停下了腳步,他有些微微愣神的看着帝國宰相。遲疑的問道,“難道這一切都在俾斯麥宰相的計算之中?”

    俾斯麥冷靜的點點頭,“當然,這一切都在計算之中。不然爲什麼我會在帝國議會上一言不發?等到時機成熟之後,柏林警察會將中央黨全部逮捕。而他們與法國人沆瀣一氣的罪名,將會引起整個德意志人民的憤怒。試想一下,就算中央黨挑起了反對我統治的浪潮,在面對叛國罪的罪名時,德國人會站在哪一邊?”

    羅恩木訥的點點頭,承認俾斯麥的說法。

    “他們當然會站在你這邊。”

    “對我不滿的聲音會迅速的消失在反法浪潮之中,到時候我們將有藉口,威脅巴黎發動戰爭,再度的逼迫法國正式的將阿爾薩斯地區割讓德意志。”

    對於列強的干涉導致阿爾薩斯沒有割讓的結局,俾斯麥一直懷恨在心。

    也更加堅定了他利用這場文化鬥爭,讓法國人自食惡果。

    而對於俾斯麥政治老狐狸的表現,陸軍大臣羅恩只能自我嘲諷。剛開始他還在擔心俾斯麥遭人算計,現在想想原來法國纔是被人算計的那一個。

    至於中央黨那些被人當槍使的議員,陸軍大臣羅恩流露出一個不屑的微笑。

    “看來這場牽扯到各方勢力的政治鬥爭會很有趣。”

    就在中央黨忙不迭地在國會上指責俾斯麥的所作所爲時,遠在巴黎的拿破崙也通過駐柏林大使參贊電報,收到了內幕消息。中央黨試圖通過議會的支持擠兌俾斯麥的做法,讓拿破崙有些出人意料。

    “沒想到天主教中央黨的效率真高,我還以爲他們會在過幾個月才表露出對俾斯麥的反對立場。離我們跟俾斯麥簽訂巴黎和約纔多久,就已經開始急不可耐的充當反賊的角色。”

    不過他對中央黨的那些人並沒有多大的同情,反正只是挑起普法戰爭的一枚棋子。註定會成爲俾斯麥鐵血政策的犧牲品。

    “中央黨已經表明了他們的立場,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做?”

    康羅貝爾完全不知道拿破崙強硬的挑起事態爭端到底是爲什麼。此時法國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他的做法完全就是在試探德國的忍耐底線。

    “什麼都不用做,我們只需要等待。等到俾斯麥忍無可忍的通過中央黨的事件,指責法蘭西意圖挑起爭端,並且威脅發動戰爭。”

    俾斯麥還洋洋得意的以爲看穿了法國的陰謀,卻沒想到拿破崙故意的設計了一個陷阱,等着他往下跳。

    “到時候整個歐洲都會站在我們這邊,法國纔是最佔理的一方。”

    拿破崙雙手交叉託着下巴,對站在面前的康羅貝爾元帥說道,“最重要的是通過這場危機,加深德國和俄國之間的矛盾的種子。”

    拿破崙只記得,俾斯麥自傳中對這場危機的評價耐人尋味,他說“我情願辭職,也不願插手一種目的僅僅在於不讓法國得到喘息和恢復元氣的戰爭。我認爲,這種戰爭絕不會造成歐洲長期穩定的局面,而很可能使俄國、奧地利和英國意見一致起來,歐洲會把我們的行動看成是濫用所獲得的力量,而且美國人,包括帝國內部的離心力都匯聚起手來或者拿起劍來反對德國。”

    原本歷史上,俾斯麥對哥恰科夫的厭惡顯而易見的。當危機爆發之後,哥恰科夫以法國拯救者自居到柏林與他會談,要求德國保證永遠不對法國發動戰爭,而這件事令俾斯麥非常惱火。

    而在這條時間線上,拿破崙還作爲幕後黑手,在倫敦海峽協議中推波助瀾了一把。而這場推波助瀾將會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戰爭危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到時候俾斯麥會以怎樣的態度面對哥恰科夫的指責?

    他非常的期待。8)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