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神聖羅馬帝國 >第一百二十八章、勾心鬥角
    奪取阿瓦地區後,俄軍沒有停下戰爭的腳步,而是直奔博斯普魯斯海峽,這裏是黑海的第一道門戶至關重要。

    如果在幾十年前,從君士坦丁堡直接渡海就可以了,不過現在不行。隨着火炮技術的發展,岸炮封鎖海峽太容易了。

    聯軍也考慮過從馬爾馬拉海發起進攻的,只不過在戰爭爆發前,奧斯曼人把海軍全部集中了過去。

    奧地利留在馬爾馬拉海的軍艦不多,壓制奧斯曼海軍還可以,要消滅他們卻做不到。

    面對龜縮在港口中的敵人,還是陸地上打過去更加方便,海軍衝進去決戰,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阿瓦指揮部內,戴罪立功的哈羅斯夫中將低聲彙報道:“司令官閣下,前方進攻遇阻,敵人抵抗的太激烈了。

    甚至還非常卑鄙的僞裝成老弱婦孺,讓我軍放鬆警惕,再發動偷襲。前線部隊進展緩慢,請求飛艇轟炸隊支援。”

    什麼“僞裝成老弱婦孺”,那分明就是老弱婦孺。這年頭的化妝術還沒有那麼牛逼,體型上的差距還是掩飾不了。

    隨着蘇丹政府的宣傳,俄軍已經化身爲食人惡魔,民衆早就被動員了起來,或是自願或是被迫,這些人給俄軍制造了大量的麻煩。

    伊萬諾夫上將狠狠的瞪了一眼,不滿之色溢於言表:“廢物,難道離開了飛艇部隊,我們的士兵就不會打仗了?

    告訴前線部隊,飛艇部隊不是他們保姆,自己的仗要自己想辦法去打。

    現在飛艇部隊正在執行戰略轟炸任務,這關係到了整個戰局,不是專門爲他們擦屁股的。”

    奧地利飛艇部隊規模有些,即便是都派了出來,也就那麼點兒人,在進行戰略轟炸的同時,根本就分不出足夠的兵力支援前線俄軍。

    伊萬諾夫能夠成爲俄軍指揮官,可不是溜鬚怕馬混上位的,戰略眼光還是不缺的。

    從總體戰局來說,現在轟炸奧斯曼人的城市,削弱敵人的戰爭潛力,炸燬沿途的道路橋樑,增加敵人後勤補給的壓力,可比拿下一兩道防線重要的多。

    要是光盯着眼前的戰場,傻乎乎的硬碰硬,一路碰撞下去。不要說十五萬俄軍,就算是一百五十萬俄軍,打到最後也剩不了幾個人了。

    對哈羅斯夫中將這個手下,伊萬諾夫還是非常看中的,要不然就阿瓦的事情,就能夠讓他回家養老,怎麼可能留下來待罪立功呢?

    伊萬諾夫非常清楚這次近東戰爭,被很多人看成是鍍金的好機會,這支十五萬人的俄軍中混入了大量的關係戶。

    動不動就想要求援,多半又是那個關係戶軍官搞出來的。如果奧地利飛艇部隊歸他指揮,伊萬諾夫也樂意賣個人情。

    可惜,這次雙方是分開指揮。自從俄軍堅持發動黑海海峽攻略過後,聯軍總指揮部就徹底淪爲了後勤處+關係協調委員會。

    現在雙方都是各打各的,聯合作戰不存在的。奧地利的配合也僅限於給他們提供後勤,必要的時候提供船舶轉運部隊。

    這種指揮模式並沒有問題,奧地利軍隊在中東地區開打,俄軍在小亞細亞半島苦戰,兩地相隔甚遠想要聯合也做不到。

    飛艇部隊還是算了吧,因爲信息不對稱的緣故,前面幾次合作中就出現了誤傷友軍的事故,雙方還大吵了一架。

    然後,阿雷斯特就徹底放飛俄國人了,隨便俄軍怎麼打,都假裝沒有看見。飛艇部隊全部派出去進行戰略轟炸,距離前線遠遠的。

    距離產生美,沒有飛艇部隊的配合,俄軍馬上又懷念有頭上有人配合的好處了。飛艇部隊未必能夠炸死多少敵人、摧毀多少工事,可是在瓦解敵人軍心上非常重要。

    按照以往的經驗,奧斯曼軍隊抵抗的再激烈,只要天上幾枚炸彈落下,瞬間士氣就下降一個檔次。

    伊萬諾夫不可能承認俄軍離開奧地利的幫助就無法作戰了,只能硬着頭皮進行下去。況且,飛艇部隊進行戰略轟炸,也有利於整個戰場。

    哈羅斯夫中將解釋道:“司令官閣下,最近我軍的傷亡確實有些大,最近兩天的傷亡人數都超過了一千人。

    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我們每天還是隻能向前推進十幾公里,加上阿瓦戰役的傷亡,我軍的傷亡人數已經突破了八千。

    按照目前的進度,攻克博斯普魯斯海峽,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需要付出的傷亡,可能高達數萬。

    這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承受能力,博斯普魯斯海峽只是一個開始,距離第一階段的戰略任務,僅僅只是邁出了一小步。

    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變,以我們目前的兵力根本就無法贏得這場戰爭。就算是國內能夠繼續增兵,需要涉及到的問題還是很多。”

    敵人不拼命了,仗自然就不好打了。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星期內,俄軍已經創下了擊敗敵軍5.8萬,殲滅敵軍1.2萬,俘虜敵軍836人的戰績。

    俘虜這麼少,那都是蘇丹政府宣傳的結果。奧斯曼士兵認爲俄軍要斬盡殺絕,自然不會投降了。

    抓到的俘虜,基本上都是前面登陸戰役中的戰果。自從阿瓦被屠城的消息傳開過後,奧斯曼士兵就很少再投降了。

    敵人選擇了死磕到底,俄軍傷亡人數也就不可避免的上去了。現在俄軍傷亡八千多人,其中還包括戰死的兩千多人,就算是得到了有效救治,最後能夠返回戰場的也不過一半。

    伊萬諾夫搖了搖頭:“這些情況我也清楚,可還是不行。飛艇部隊不是我們的軍隊,指揮權在奧地利人手中。

    聯軍指揮部還在君士坦丁堡,根本就沒有挪窩的打算。就算是進行協調,我們也得先派人回君士坦丁堡。

    這一來一回需要多少時間?每次都這麼來,後面的仗還怎麼打?

    我們和奧地利是明確約定的,現在向他們求助一次兩次也就罷了,如果整個戰爭都需要他們幫助,我們才能夠取得勝利,事情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國家之間看的是利益,沒有人會一味地付出。我們每一次求助的背後,都需要付出代價,這些都是本該屬於俄羅斯帝國的利益。”

    任何事情牽扯到了政治,就變得不在簡單。盟友之間捅刀子的事情,雙方都沒有少幹。

    只不過令人尷尬的是,奧地利人做得比較隱晦,明面上根本就抓不到把柄;反倒是沙皇政府幹得事情,很多事都被抓了個正着。

    這些明爭暗鬥,下面的人還不清楚,伊萬諾夫已經接觸過了。看在利益的份兒上,這些矛盾衝突,都被雙方共同壓制了下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