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神聖羅馬帝國 >第十七章、善於學習的法國人
    受棉花危機影響的不只是英國人,法國人同樣也不好過。作爲一個完成工業化的大國,法國人對棉花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棉紡織業也是法國經濟的重要一環,重視發展國內經濟的拿破崙三世,自然不可能忽視這個問題。

    看到奧地利人在非洲推廣棉花種植成功後,拿破崙三世也起了效仿心思,甚至連地方都選好了。

    凡爾賽宮,殖民大臣斯特恩爲難的說:“陛下,我們在西非的殖民地,缺乏足夠的移民,想要推廣棉花種植非常困難。”

    棉花是一個勞動力密集的產業,尤其是收割的時候,需要大量的人手。

    法國的人口增長速度,比蝸牛前進的速度還要慢,幾乎就是原地不動。要是從國內組織移民開發非洲大陸,搞不好本土人口還會負增長。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人口下降會導致勞動力不足,勢必要造成人工成本上升,國內的資本家們肯定是不能忍的。

    拿破崙三世問道:“如果我們出臺優惠政策,在歐洲地區吸納移民,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陛下,每年從歐洲離開的移民,大都是出自德意志地區。自從奧地利開闢非洲殖民地過後,這部分移民大都進入了奧屬殖民地。

    從1854年到現在,短短7年時間內,奧屬非洲就吸納了一百四十多萬移民。

    靠着這批移民,奧屬非洲的發展速度,遠超非洲大陸任何地區。他們打着再造德意志第二家園的旗號,我們很難和他競爭。”

    外交大臣奧弗涅直接打破了拿破崙三世的幻想,從19世紀初起開始,德意志地區就是歐洲最主要的移民地,佔據了歐洲移民的一半。

    緊隨其後,就是愛爾蘭地區、意大利地區、南歐地區。愛爾蘭地區不用說,移民高峯期已經過去。

    南歐是奧地利基本盤,就算是移民,大家也都是去發展更好的奧屬殖民地。

    因爲法國入侵撒丁王國,引起了意大利地區民衆的抵制,很少有移民去法屬非洲。

    拿破崙三世點了點頭,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人口資源不足,從事海外殖民自然困難重重。

    這點兒困難沒有嚇倒拿破崙三世,反而激發他吞併意大利地區的野心。拿破崙家族出自意大利地區,對意大利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衣錦還鄉,這是很多人的夢想,拿破崙三世也不例外。以法國皇帝的身份回去,固然是顯赫。如果再兼任意大利國王的話,那就更加完美了。

    財政大臣佩利西斯開口說道:“陛下,如果想要解決非洲勞動力不足,也不是沒有辦法。”

    拿破崙三世欣喜的問道:“哦,說說看,你有什麼好辦法?”

    佩利西斯提議道:“陛下,據我所知奧地利在開闢非洲殖民地初起,最早的移民是來自巴爾幹半島的難民。

    現在雖然沒有難民了,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巴爾幹半島上想辦法,解決移民不足的問題。”

    巴爾幹半島殖民地也算是法國殖民地中開發最好的一塊,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恢復,法屬巴爾幹半島人口已經達到了380萬。

    只不過因爲地理位置緊靠着俄奧兩國,面臨的軍事壓力非常大。

    俄奧兩國又在暗地裏給他們捅刀子,當地民衆時常暴動,法國人在當地的統治非常艱難。

    此前,法國政府還有人提議把法屬巴爾幹半島賣掉,只是保留達達尼爾海峽就可以了。

    可惜在國際上硬是找不到買主,英國人不想在陸地上和俄奧兩國做鄰居,俄國人沒錢買不起,弗朗茨嫌法國人要價太高,而且容易引起俄國人的反彈。

    繞了一個圈過後,最後還是留在了法國人手中。爲了守住這片富爍的殖民地,法國政府在巴爾幹半島駐紮了8萬軍隊。

    龐大的軍費開銷,抵消了法國政府從巴爾幹半島上獲得的收益。這塊看上去美味的土地,實際上早就變成了雞肋。

    拿破崙三世有些猶豫的說:“巴爾幹半島民風彪悍,俄國人又在輸入大斯拉夫主義,當地人恐怕不會願意去殖民地。”

    這也是法國政府的殖民策略失誤,既沒有第一時間進行大清洗,又沒有往巴爾幹半島輸送移民進行民族融合。

    如果沒有外力干預,那麼憑藉法國以往的經驗,統治巴爾幹半島也不是問題。

    可惜俄奧兩個鄰居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偏偏兩國又是盟友,法國殖民政府的日子就難過了起來。

    好在大家都是帝制國家,沒有輸出什麼民族共和思想,不然法國人的麻煩更大。

    現在法屬巴爾幹半島最流行的就是大斯拉夫主義。本來弗朗茨也準備玩兒文化輸出的,殘酷的現實告訴他,日耳曼文化在這裏真的沒有市場。

    財政大臣佩利西斯胸有成竹的說:“我們可以徵收人頭稅,再出臺移民優惠政策。我們需要的只是廉價勞動力,又不需要當地的知識分子。

    爲了殖民地的穩定,我們可以先進行一次大清洗,把當地的頑固分子全部幹掉,再慢慢的組織移民。

    現在是最佳機會,亞歷山大二世和國內的貴族鬥得天昏地暗,根本就沒有功夫干涉我們。

    奧地利人同樣不喜歡大斯拉夫主義,我們打壓這些歪理邪說,維也納政府是不會干預的。”

    各自的出發點不同,陸權國家看問題和海權國家是不一樣的。最初大家對奧地利的殖民政策,都是不屑一顧。

    到了現在,僅僅因爲一個棉花自足,就讓同爲陸權國家的法國人就理解了奧地利的做法。

    大力組織移民開闢殖民地,雖然成本高了一點兒,可是對殖民地的控制也加強了,還可以給國內工業生產提供原材料和市場。

    法國人本來對非洲殖民地就是直接控制,想要把北非消化掉,奧地利的做法就給他們打開了新思路。

    巴爾幹半島民衆識字率非常低,如果不是因爲近東戰爭,這些人還是農奴,根本就沒有文化傳統可言。

    如果是發展工業,這些人就是劣質勞動力,要是發展初級農業,這些人又變成了優質勞動力。

    因爲認知的關係,僱傭這些人只需要按巴爾幹半島的薪水支付工資,不到法國薪資水平的一半,就可以讓他們賣命幹活。

    因爲沒有文化傳承,自己都不知道是神馬民族,進入法國殖民地過後,要不了多久,這些人就變成法國人。

    此前,奧地利組織的那一批難民就是例子。到了非洲殖民地,才區區幾年時間,就被初步日耳曼化了。

    就算是言行舉止還有差別,可是這些人都以奧地利人自居了,還怕融合不了麼?

    拿破崙三世做出了決定:“那就先嚐試一下,命令駐巴爾幹半島總督,進行一次大清洗,把我們所有的敵人和潛在的敵人都幹掉。

    我記得奧地利人在吞併奧屬巴爾幹的時候,就將當地十分之一的人變成了苦力,纔有現在的安定,我們也可以效仿一下。”

    說到了這裏,拿破崙三世還有些暗自惋惜。

    撒丁王國還沒有喫下去,不然的話,能夠提供移民的地區就更多了。

    不過意大利地區不同於巴爾幹半島,當地有完整的文化傳承。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要大得多,不能夠妄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