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統天下 >第二百一十五章 這裏以後屬於大明
    ~.<>-~第二百一十五章這裏以後屬於大明

    烏茲別克族大約形成在明朝前後時期,他們是自古定居中亞地區的伊朗人與11~15世紀之間遷居此地的蒙古或突厥各遊牧部落混合而成的一個新的民族。在以前的欽察汗國也就是金帳汗國的統治時期他們一直生活在金帳汗國的統治之下。而後來隨着金帳汗國的逐漸沒落金帳汗國開始被白帳汗國所取代。而烏茲別克人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興起的。

    在白帳汗國的後期,昔班尼的祖父阿布爾海爾在當時取得了白帳汗國的實際控制權之後聚集了一批和自己相近的族人建立了一個全新的遊牧民族的汗國,這便是烏茲別克汗國。這是烏孜別克族形成當中的重要一步。而後來隨着昔班尼重建烏茲別克汗國烏孜別克族正式的開始在河中地區定居了起來。昔班尼也一直被認爲是烏孜別克的奠基人。

    現在的烏茲別克族到底有多少人恐怕就連昔班尼這個大汗自己都不清楚,在其祖父阿布爾海爾以及之前的時期的時候烏孜別克族一般都是聚集生活在一個地區,但是在幾十年前由於阿布爾海爾身死第一個烏茲別克人建立的國家滅亡之後在烏茲別克族生活的那片土地之上便爆發了數不清的戰爭,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裏由於戰亂無數的烏茲別克人帶着家眷逃離了這裏。

    而現在昔班尼重建的這個烏茲別克汗國統治下的烏茲別克人也只是整個烏孜別克族裏面的一部分。

    不過雖然不知道現在整個族人有多少,但是在自己治下生活的族人的數量昔班尼卻十分的清楚,由於戰亂人數不是太固定,但是一般也都是在九十萬人左右徘徊。現在未來發展農業昔班尼只維持了十萬左右的大軍,但是如果到了滅族之戰的時候昔班尼自信自己可以聚集起來二十五萬到三十萬左右的大軍。

    從本質上來說現在的烏孜別克族還是遊牧民族。只不過隨着打敗了帖木兒帝國烏茲別克人佔領了河中地區之後便開始發生了轉變。作爲一代梟雄,昔班尼對於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差距十分的清楚。自古以來遊牧民族出現了無數個,也曾經建立起來了無數個強大的國家,但是無一例外到了現在這些國家不是滅亡了就是已經衰敗了。

    昔班尼清楚的知道遊牧民族不具備農耕民族的凝聚力。就像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匈奴、突厥以及蒙古帝國一樣,都曾經強大過,但是卻都是很快的就滅亡了。這就是遊牧民族的特性,沒有凝聚力造成的。在順境的時候那些牧民們便會聚集在一起享受勝利的果實,但是一旦出現逆境了比如不斷的戰敗,這個時候便會出現分裂,無數的牧民在這個時候便會慢慢的離開原來的地方逃到一個新的地方重新定居下來。而那個強大的帝國便是瞬間崩潰。

    但是遊牧民族由於是農耕文明他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所以即便是遇到了很大的失敗他們也都會堅守在那裏。這股凝聚力讓的農耕文明不管是遭受多大的困境都可以通過長時間的修生養息緩過勁來。

    正是由於知道了遊牧民族的種種不足,所以在得到了河中地區之後昔班尼便開始想着改變。河中地區是一塊以農業爲主的綠洲,這裏不像中亞其他的土地那樣要麼是荒漠,要麼是隻適合牧草放牧而不適合種植糧食的的土地。河中由於處在中亞錫爾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澤拉夫尚河流域,這裏土地異常肥沃非常適合種植糧食。該地區先後被希臘、突厥、唐朝、阿拉伯等統治。在昔班尼統治之前這裏正在被帖木兒帝國統治,隨着打敗了帖木兒帝國這裏便落到了昔班尼的手中。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昔班尼便開始實施自己農業化的道路,在昔班尼征服河中農業綠洲的戰爭,昔班尼發動的不斷的戰爭一度使得澤拉夫善河流域、卡什卡河流域,吉薩爾盆地等地的農業衰落,播種面積急劇縮小,其中一部分被變成牧場,部分居民不得不離開農業綠洲,前往山區或城市。

    根據昔班尼的手下敗將之一的巴布爾的《巴布爾回憶錄》對戰爭給撒馬爾罕造成的惡果作了描述:“戰士們搶得的戰利品很快就消耗盡了;在我們攻下撒馬爾罕城時,其破壞程度竟達到居民缺少種籽糧需要貸款的地步。這種地方還有什麼可搶呢?”撒馬爾罕被昔班尼佔領以後,“大多數鄉村和城市……變成了草原和荒野,……而悲哀的滾滾波濤和無數苦難的激流,把大部份定居居民沉沒於普遍驚慌失措的旋渦之中。”

    但是知道農業的重要性的昔班尼並沒有把這些土地置之不理,昔班尼在征服赫拉特以後,立即着手製定恢復生產的一系列措施。他首先處理了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和恢復對土地的耕作。昔班尼在把土地歸還原主的同時還鼓勵開墾內戰期間荒蕪的土地,那些暫時未能歸還的土地先轉入昔班尼汗的名下,由國庫撥一批款項用於恢復生產。這類土地由農民耕種,其收穫物以賦稅的形式納入國庫。其次,昔班尼很重視修復水利灌溉系統。就在他攻入布哈拉兩年之後的1502年,橫跨澤拉夫善河的大壩橋落成,此後又修建了一些新的灌溉渠和蓄水池。

    可以說這幾年來昔班尼一直在致力於恢復河中地區的農業耕作,而這也是昔班尼一直把軍隊維持在十萬人規模左右的重要原因。不是他不想擴張軍隊,而是形勢所迫。農耕文明不可能像遊牧文明那樣幾乎全民皆兵,想要發展農業就必須要有所放棄。所以爲了恢復農業生產昔班尼把大量的青壯年留在了民間讓他們開始耕作。

    但是這並不能夠說明烏茲別克汗國沒有那麼多的軍隊,如果想要昔班尼還是可以湊出來一直幾十萬的大軍的。畢竟烏茲別克人也纔剛剛開始學習農耕沒有幾年,還沒有完全被農耕化的他們從本質上來說還是遊牧民族的。

    而這也是昔班尼在發佈了徵召令之後能夠迅速聚集起來數萬大軍的原因了。此時的烏茲別克人仍然是聚集的生活在一起,所以只要昔班尼的徵召令一發下去很容易便可以獲得大量的兵源。

    在昔班尼發佈徵召令的第三天,就近趕來的士兵已經達到了將近七萬人,而昔班尼的大軍也一舉突破了十五萬。

    但是即便是這樣昔班尼也依然沒有發動反擊,因爲這個時候雖然他的軍隊的人數增多了,但是他的實力卻下降了。

    這些新來的士兵完全就是一羣新兵蛋子,沒有經過訓練,沒有上過戰場,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沒有武器。而昔班尼此時也沒有辦法立刻變出來數萬的兵器鎧甲,所以雖然軍隊的人數增加了但是這幾萬新兵反倒暫時成了累贅了。

    所以爲了儘快的讓這些新兵形成戰鬥力,昔班尼一方面不斷的從烏茲別克各地調集武器鎧甲以及糧草等,另一方方面也緊急的開始了對這羣新兵的訓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