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神聖羅馬帝國 >第兩百九十章、大帝之殤
    正在普俄談判陷入焦灼的時候,又一件影響歐洲政治格局的事情發生了。

    1881年5月15日,亞歷山大二世在聖彼得堡遇刺身亡。時間地點發生了變化,但是結局沒有改變。

    不是弗朗茨的蝴蝶效應不夠強大,關鍵是亞歷山大二世自己作死,明知道得罪了那麼多人還四處晃悠。

    早在幾年前,亞歷山大二世就以三位數的刺殺數,被媒體送了“遇刺之王”的美譽。

    三天兩頭的被人刺殺,或許是經歷多了,亞歷山大二世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依舊是我行我素,經常出現在公衆場合。

    夜路走多了,終歸還是遇到了鬼。好不容易贏得了戰爭,還沒有來得及摘取勝利果實,亞歷山大二世就不得不遺憾的離開人世。

    亞歷山大二世死了,但刺殺案還沒有結束。關於兇手的問題,沙皇政府遲遲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刺客明面上的身份是民意黨人,這個說法甭管別人信不信,反正弗朗茨是絕對不會信的。

    能夠在上百次刺殺中安然無恙,亞歷山大二世的安保工作決定不差。正常情況下,有陌生人靠近絕對會被衛兵攔截。

    讓刺客衝到幾十米內投擲炸彈,衛兵都是喫屎的麼?

    能夠調開衛兵,給刺殺創造機會,這裏面顯然有內部的人蔘與,甚至就是皇帝的親信。

    具體是哪一方勢力,這就不是弗朗茨能夠確定的了。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得罪的人太多了,很多高門大戶都因爲改革而沒落。

    據弗朗茨所知,亞歷山大二世已經準備在戰後進行新一輪的改革,從根子上改變俄羅斯帝國。

    毫無疑問,這又要觸及到既得利益者們的奶酪,遭到反噬也是可以理解的。

    甚至原本支持改革的人,這個時候也因爲侵犯到了自己的利益,站在了對立面。

    戰場上的勝利,在給亞歷山大二世帶來聲望的同時,也將他推向了地獄。既得利益者們不願意繼續改革,一個威望很高又喜歡改革的沙皇,成爲了大家的絆腳石。

    不管因爲什麼原因,“弒君”都是統治者們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作爲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員,弗朗茨也不能例外。

    “俄國人怎麼說,確定了兇手沒有?”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搖了搖頭:“還沒有。現在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俄國人民意志黨,不過皇儲亞歷山德羅維奇拒絕接受這個結果,並且以拒絕繼位做要挾。

    現在沙皇政府內部也陷入了動盪中,很多人懷疑是保守派乾的,雙方斗的非常厲害。

    根據使館蒐集的情報,這次刺殺案還有很多疑點,比如說:負責保衛亞歷山大二世安全的侍衛長,在案發當日自殺在了家中。

    守衛的亞歷山大二世馬車的衛兵,先後在獄中畏罪自殺。

    還有亞歷山大二世遇刺後,並沒有當場身亡,次日才搶救無效去世的。在醫生趕到現場還發生了交通意外,拖延了搶救時間。

    ……”

    父親遇刺身亡,做兒子的自然不能善罷甘休,亞歷山德羅維奇要追查兇手是必然的。

    只是調查組就有意思了,明知道這麼多疑點,還將兇手的帽子扣在“人民意志黨”頭上,這不是懷疑大家的智商麼?

    革命黨有能力把手伸到沙皇衛隊中,早就扯旗造反了,還用玩兒沒有技術含量的刺殺?

    後面一系列的畏罪自殺更是扯淡,有個別人自覺罪孽深重自殺,弗朗茨還能夠理解。一大幫子集體自殺,分明就是在告訴大家,這是在滅口。

    人死了線索也就斷了,想要繼續查下去,肯定不會那麼容易。

    “外交部保持密切關注,暫時不要發表意見。命令警方立即逮捕活動在奧地利境內的民意黨成員,等待案情的進一步發展。”

    現在是敏感時刻,奧地利必須要避嫌。儘管不會有人懷疑是奧地利乾的,可是這個湊上去明顯不適合。

    逮捕民意黨成員,就是弗朗茨向外界表明的立場。不管什麼原因,弒君者都要受到嚴懲。

    俄國人民意志黨也不算冤枉,就算是被人當了槍使,亞歷山大二世也是死在他們手中的。

    刺客已經被抓捕,並且還供認不諱,直接把苗頭指向了民意黨高層,他們想洗都沒辦法。

    上一次震驚歐洲的刺君案,直接讓撒丁王國被滅亡,叱吒風雲的意大利燒炭黨煙消雲散,這次輪到俄國民意黨了。

    隱藏身份的還好,暴露在明面上的,這個時候不反應快點兒,就要倒黴了。

    無論站在什麼立場上,歐洲各國君主都不會容忍“弒君者”存在,這是原則性問題。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弗朗茨下令抓捕俄國民意黨成員的同時,歐洲各國君主也先後下達了類似的命令。

    抓不抓得的到不重要,俄國民意

    黨成員自然在俄羅斯帝國了,跑到外面來的只是極少數。

    大部分國家都是沒有俄國民意黨成員的,抓捕只是大家做出的一種姿態,表示大家與這種邪惡組織作鬥爭的決心。

    彷彿一夜之間,俄國人民意志黨就成爲了過街老鼠,不得不在世界上銷聲匿跡,轉入暗地裏潛伏。

    ……

    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威廉一世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俄國內部局勢動盪,沒有精力和他們糾纏下去,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普魯士王國需要付出的代價會大大減少。

    憂的兇手遲遲沒有蓋棺定論,萬一把這口黑鍋扣在他們頭上,撒丁王國就是前車之鑑。

    人家刺殺未遂都滅了國,現在亞歷山大二世都死了,要是頂了這個雷,俄國人想不弄死他們都難。

    在塵埃落定前,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在抓捕民意黨的問題上,柏林政府是格外賣力。

    不光是抓民意黨人,俄國其他的革命團體成員,柏林政府也一起抓了。爲了表明心跡,威廉一世也是煞費苦心。

    柏林王宮,威廉一世語氣低沉道:“元帥,你這是什麼意思?”

    看着毛奇遞交的辭呈,讓威廉一世瞬間有了一種不好的感覺。

    毛奇苦澀的回答道:“陛下,局勢發展到了現在這一步,普魯士王國已經不需要元帥了。

    亞歷山大二世去世,沙皇政府要忙着捋清內部事務,再次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爲零。

    我繼續留下來就礙眼了,再不走就要被人趕下去了。無論是俄國人,還是漢諾威,都不希望看到我留在普魯士。”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