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統天下 >第三百八十三章 判斷失誤
    要說韃靼和瓦拉的關係在三年之前絕對是惡劣的不能再惡劣了,韃靼和瓦拉雖然都是蒙古人,但是他們確是蒙古內部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雖然曾經在成吉思汗以及之後的蒙元的強大威懾之下這兩個民族是統一的,但是畢竟大家的同根卻不同族,暫時的維持統一也不可能消除兩者之間的矛盾。

    所以在蒙元滅亡之後瓦剌這個更加落後更加野蠻一點的蒙古的一支迅速的脫離了蒙元皇室的統治。

    從這之後的事情完全可以證明一個道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家風水輪流轉。在明朝建立之後爲了防止蒙古東山再起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都對蒙元的直系繼承者韃靼極力的打壓而對旁系瓦剌則是極力的扶持。

    只要是個有野心的民族都會在這個時候把握好機遇,歷史已經證明了瓦剌絕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民族,在面對明初大明打壓韃靼想要扶持瓦剌的戰略,瓦剌迅速的做出應對。當時瓦剌當中最大的兩支部落的首領全都向大明稱臣,並且不但在最後從大明那裏得到了大量的援助就是兩位首領也獲得了王爵的賞賜。

    明初期的瓦剌絕對是處在潛伏期,低調、隱忍的功夫做得相當的好,在大明毫無察覺的情況之下瓦剌竟然在已經發展成了一個綜合實力遠遠超過韃靼的民族,雖然和大明相比實力有點落於下風,但是當時瓦剌傾全國之力即便是大明也得暫避鋒芒。

    有句話說得好忍無可忍無需再忍。雖然瓦剌沒有被大明欺壓,不算是奮起反抗,但是作爲一個野心之輩也絕對不甘心一直屈居人下的。很自然的在感到自己的實力已經足以對抗大明瞭之後瓦剌內部開始有人坐不住了。

    當然該麻痹敵人的時候還是要繼續麻痹的,爲了避免過早的引起大明的警覺,瓦剌很好的利用了大明對韃靼的仇視以及戒備心理將自己民族崛起的踏腳石選爲了韃靼。

    在大明的鼓勵、支持、幫扶、讚賞之下瓦剌開始極力的打壓韃靼,雖然在之前瓦剌的自立讓韃靼的前身盟約的繼任者北元朝廷不悅,但畢竟作爲草原上的民族一切憑實力說話的覺悟還是有的。他們知道自己實力不夠所以對於瓦剌的自立也就勉強的認了。

    但是雖然我可以默認你的自立不代表我可以允許你反過來欺凌我這個你昔日的主人。所以對於瓦剌當時的反戈一擊北元以及之後的繼任者韃靼都是恨得直咬牙,而兩者之後百年來不死不休的樑子也就這樣結下了。

    之後的事情一切都想史書記載的那樣,在大明的讚賞以及幫扶之下幾乎控制了整個漠南韃靼的瓦剌終於還是引起了明朝的警覺。事實證明漢人之中從來就不缺少有先見之明的人,只不過往往這些人都很難身居高位。

    之後對於大明突然的強大大明在猝不急防之下也只能接受了現實,亡羊補牢。爲時不晚。從那之後大明便開始將自己對韃靼的戒備轉嫁到了瓦剌的身上。雙方的關係也從小兩口的蜜月轉爲夫妻的冷戰,再到之後的仇人相見,直接上腳動刀了。

    不過這都是瓦剌和大明的關係,這就不提,重點還是瓦剌和韃靼的關係。百年之前通過大明的扶持瓦剌一舉控制了整個蒙古,包括韃靼人的漠南蒙古,在這期間爲了防止韃靼的再次崛起瓦剌可謂是對韃靼進行嚴酷的打壓以及殘害,而倍受欺凌的韃靼當然也不甘心就一直這樣被人家騎在頭上,百年來韃靼對瓦剌的反抗也是此起彼伏,總之這麼多年的歲月那就是一部韃靼人的苦難史。連續幾代人遭受欺凌也讓韃靼將瓦剌人看作是了血海之仇。

    瓦剌的突然崛起應徵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老話,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這句話是沒有身份限制的,它放在任何人以及任何民族的身上都很合適。瓦剌是它的一個活例子。但是可能上天絕對韃靼人的苦難受夠了吧,這不突然的就給了韃靼人一個英明的大汗。

    這個大汗自然就是巴圖蒙克了。如果沒有朱厚照的這個意外發生,歷史應該是這樣的懷着對瓦剌人血海深仇的巴圖蒙克在自己的繼母兼正妻的幫助之下展開了對瓦剌的血腥復仇。

    巴圖蒙克雄才大略。在他的手中韃靼是日益的強大,但是瓦剌確實日薄西山,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韃靼在巴圖蒙克的帶領之下迅速的將整個民族百年的怒火全都拋灑在了瓦剌人的身上。這樣的戰事是何其的慘烈以及血腥。

