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神聖羅馬帝國 >第一百九十一章、各有算計
    聖彼得堡,收到了英國人釋放的和平信號,亞歷山大三世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這次阿富汗戰爭可謂是虎頭蛇尾,對俄羅斯帝國來說,完全是開局王者最後卻差點兒打出了青銅戰績。

    剛開始有阿富汗游擊隊配合,俄軍是一路吊打英國人,可惜阿富汗地區不是坦途,隨着戰線的不斷向前推進,俄軍的後勤壓力也越來越大。

    加上英國人援兵不斷的抵達,俄軍喪失了兵力優勢,戰場上的局勢漸漸發生了變化。

    到了現在,阿富汗戰爭已經演變成了一場消耗戰。面對財雄勢大的英國人,窮逼的沙皇政府明顯招架不住。

    看似俄軍在阿富汗戰場佔據上風,實際上沙皇政府也是有苦難言。

    戰爭進行到現在,俄軍已經先後付出了近五十萬人的傷亡,以及高達數十億盧布的戰爭經費,然而傳說中的印度還是可望而不可及。

    人員傷亡只是小問題,畢竟收復了中亞地區,還佔領了四分之三個阿富汗,甚至雙方的交換比達到了驚人的1.1:3.7,可以說是俄軍近五十年來最佳戰績。

    當然,這是把中亞汗國和印度殖民軍一起加上的戰績,單純和英軍主力pk,俄軍還是佔不到多少便宜。

    有水分沒關係,這也不影響沙皇政府拿出來進行政治宣傳,總之俄軍戰場上的表現,對各方面都交代的過去。

    令亞歷山大三世頭疼的是財政,自他繼位以來沙皇政府積攢的家底全部搭進去了不說,還欠下了鉅額的債務,更關鍵的是沒能夠打進印度。

    如果俄軍已經打進了印度,那麼砸鍋賣鐵,亞歷山大三世也要將戰爭繼續下去。

    可惜現實沒有如果,英國人已經反應了過來。除了本土派出來的幾十萬主力部隊外,還有兩百萬印度殖民部隊炮灰嚴陣以待。

    根據前線傳來的情報,英軍主力已經很少出來決戰了,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後方督戰,利用殖民部隊和俄軍糾纏,英軍將領甚至完全不在乎人員傷亡。

    按這個節奏下去,大有印度人不死光,英國人就不會認輸的架勢。

    灰色牲口再怎麼不值錢,也比殖民地土著貴一些。甭管交換比怎麼樣,俄軍都是喫虧的,畢竟對面的印度人可是有三億。

    “準備和英國人談判吧!”

    做出這個決定後,亞歷山大三世整個人都消沉了下來。俄羅斯帝國距離印度最近的一次機會,就這麼錯過了。

    “是!”

    “陛下,我們要不要通知一聲奧地利人,畢竟……”

    不等外交大臣奧斯卡·希門尼斯把話說完,亞歷山大三世就打斷道:“你們看着辦吧!反正現在英國人不想打了,我們也沒有能力打下去。”

    說完,亞歷山大三世直接轉身離去。

    毫無疑問,俄羅斯帝國不是沒有能力繼續這場戰爭,畢竟還有奧地利奶媽在後面補血,一時半會兒還堅持得住。

    關鍵是在無法奪取印度的情況下,繼續這場戰爭拖住了英國人,只會便宜正在非洲大陸高歌猛進的奧地利,不符合俄羅斯帝國的利益。

    再好的盟友,也抵不住利益的誘惑。

    按照事先約定,維也納政府以支持沙皇政府入主印度,換取俄羅斯支持奧地利獨霸非洲,戰後兩國共同分享歐陸霸權。

    沙皇政府現在和英國人停戰,也是在坑隊友。可是沒有辦法,沙皇政府已經確定自己拿不到印度,那不能看着奧地利獨霸非洲了。

    要不然戰後兩國的實力就會進一步拉大,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一旦出現實力失衡,所謂的共享歐陸霸權,就是一個笑話。

    亞歷山大三世的政治頭腦還是非常靈光的,知道俄奧同盟的重要性,爲了降低政治影響,果斷的選擇甩鍋。

    ……

    自從決定支持法國人後,英國外交部就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英俄停戰只是措施之一。

    畢竟俄國人是奧地利的盟友,不可能被他們三言兩語就忽悠的倒戈相向。別的不說,光英俄矛盾就不是短時間能夠解開的。

    剛剛打了一仗,回頭就結盟。這些的騷操作,這存在於理論上,或許中世紀還可以做到。

    但是在民族主義崛起的今天,誰要是敢這麼玩兒,非得爆發革命不可。

    東京,送走了不速之客的英國公使,伊藤博文整個人都不好了。

    好不容易纔協調各方利益,勉強壓下南下的聲音,繼續實施之前的北上戰略,現在英國人這麼一摻合,局勢又發生了變化。

    不用想也知道,英國人連他這個反對派領袖都拜訪了,原本支持南下的政要就更不用說,肯定是被遊說了。

    正在伊藤博文思考對策的時候,侍從的聲音突然響起。

    “首相,王宮打來電話,要你立即去參加的御前會議。”

    “砰”的一聲響,伊藤博文手中的水杯應聲落地。來得太快了,根本就沒有給他留下準備時間。

    毫無疑問,這背後肯定有國內的政治勢力參與,要不然也不會英國公使前腳剛走,馬上就要召開御前會議。

    這樣的舉動,無非是在向他示威,要他這位南下反對派知難而退。

    沒有辦法,明治維新的“三傑”都已經故去了,再也沒有能夠壓制所有政治勢力的定海神針,政治鬥爭的手段變得越發出格。

    就比如現在,這些傢伙就瞞着他這位首相,私底下和英國人接觸,甚至是已經達成了協議。

    知道歸知道,伊藤博文實質上還是無能爲力。別看他在後世大名鼎鼎,他從來都沒有做到過一言九鼎。

    也就是日本現在還沒有進行戰略冒險,軍方

    也沒有來得及在戰爭中做大,政府勉強能夠壓制得住他們。

    要是擱在軍方做大之後,誰要是敢和他們對着幹,分分鐘就鬧出一場兵變,換一屆政府。

    ……

    海軍大臣西鄉從道率先開口說道:“英國人已經表明立場,要支持法國人,國際局勢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歐陸戰爭的結局已經趨於明朗化,原本我們擔心的風險不復存在,實施南下戰略的所有條件都具備了。”

    如果可能的話,西鄉從道是不想做這個出頭鳥的。不過沒有辦法,作爲海軍大臣他不想出頭都不行。

    南洋地區列強雲集,形勢錯綜複雜,日本一旦將勢力延伸過去,勢必要大幅度擴建海軍。

    作爲南下戰略的最大受益者,海軍高層已經統一了意見,根本就不容許他這個海軍大臣退縮。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