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神聖羅馬帝國 >第一百六十一章、普波聯邦
      耶路撒冷,隨着弗朗茨的到來,這座古老的城市又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人羣,讓耶路撒冷一夜之間繁榮了起來。旅店人滿爲患,城內的建築物都變成了臨時客房,仍然無法滿足需求。

      爲了解決住宿問題,城市管理委員會不得不在城外搭建臨時旅館。

      這次加冕意義重大,前來參加的來賓自然是分量十足。幾乎歐洲所有的大貴族,都派出了核心成員參加,君主都來了十幾個。

      好吧,這是神羅特色。邦國數量多,君主數量自然也多。

      甭管邦國大小,既然人家來捧場了,該有的君主待遇就是少不了的。這麼一來,接待就成爲了問題。

      耶路撒冷王宮面積有限,弗朗茨那一大家子居住,都顯得有些擁擠,自然沒有再安置賓客的能力。

      這個“擁擠”是相對而言的,再怎麼寒酸,也不可能讓這幫大人物幾個人擠一間屋子。

      一名君主怎麼也要一套豪宅,還必須是附帶幾十間屋子的那種,不然人家那一幫手下怎麼安置?

      耶路撒冷是沒有這麼多豪宅的,即便是城市管理委員會臨時進行了改建,現在仍然拿不出來。

      大貴族是要面子的,人家來千里迢迢跑過來捧場,接待工作是萬萬不能馬虎的。

      受條件限制,待遇差點兒可以理解,但是什麼身份配什麼待遇,這些基本禮節還是要做好的。

      然後,弗朗茨就頭疼了。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耶路撒冷就是一座小城,突然一下子涌入了這麼多人,接待工作就成了大難題。

      ……

      柏林,登上波蘭王位過後,威廉一世就高興了一天,然後就再也高興不起來了。

      上一屆波蘭政府理想主義太過濃厚,制定了一系列看似美好,實際上飽含劇毒的政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波蘭的自然條件不差,正常情況下只要政府不作死,實現財政平衡還是沒有問題的。

      威廉一世的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繼位過後立即廢除了上一屆政府一系列的“理想政策”,政府的財政開銷直線下降。

      截流效果顯著,不過仍然沒有讓波蘭政府走出財政困境,前任留下的債務是導致財政危機的最主要因素。

      爲了增加財政收入,威廉一世對波蘭王國進行了內政改革,遺憾的波蘭政府的官僚戰鬥力太弱,無法完成他交待的任務。

      這是必然的結果,任何改革都不可避免要觸犯到一些人的利益,威廉一世在推動改革的同時,也損害了官僚的權利。

      比如說:威廉一世的新經濟政策,核心就是甩賣虧損國有企業,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刺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波蘭政府手中的國有企業,大都是獨立時期沒收俄國人的產業,這些產業不可避免和俄羅斯帝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波蘭獨立後,同俄羅斯帝國的商業貿易幾乎爲零,企業丟掉了原來的市場,日子本來就不好過。

      這個時候,又遇到了一幫理想主義官員,結果自然是不容樂觀。很快企業就脫離了市場,全靠政府撥款維繫。

      波蘭又不是計劃經濟,在自由資本經濟體系下,企業完全聽從政府行政命令,結局自然是不言而喻。

      由於波蘭政府管理機械,隨着時間的推移,利益集團逐漸滋生了出來,企業虧損變得日益嚴重。

      受企業虧損拖累,波蘭政府的財政也陷入了困境,這個窟窿還在一天天不斷擴大。

      下面的人捏造了一堆數據,打着工業強國的幌子,虛報項目騙去資金。這樣的把戲糊弄得了沒有執政經驗的波蘭政府,卻騙不過老奸巨猾的威廉一世。

      謊言被戳穿了,問題暴露了出來,改革勢在必行。不甘心失敗的既得利益者們自然是奮起反撲,波蘭內部政治鬥爭嚴峻了起來。

      沒有辦法,普魯士王國要兼併波蘭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現在波蘭政府仍然擁有獨立的政府班子。

      爲了政治平衡需要,威廉一世提拔起來主管波蘭王國的親信,也必須要是波蘭人。

      這選擇的圈子就大大減小了,很多時候不得不進行妥協,直接的後遺症就是改革派和保守派鬥得昏天黑地。

      從君主的角度來看,這種鬥爭是符合國王利益的,可以保障自身的超然地位。

      對國家來說,這種層面的政治鬥爭,已經干擾到了政府正常運轉,影響到了國家的發展。

      矛盾還不只有這一星半點兒,出售萊茵蘭地區過後,柏林政府就在當地努力移民。這些移民並沒有全部安置在普魯士國內,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安置在了波蘭王國。

      這一舉動確實促進了民族融合,但這產生了一系列的麻煩。比如說:工作崗位上的競爭,波蘭本地人就比不上這些移民。

      夜深了,柏林王宮中依舊燈火通明,威廉一世繼續拖着疲憊的身體處理政務。

      不光是國王沒有下班,柏林政府高層也出現在了王宮中。

      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裏德曼:“陛下,現在的情況成熟了,歐洲各國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耶路撒冷,我們是時候推動兩國合併了。”

      普魯士王國想要吞併波蘭,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準備工作都做了很多年,現在到了收網的時候。

      威廉一世面上不爲所動,露出一副處變不驚的表情,有人留心的話,就會發現他眉梢一喜,只不過掩飾的非常好。

      首相毛奇支持道:“陛下,現在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弗朗茨加冕耶路撒冷國王的當口,維也納政府高層大都在中東地區,奧地利人沒有精力干涉普波合併。

      我們已經放棄了萊茵蘭地區,各國都做好了普波合併的思想準備,就算是有所牴觸也不會太強烈。

      除了俄國人之外,估計沒有人會激烈反對。”

      放棄萊茵蘭地區有利有弊,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柏林政府擺脫了法蘭西的威脅,現在再也不要擔心法國人。

      沉默了一會兒,威廉一世緩緩的開口說:“普波合併勢在必行,不過再次之前我們還必須要幹一件事。

      萊茵蘭地區的移民工作進展非常不順利,要不了多久就要和德意志聯邦帝國交接,到時候我們再想要拉人就難了。

      普波合併過後,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民族矛盾。這方面歷史上我們有過經驗,奧地利人的做法我們也可以效仿。

      如果主體民族能夠佔據絕對優勢,那麼後面推動民族融合工作,也會變得更加順利。”

      同化波蘭人是普魯士王國的偉大壯舉,至少有三百萬波蘭人被同化,是歐洲民族融合的經典案例。

      這些成功經驗,無疑是增強了柏林政府的信心。要是沒有成功案例,大波波這麼活躍,誰敢打他們的主意?

      首相毛奇硬着頭皮解釋道:“陛下,移民工作進展緩慢,最主要的問題是安置。要遷移大量的民衆過來容易,可是要提供相應的就業崗位就難了。”

      這是現實問題,如果能夠做到全部安置下來,柏林政府早就強制下令當地民衆撤離了。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上百萬就業崗位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拿出來的。移民工作進行到現在,柏林政府安置了四十餘萬人,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