    具體瓦剌死了多少人咱也就不說了,總之最後的結果就是瓦剌被韃靼打的幾乎沒有一場勝仗,不得不放棄放棄了所有漠南的領土。而且自己也死傷無數,實力大損,而且最後還被韃靼逼得就連漠北的領土也一步步的喪失了。歷史在巴圖蒙克崛起之後對於瓦剌咋記載便變得開始越來越少了,以至於就連最後當這個民族完全被擠壓的沒了生存空間慢慢的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的時候都沒有人注意到。

    說了那麼多,其實全都是廢話,核心思想就是一絕話,韃靼和瓦剌這是兩個之間有着比殺父、奪妻、戮子之仇還要深重仇恨的民族。

    但就是這樣兩個有着比殺父、奪妻、戮子之仇還要深重仇恨的民族的使臣卻從草原之上一起結伴的來到了京城當中。

    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信號,哪怕是京城之中那些整日不怎麼關係政事、爲了生存而辛勤操勞的普通百姓們也在看到這一幕之後感覺到了一絲的不同尋常,在面對十分明顯的刺激之時人的反應一般都是相似的,可能又要打仗了,這是大多數普通人對這件事情最後的結論。

    那些普通的百姓都能夠看到這些,朝中的文武大臣以及朱厚照如何會看不到呢。

    朱厚照知道這一會不但可能要打仗了,而且還很有可能是一場有明以來史無前例的大戰,一場決定了大明以及蒙古這兩個民族生死存活之命運的大戰。

    在得知韃靼和瓦剌的使臣一同到達了之後,朱厚照一方面讓禮部的人去接待,畢竟禮儀之邦不能失了禮儀不是。而另一方面,朱厚照卻馬上便召見內閣、兵部以及五軍都督府的官員。

    “沒想到阿喇哈青森竟然一該往常優柔寡斷的性格,這麼快就做出了決定?”面對大臣們,朱厚照自言自語的說道。

    瓦剌和韃靼的這麼快的聯合確實是出乎朱厚照的意料。朱厚照很瞭解韃靼和瓦剌相互之間那種根本就不可能化解的歷史仇恨以及地緣爭端,正是因爲這樣所以在今年得知瓦剌竟然在後面暗中資助巴圖蒙克的消息之前朱厚照完全沒有想過瓦剌有一天會和韃靼合作對抗大明。事實證明再聰明的人也有可能會在某種特定條件之下犯錯誤,朱厚照就是順風順水貫了,再加上掌控着大明這個天下之間最大的帝國,所有有時候想問題也變得自大與獨斷了起來。

    生死高於仇恨亦或者是仇恨高於生死這是一個無法給出確切答案的問題,不過在事關民族生存問題的時候,往往答案卻很明顯,生死高於仇恨。很明顯之前朱厚照自大的沒有去想過這樣的問題,所以他還幻想過有一天自己消滅了巴圖蒙克之後瓦剌也像之前的莫日根他們那樣投降自己,再然後自己就將瓦剌的阿喇哈青森、莫日根、亦思馬因以及亦卜剌等所有人手中的兵馬整合起來,這樣自己便可以憑空多出來了將近三十萬的精銳騎兵,如果自己將他們治下所有成年男丁都武裝起來的話更是可以得到超過六十萬的騎兵。有了這些軍隊,朱厚照到時候便可以從容的揮師西進一舉踏平整個中亞了。

    但是朱厚照忽略了生死高於仇恨的這個道理不代表它不會起到作用,在面對大明這個令人感到窒息的大敵之後,兩個在朱厚照眼中不會聯合的敵人竟然真的開始聯合了。

    一直到今年年初得知了瓦剌竟然在暗地裏援助巴圖蒙克之後,朱厚照才發覺自己犯了錯誤了。不過那個時候他也並不是特別擔心,因爲雖然他們兩者有聯合的跡象,但是朱厚照估計阿喇哈青森和巴圖蒙克的結盟不會這麼快,最起碼也得等上兩到三年的時間纔有可能。

    因爲一方面朱厚照認爲韃靼和瓦剌兩者畢竟有那麼多的深仇大恨,想要聯合最起碼消除和放下仇恨也得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論起能力來,不是朱厚照瞧不起阿喇哈青森,而是和巴圖蒙克相比阿喇哈青森真的是差距太大了,其他能力就不說了,單說阿喇哈青森遇事猶豫不決的性格也決定了他不會在短時間之內就決定和巴圖蒙克聯合對抗大明這種事關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

    但是現在的事實證明朱厚照又一次判斷錯誤了,阿喇哈青森和巴圖蒙克分別讓自己的使者和對方的使者光明正大的走在一起意圖已經很明確了,朱厚照也不可能在同一個人的身上接二連三的犯錯誤,這一次朱厚照不再抱有任何的幻想,他直言不諱的指出了阿喇哈青森已經和巴圖蒙克結盟的事實。(未完待續。。)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