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神聖羅馬帝國 >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
    普俄戰場上的風雲變化,直接影響到了歐洲金融市場,一時間風聲鶴唳,凡事普波聯邦發行的戰爭債券,全部市值大跌。

    有點兒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毛奇在後面的戰爭中不能力挽狂瀾,普波聯邦戰敗過後,必然會出現債務違約。

    金融寒冬要來了。

    遠在倫敦的本傑明首相,都感到了寒意。

    債多了,有時候真的不壓身。到了現在最怕普波聯邦完蛋的,除了他們自己,就是英國人了。

    手中掌握的資料越多,本傑明首相越清楚問題的嚴重性。

    普波聯邦戰敗,不僅僅只是放出去的貸款變成壞賬、替他們發行的債券變成廢紙,更關鍵的是柏林政府欠下的貨款。

    前面的損失,無非是金融機構和投機客,這些人本身就身家豐厚,抗風險能力較強。

    後面的貨款就不一樣了,大企業或許可以抗過去,中小企業資金鍊薄弱,根本就經不起折騰。

    如果再加上銀行的趁火打劫,普波聯邦完蛋之日,就是不列顛工業危機的開端。

    實際情況可能還會更加惡劣,畢竟資本主義世界已經產能過剩了。戰後市場競爭會變得越發激烈,企業破產潮是必然的。

    對家大業大的不列顛來說,這些中小企業在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例並不是太高,可正是這些企業提供了最多的就業崗位。

    破產潮和失業潮一對好兄弟,從來都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一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已經在不列顛開始醞釀了。

    有時候知道的太多,也是一種負擔。

    本傑明問道:“愛德華爵士,法國人怎麼說?”

    想要逆轉這次戰爭,已經不是英國人一家就能夠做到的了,法國人的立場至關重要。

    外交大臣愛德華搖了搖頭:“巴黎政府拒絕了我們的提議,他們認爲普俄矛盾已經無法解開,就算是強行叫停了這次戰爭,還會有下一次戰爭。

    法國人在這次戰爭中是兩邊下注,普波聯邦戰敗他們的損失並不大,甚至他們有可能在暗地裏和俄國人達成了協議。”

    本傑明首相無奈的點了點頭,他知道英法之間的恩怨情仇,那是剪不斷理還亂。法國人巴不得英國人倒黴,怎麼可能出手拉他們一把呢?

    就拿這次普俄戰爭來說,最初英法一起支持柏林政府,只不過英國人拿到了普波聯邦的黃金儲備,幾乎獨吞了金融上的利益。

    事實證明,獨食不是那麼好喫的。喫得越多,付出的代價就越大。英國人承接了柏林政府大部分的貸款、債券。

    法國人選擇放手,原因就是多方面的了。除了利益太少外,還有就是法屬非洲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巴黎政府人爲限制資本外流。

    儘管還是沒有擋住資本家們的貪婪,但流出資本總額還是大幅度縮水。

    沒有政府引導,這些資本不光流入了普波聯邦,同樣也有相當大一部分流入了俄羅斯帝國。

    相當於是兩邊下注,無論那一邊勝利,都少不了法國人那份。牽扯到的利益少了,巴黎政府自然不積極了。

    ***四世和父親不一樣,恰好出生在法蘭西復興階段,與生俱來就有一股傲氣,根本就不可能屈居人下。

    從法國的外交政策就可以看出來,巴黎政府的對外政策越來越強硬,最近兩三年英法關係、法奧關係一直都在惡化。

    英國陸軍實力有限,想要干預這場戰爭,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現在法國人不肯當打手,倫敦政府已經從實質上喪失了直接干預這場戰爭的能力。

    沉思了一會兒後,本傑明首相狠狠的說道:“那就退而求其次。不管用什麼辦法,務必要想辦法保住普魯士王國。我們需要債主存在,給國內一個交代。”

    戰敗後的普魯士王國,自然不具備還債能力。不過只要債主在,就有還錢的可能。

    戰後柏林政府的財力有限,或許在很多年內,他們每年的還款金額都不夠利息。

    不過有希望,總比沒有希望強。倫敦政府需要一個希望,讓民衆對市場擁有信心。

    財政大臣加菲爾德:“首相,你太悲觀了。或許事情沒有你想得那麼糟糕,普波聯邦還在堅持戰鬥。

    如果毛奇創造奇蹟,搶在俄國人前面贏得華沙會戰,他們還有體面結束戰爭的可能。”

    外交大臣愛德華否定道:“加菲爾德爵士,這是不可能的。種種跡象表明,奧地利人想要普波聯邦輸掉這場戰爭,爲德意志地區統一打

    下基礎。

    毛奇就算是創造了奇蹟,仍然改變不了普波聯邦失敗的命運。有維也納的支持,沙皇政府的軍隊會源源不斷的涌上去,最後堆死他們。”

    “數量優勢”,或許這是對歐洲各國觸動最深的地方。俄國人用事實證明了:“只要我軍數量足夠多,敵人就無能爲力”。

    ......

