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神聖羅馬帝國 >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旦牽扯到了利益,任何事情都會變得複雜起來。

    有人反對“自由貿易”,同樣也有人支持。不是所有人都是“自由貿易”的受害者,相反不列顛同樣有許多產業是自由貿易的受益者。

    比如說:煤炭產業。

    從上個世紀開始,不列顛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國。時至今日,英國的煤炭產能中,有近三分之一在用於出口。

    一旦退出了自由貿易體系,煤老闆們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有了關稅壁壘,不列顛的煤炭將喪失成本優勢。

    能源產業如果不能壟斷市場,它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成本。沒有了成本優勢,市場被人侵佔幾乎是必然的。

    又比如說:紡織業。

    儘管伴隨着工業化浪潮的展開,紡織業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但是不列顛仍然是世界第一紡織品出口國。

    因爲經濟發展市場變大的緣故,即便是英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所佔的份額萎縮了,但是紡織品出口總額卻沒有下降多少。

    數據都是虛的,只有賺錢是真的。不管未來市場前景怎麼樣,至少眼下還是賺錢的。

    一旦退出自由貿易體系,這些出口型企業,有一家算一家,誰都別想有好日子過。

    在利益的驅使下,不列顛的工商業界已然發生了分化。手心手背都是肉,在幕後掌控工商業的財團大佬們也很頭疼。

    支持誰反對誰,從來都不是想當然就能夠做出決定的。從本質上來說,財團就是一幫資本的利益集合體,並不具備強大的約束力。

    財團的強大,那是在大家利益一致的時候。現在成員內部發生了分歧,財團的力量實際上已經削弱到了極點。

    真要是嚴重損害了一部分成員的利益,財團分分鐘就有可能發生分裂。在這種背景下,財團大佬們能夠做的也只是儘可能調和各方矛盾。

    資本內部發生分化,是否要退出自由貿易體系的問題,自然不可能立即塵埃落定。

    沒有貿易壁壘保護市場,倫敦政府的刺激經濟政策,就相當於無用功。

    甭管政策怎麼刺激,不行的產業始終都是不行。產品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給再多的優惠政策也沒用。

    經濟問題解決不了,政治改革就更加困難了。除了涉及經濟的行業爭端法案通過,坎貝爾政府提交的大部分改革方案都被上院否決。

    比如說:削減上議院權力? 支持愛爾蘭實行自治,給予殖民地更高自治權……

    提了這麼多動人奶酪改革方案,坎貝爾政府的日子很快就變得難過了起來。

    爲了維護自身的利益? 保守派們被迫聯合在了一起? 以議會爲陣地? 和改革派拉開了“嘴炮大戰”的序幕。

    ……

    唐寧街,首相官邸。

    透過窗戶眺望着遠方,坎貝爾首相深深的嘆了一口氣。此刻他的心情? 就和倫敦的天氣差不多? 都是灰濛濛的。

    作爲工業時代降臨的標誌,從上個世紀開始,倫敦就被霧霾籠罩着上了。

    尤其是到了冬天? 能見度不到五十米? 都是常有的事情。若不是霧燈被髮明瞭出來? 倫敦的冬天都不能行車。

    天氣神馬的? 坎貝爾是顧不上關心了。自從改革開始? 他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每天都有數不清的麻煩找上門來。

    保守派和改革派吵翻了天,兩邊的矛盾幾乎已經公開化。戰場從最初的議會,蔓延到了全社會。

    廣播報刊,更是雙方論戰的主戰場。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隨着論戰的展開? 莫說是普通民衆了? 就連知識分子和中產精英? 都被給搞懵逼了。

    事實上? 坎貝爾自己都有些蒙圈。改革政策雖然是他提出來的,可是聽了反對派的理由,坎貝爾也不確定改革能夠成功。

    柿子要找軟的捏? 政治改革先放到一邊,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改革經濟,扭轉國內不斷惡化的經濟局勢。

    只有經濟改革成功了,樹立了足夠的威望,才能夠進一步推動政治改革。

    釋放了一下情緒,坎貝爾轉身問道:“現在外面是誰佔上風?”

    不同於其他國家,不列顛的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實力差距。

    然後就出現了詭異的一幕,在論戰的過程中,誰也沒有能夠壓倒誰。

    今天改革派佔上風,明天又變成了保守派佔上風,誰也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會如何。

    撲朔迷離的局勢,搞得政府中的投機者們都不敢站隊了。沒有官僚們相助,改革如何進行得下去?

    內務大臣阿澤維多:“還沒有結果。頑固派的實力太過強大,短時間內怕是難以分出勝負。

    不過我們拉攏的農業行會已經有所意動,退出自由貿易體系也是符合他們利益的。”

    相比工商業界來說,不列顛的農民纔是真的悲劇。受地質條件限制,英倫三島適合發展農業的土地本來就不多,農業生產成本也相對較高。

    面對外來農產品的衝擊下,英國農業可謂是“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偏偏他們還不能鬧騰,因爲不列顛的糧食產量,根本就無法滿足自身所需。

    既然是進口糧食,那自然是越便宜越好。社會各界都站在了一起,農民的利益自然要被犧牲了。

    利益受損的也不光是普通農民,同樣還有農場主和擁有土地的貴族。

    他們在政治上擁有發言權,只不過面對工商業界相比,他們的力量明顯要薄弱得多。

    爲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在這些人組織了農業行會。聯合起來在政治上,爲自己爭取利益。

    從市面上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就可以看出來,農業行會並沒有完 成大家心目中期待的目標。

    不是農業行會不努力,主要是政客們太無恥。上臺前說一套,上臺之後幹得又是另外一套。

    投資了很多次,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以至於大家都喪失了信心。

    要不是被坑怕了,這些傢伙早就參與了進來,廢除自由貿易體系實施關稅壁壘,對農業可是重大利好。

    坎貝爾首相點了點頭,感嘆道:“最好是如此!要不然一直這麼僵持下去,對國家的傷害太大了。”

    農業行會的事,提都沒有提,顯然坎貝爾也沒有準備履行承諾。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列顛的糧食產量有限,根本就無法滿足自身所需,進口是必然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