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神聖羅馬帝國 >第十三章、將星雲集
    根據盟約規定奧、俄、希、黑四國分別出兵:35萬、33.6萬、2.6萬、0.3萬,由奧地利參謀長阿爾布雷希特擔任聯軍總司令官。

    看着這個數量就知道,這是奔着滅國去的。要知道上上一次近東戰爭中,俄奧兩國出兵都不到三十萬,就揍的奧斯曼帝國懷疑人生。

    聯合作戰最重要的就是協調,最大的難題還是語言不通、交流困難,增加了聯合作戰中各部隊的配合難度。

    5月份的後半月四國就圍繞這個難題展開工作,阿爾布雷希特這個聯軍總司令官多次召開聯合會議,協調組織關係。

    聯軍的行動遲緩,讓奧斯曼政府看到了希望,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舉國動員。

    奧斯曼政府喪心病狂的將動員年齡放寬到了12歲,往上扛得起槍的都算,沒有所謂的上限。

    在過去的歲月裏,奧斯曼拉了太多的仇恨,反土同盟四國都是他們世仇,沒有任何緩和的可能。

    生死存亡面前是最容易激發一個國家的潛力。在亡國滅種的壓力下,奧斯曼帝國的改革派、保守派、宗教勢力,默契的停止了內鬥。

    ……

    唐寧街,首相官邸內不列顛外交大臣喬治:“奧斯曼政府的表現不錯,他們已經做好拼命的準備了。

    奧斯曼政府宰相米德哈特帕夏發佈了極限動員****動員200萬軍隊出來和反土同盟決一死戰。”

    格萊斯頓首相大驚失色道:“奧斯曼要200萬軍隊,這怎麼可能?他們纔多少人口,靠什麼維持這支大軍?”

    不要看普俄戰爭中,兩國都動員幾百萬軍隊,就認爲動員簡單了。

    全歐洲能夠動員200萬軍隊的國家,只要英法俄奧四國,再也找不到第五個了。

    西班牙或許能夠動員出這麼多青壯,但是西班牙的國力根本就支撐不起。後面的德意志聯邦、北歐聯邦,更是連人數都湊不齊。

    除了硬件上的要求外,這種級別的動員,對政府組織能力也是一種考驗。

    動員的出來,不等於可以馬上動員出來。以不列顛爲例,爆肝的時候不要說動員兩百萬,就算是五百萬也能夠爆出來。

    問題是這需要時間,戰場上最缺的就是時間。現在已經是熱武器年代了,不是把青壯招入軍中,就算完成了動員。

    或許普通士兵訓練十天半個月,就可以送上戰場當炮灰了;可是炮兵、飛艇兵,這些技術性兵種就不是短時間能夠培養出來的了。

    奧斯曼帝國巔峯時期,都沒有能力200萬軍隊,現在就半條命的奧斯曼,要動員200軍隊怎麼看都不靠譜。

    外交大臣喬治面不改色道:“數字是誇張了一點兒,不過這也可以從側面看出奧斯曼政府的決心。

    要知道奧斯曼是一個特殊的國家,全民皆兵是完全有可能的。以他們七八百萬的人口,還是有希望湊出兩百萬軍隊的。

    當然,這需要我們的幫助。一旦進入全民皆兵狀態,奧斯曼國內的生產基本上就廢了,以他們的國力支撐不了多久……”

    財政大臣曉治·柴爾德斯打斷道:“爵士,這次近東戰爭非比尋常,維也納政府已經下定了決心要掉奧斯曼。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奧斯曼帝國生還的可能性非常小。

    現在我們在他們身上進行投入,根本就不可能收回來,政府不能浪費納稅人的錢。”

    戰爭是吞金獸,即便是大英帝國財大氣粗,也必須要三思而後行。

    “不!”

    “這怎麼能是浪費呢?”

    喬治解釋道:“沒有了奧斯曼做緩衝,我們就要直面北極熊和雙頭鷹。

    可以想象,這種事情一旦發生,印度保衛戰就不遠了。

    奧斯曼人已經準備拼命了,我們只要資助他們一批物資,奧斯曼人就會竭盡全力的擋住雙頭鷹和北極熊。

    與其將大量的錢花到印度保衛戰上,不如用更少的資金扶持奧斯曼……”

    財政大臣曉治·柴爾德斯不屑的翻了翻白眼,直接潑冷水道:“前提條件是奧斯曼人能贏。要不然除了激化矛盾,讓印度保衛戰提前爆發外,就不再有任何意義。”

    財政大臣意思非常明顯,就是不看好奧斯曼人。一旦輸了戰爭,奧斯曼都不存在了,不列顛還沒有讓維也納、聖彼得堡承擔債務的能力。

    甚至因爲贊助奧斯曼的行爲,引發了兩國的強烈不滿,導致兩國締結瓜分印度的盟約。

    外交大臣喬治堅持道:“賬不能這麼算,奧斯曼獲勝的機率確實很低,但有我們的支持,他們能夠支撐更長的時間。

    反土同盟四國中,希臘和黑山只是跟着湊數的,俄國人的軍事實力雖然不錯,可他們兜裏沒錢,戰爭經費註定只能由奧地利墊付。

    我們在奧斯曼人身上投入一便士,反土同盟要贏得戰爭,就要付出數倍的代價。

    法蘭西已經不中用了,拿破崙四世就算是鎮壓了叛亂,也要數年時間才能夠緩過來。

    利用這場戰爭給奧地利放血,消耗他們的財力,對維護歐陸平衡的至關重要。

    況且,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拖得的時間長了,總是能夠發生變化的,沒準還可以逆轉局勢。”

    &n

    bsp;別的都可以當做廢話,利用這場戰爭消耗奧地利的財力,還是引起了格萊斯頓的重視。

    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保不住奧斯曼,就把奧斯曼打爛,最好能夠打成白地,就算是擴張了領土,也無法增強奧地利的實力。

    損人不利己,那也要看雙方的損失比。“自損三百殺敵一千”的招數,完全可以當做出奇制勝的手段。

    大國博弈已經不能單純的計算得失,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要競爭對手比我虧得多,就是勝利。

    ……

    君士坦丁堡這座古老的城市,火藥味再次濃郁了起來,反土同盟總指揮部就設在寫作政治意義非常大都市。

    這也是俄奧政治上的妥協,聯軍總指揮官由奧地利派人擔任,總指揮部就放在俄國人的地盤上,以示俄奧兩國在聯盟中地位平等。

    此刻聯軍指揮部已經是將星雲集,可以說是“將軍滿地走,元帥纔是高層”。

    沒有辦法,普俄戰爭過後,俄軍從巔峯時期的五百多萬壓縮到了五十多萬,就算是近東戰爭爆發,也只是增加到了七十多萬人。

    壓縮編制過後,從軍長變成了師長、師長變成團長都是正常操作。

    在這種背景下,俄軍將領軍銜想不高都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