    在英國人想辦法彌補損失的時候,普俄戰爭又進入了新的階段。俄第四軍已經被普軍收拾的徹底沒了脾氣,只能依託簡易工事苟延殘喘。

    讓人意外的是普軍並沒有一鼓作氣徹底圍殲俄第四軍,反而在打殘俄第四軍過後,留下兩個步兵師和一羣民兵冒充主力圍困俄國人,主力卻迅速北移。

    爲了避開俄軍飛艇偵查,普軍這次破天荒的選擇了白天睡覺、夜晚行軍,迅速增援華沙戰場。

    1880年11月10日,普軍主力抵達華沙,連同華沙守軍一起向俄軍發起反擊,猝不及防之下俄第五軍損失慘重。

    這只是一個開始,俄第五軍損失慘重後被迫帶着殘部後撤,互爲犄角的俄第七軍也暴露在了普軍的兵鋒之下。

    事實證明,在喪失了兵力優勢後,俄軍還真不是普軍的對手。

    俄第七軍沒有能夠創造奇蹟,戰友提醒他們的時間太晚了,沒有能夠及時撤離,在普軍的打擊下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華沙會戰以普軍的勝利而告終,不過毛奇的臉色沒有絲毫喜色,因爲屬於他們的時間已經喪失了。

    沒辦法,俄軍也不是紙糊的,擊敗俄第五軍依靠偷襲,他們只花了兩天時間,擊敗俄第七軍他們足足花費五天時間。

    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這個時候俄國人的第三軍、第六軍,距離他們已經只剩下兩百多公里。

    理論上來說,半路上攔截一下,遲滯敵人的行軍速度,拖上十天半個月還是有可能的。

    這麼長的時間,他們還可以馳援南線,比如說:先幹掉敵人圍攻波茲南的第八軍,停留在中部的俄第九軍。

    實際上,這根本就不可能。普軍士兵也是人,想要保持部隊的戰鬥力,戰鬥過後也需要時間修整。

    就算是隻休息兩天,毛奇的時間也不夠用了。

    別看從華沙到波茲南只有278公里,火車可以朝發夕至,可要運送數十萬大軍過去,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

    軍隊過去了,也不等於戰爭馬上就能夠開打。還要看敵人願不願意和他們決戰,俄國人完全可以拖時間。

    比如說:尋找有利地形固守。反正不殲滅他們,普軍的後方就不安穩,時間拖得越長,對俄國人就越有利。

    不等他們幹掉俄第八軍,俄國人的援兵又抵達華沙了。主力不在,華沙肯定守不住。

    華沙地區淪陷,也意味着波蘭地區淪陷。到了那一步,就算是幹掉了俄第八軍,毛奇也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去,進行普魯士王國保衛戰。

    放棄了波蘭地區,這場戰爭普波聯邦就已經輸了。喪失了大半的領土和人口,僅剩下的普魯士王國戰爭潛力更小,根本就沒有和俄國人拼下去的資本。

    沒有時間解決南線的威脅,那就只能寄希望於國內的守軍能夠給力一點兒,堅持到他們幹掉俄國人的援兵,再回援國內。

    前提條件是這是俄國人最後一批援軍,要不然華沙攻防戰還要繼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戰爭繼續的可能性更大。

    望着地圖,毛奇第一次不知所措。

    “元帥,這是我們統計出來的戰報,請過目。”一名青年軍官低聲道

    毛奇擡起了頭,擺了擺手示意青年軍官放下戰報出去。沉默了片刻功夫後,冷靜下來的毛奇緩緩的打開戰報。

    紙上冰冷的數字,彷彿瞬間令室內的溫度又下降了幾分。

    戰爭是要死人的,最近一個月普軍可是戰果輝煌,先後打殘了俄第四軍、第五軍,還重創了俄第七軍。

    殲滅、俘虜敵軍共計超過四十三萬,一舉瓦解了俄國人的華沙攻勢,創下了舉世震驚的“華沙大捷”。

    然而在這輝煌的背後,也有十一萬普軍士兵永久的倒在了戰場上,另外還增加了十五萬傷員。

    這只是人員傷亡,實際上他們付出的遠遠不只是這點兒代價,平民傷亡就不說了,毛奇也沒把波蘭人當回事。

    經濟損失不是他這個元帥關心的,武器裝備、戰略物資消耗,就由不得他不重視了。

    短短的一個月內,普軍就打掉了倉庫中一半的彈藥,消耗了近三分之一的戰略物資。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