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神聖羅馬帝國 >第一百五十三章、七傷拳
    就在英國政府決定壓上全部籌碼梭哈的時候,英吉利海峽之戰的結局,也被維也納政府散播了出去。

    大陸聯盟士氣大漲,原本還搖擺不定的牆頭草們,此刻也紛紛向維也納政府靠攏。

    如果不是牽扯的國家太多、涉及到的利益太大,一時半會兒難以敲定,大陸聯盟已經膨脹了一圈。

    反之,大洋聯盟就是一片愁雲慘淡。之前大家對皇家海軍的期望有多大,現在的失望就有多大。

    老大不給力,小弟們也很爲難。要不是現在的局勢不容許大家退縮,恐怕一個個都要用腳投票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1905年5月27日,神羅率領的大陸聯軍在呼羅珊地區同南下的俄軍會師,同日被大陸聯軍重兵圍困的德黑蘭守軍放下武器投降,波斯帝國正式覆滅。

    本來波斯戰敗也是應有之義,面對歐洲各國的進攻,能夠抵抗五個月之久,波斯帝國已經是超水平發揮了。

    儘管有盟友的支持,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若是英倫三島同歐洲大陸接壤,不列顛能不能支撐五個月都是一個未知數。

    可是趕在了這個時間點,就容不得大家不多想。一股兔死狐悲的情緒,在大洋聯盟中蔓延。

    千頭萬緒的英國政府,現在已經顧不上安撫盟友情緒,就連他們自己的情緒都來不及調節。

    打開地圖就知道,印度危險了。幸好蘇伊士運河被堵上了,要不然敵人的海軍東出,掩護大軍從海上進攻,局勢還會更加惡化。

    現在也好不了多少,印度已經陷入了兩線作戰中,搞不好未來還要三線作戰。

    唯一能夠倚仗的就是地利,聯軍西來要穿過波斯高原,後勤運輸是一個大難題。

    事實上,波斯帝國能夠堅持五個月,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爲後勤限制了聯軍的發揮。

    沒有辦法,除了主要城市外,波斯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鐵路,只能靠人力、畜力運輸。

    僅有的鐵路,還遭到了波斯人的破壞。爲了保障部隊的後勤,維也納政府甚至還調動了上百架運輸飛艇。

    伴隨着戰線不斷的前移,聯軍指揮部也搬到了扎黑丹。作爲大戰的勝利者,弗里德里希大公的臉上卻看不到笑容。

    “一路殺到印度”,口號喊起來簡單,真要具體落到實處,麻煩就降臨了。

    後勤是最大的硬傷,此刻聯軍最大的任務不是作戰,反而是修復被敵人搗毀的鐵路。

    說起來也是諷刺,波斯境內大部分鐵路都是英國人修建的,現在這些鐵路卻成爲了聯軍進攻印度的最大助力。

    或許是因爲巧合,又或許對波斯帝國有防備,攪屎棍在波斯修建的鐵路規格也是五花八門。

    爲了修復這些鐵路,連火車皮都是從國內專門定製。看着手中的報告,弗里德里希都有些懷疑自己不是聯軍總指揮,而是一個工程總指揮。

    沒有辦法,同波斯的戰爭是結束了,可地方上仍然不穩定。鐵路修復工作,只能由軍方自己搞定。

    難怪當年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沒有能夠殺到印度去,看看這糟糕交通就全明白了。

    甭管交通多麼糟糕,條件多麼惡劣,將戰線推進到了印度,就是戰略上的勝利。

    到了現在這一步,大陸聯盟只要捨得投入,拿下印度就只是時間問題。

    凡事都有兩面性,在戰略上取得勝利的同時,大陸聯盟內部也風起雲涌。

    毫無疑問,富庶印度是最好的“餅”。維也納政府早早做出了許諾,不染指印度任由大家瓜分。

    大陸聯盟多是小國,除了神羅和俄羅斯之外,誰也沒有獨吞印度的實力。維也納政府又早早宣佈了退出,大家的競爭者只剩下英俄。

    驅逐英國人不難,面對整個歐洲大陸的圍攻,英國守住印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麻煩在於驅逐英國人之後。

    沒有了共同的敵人,盟友就變成了競爭對手。利益動人心,儘管俄羅斯帝國依舊強大,可這絲毫不能動搖大家窺視印度的決心。

    單對單,誰也不是俄國人的對手;一旦抱了團,局勢就大不相同了。

    反正還有神羅在上面壓着,名義上大家都是盟友,就算是有矛盾,俄國人也不可能直接對動手。

    不需要直接和俄國人開戰,僅僅只是暗地裏展開競爭,誰慫誰是孫子。

    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就此在大陸聯盟內部拉開了序幕。扯後腿、下黑手,各種陰損手段那是爭先上演。

    很快官司就打到了弗朗茨的案頭,然後自然是繼續撕逼了。利益面前,豈是說調停就能夠調停的?

    更何況挑起歐洲各國同俄國人之間的矛盾,本來就是維也納政府事先策劃的,爲此甚至拋出了印度。

    如果不是考慮到霸權戰爭尚未結束,現在不適合挑起紛爭,否則弗朗茨都要親自下場推波助瀾了。

    維也納政府不管事,雙方掐得正歡,偏偏這個時候英國人的暗手又發動了。

    罷工、又見罷工,從里斯本到聖彼得堡,全歐洲都爆發了罷工運動。

    不同於以往支持革命黨的收斂,這次英國人是徹放開了手腳,什麼危害就玩兒什麼,絲毫不考慮後續影響。

    不僅遣返革命黨,更是派出專業人士,幫忙制定革命大綱。甭管能不能成功,起碼畫餅很成功。

    被忽悠的革命黨人,一個個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奮不顧身的投入到了這場革命浪潮中。

    矛盾積累最多、官僚集團最爲腐朽的俄羅斯帝國,自然成爲了這場風波的重災區。

    別的國家罷工,那真的就只是罷工。社會環境不允許,縱使革命黨口號喊得再響,也難以掀起革命。

    俄羅斯帝國就不一樣了,作爲最早參戰的國家,俄國也是受戰爭影響最深的國家。

    前前後後,動員了近三百萬軍隊,同時支撐兩線作戰,經濟想不受影響都不行。

    儘管有維也納政府支持,但是這個支持也是有限度的。大部分的戰爭經費、物資,還是沙皇政府自籌。

    如果只是如此,以俄羅斯帝國的體量,也不是不能支撐,壞就壞在官僚集團身上。

    尼古拉二世從來都不是什麼強勢的君主,自然震懾不住國內的牛蛇鬼神。發財的機會到了,免不了要“多徵三五斗”。

    看似不起眼,可層層累加下來,到了底層民衆身上,就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本就生活困難,資本家又跟着跳出來落井下石。一面囤積居奇、炒高物價,一面又剋扣薪水、增加工作時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