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神聖羅馬帝國 >第八十七章、使館危機
    “根據駐聖彼得堡使館傳來的消息,自從遠東衝突爆發後,俄羅斯帝國民間反日情緒就持續高漲。

    沙皇政府中很多人都主張對我們採取強硬措施,主戰派的氣焰高漲,不排除有發動戰爭的可能。

    國際社會對我們和俄國人的衝突,表現的非常冷漠,除了英國人口頭上表示支持外,大部分國家都抱着看熱鬧的心態。”

    井上馨無奈的說道。

    自從狂熱民族主義崛起後,日本政府的官就不好當了,負責處理國際性事務的外相,那更是燙手的山芋。

    民間激進派看問題,根本就不用大腦,做事從來都是腦子一熱,野心和實力嚴重失衡。

    在這種背景下,外相常常都是背鍋俠,在民間那就是約等於“賣國賊”的存在。

    不管換誰上去都一樣,要知道馬關條約簽訂後,作爲大功臣的伊藤博文還差點兒被人天誅國賊。

    這麼有挑戰性的工作,要是沒有一顆強大的心,那是無法勝任的。

    內心再怎麼強大,面對目前的國際局勢,井上馨也感到頭皮發麻。

    在兩強對立的國際大背景下,縱使他有太多的屠龍技,也沒有施展的空間。

    既然跟着英國人混,就甭指望能夠在神羅面前討到好。依附強者是人之本能,作爲一個海權國家跟着海軍最強大的不列顛混,沒有任何毛病。

    問題的關鍵就出在了老大身上。最近幾年不知怎麼的,英國老大突然變得不給力了,在國際競爭中漸漸處於下風。

    先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失去了先機,接着又喪失了對歐洲大陸的控制,現在就連皇家海軍的霸權地位也跟着搖搖欲墜。

    海上霸權受衝擊,全拜神羅海軍的世界巡遊所致。凡事一起聯合演習過的國家,都知道超級戰列艦和傳統戰列艦的差距。

    偏偏英國人在這上面落後了一步,儘管他們的無畏艦也下水了,但是因爲趕時間的緣故,患上了一身的壞毛病。

    就如同神羅最早的“羅馬號”一樣? 放在家中撐門面還行,一旦開了出去那就不妙了。

    在這種背景下,儘管英國人也有超級戰列艦? 那也只能看着神羅海軍四處攪動風雲、立威。

    落到有心人眼中? 這就是海軍落後的表現? 至少在軍艦建造技術上英國人又慢了一步。

    “盛極而衰”的說法在歐洲世界不流行,但是東亞地區卻是人盡皆知。包括之前強奪菲律賓,都是基於這種判斷。

    更令井上馨憂心的是? 英國老大不光在科技、經濟、軍事上掉了隊? 就連最擅長的外交現在也陷入了瓶徑。

    老大的外交都玩不轉,小弟的外交就更難展開了。在這個歐洲即中心的時代,誰知道日本是那顆蔥啊?

    爲了改變這種外交被動局面? 日本國內爆發了全面西化運動? 即:“脫亞入歐”運動? 作爲外相的井上馨就是這一戰略的主導者。

    伊藤博文:“事情沒有那麼嚴重? 僅僅只是一次外交衝突? 俄國人還不至於爲此發動戰爭。

    現在的國際局勢分化非常嚴重? 不列顛和神羅兩強對立,處於次強地位的俄羅斯帝國看似威風,實際上他們也非常的尷尬。

    按理來說,俄奧同盟持續了數十年,俄國人應該支持神羅纔對? 偏偏他們同處於歐洲大陸? 又恰好是鄰居。

    一山尚且不能容下二虎? 歐洲大陸同樣也容不下兩個大國。一旦神羅擊敗了不列顛? 俄羅斯帝國就甭想更進一步了。

    從遠交近攻的戰略上來看,英俄結盟共同對付神羅纔是最佳選擇。畢竟,俄奧都是陸權國家? 英國人是海權國家。

    縱使不列顛贏得了霸權,也威脅不到俄羅斯帝國的生存,反之則不然。

    偏偏英俄兩國積怨已深,不是想要化解就能夠化解的,雙方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根本就沒有結盟基礎。

    到了現在這種地步,無論是支持誰都不符合俄羅斯帝國的利益,偏偏他們又必須要站隊,要不然倫敦和維也納不會放心。

    這是一個大麻煩,在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前,沙皇政府是不會節外生枝的。

    何況,以俄國人在遠東地區的力量,也不足以發動一場戰爭。一旦戰爭爆發,光後勤就能夠拖死他們。”

    聽了伊藤博文的解釋,明治天皇的臉色明顯舒緩了很多。因爲蝴蝶效應的緣故,現在的日本可沒有原時空那麼好運。

    儘管在對遠東帝國的戰爭中收穫頗豐,但是多了一場賠錢的菲律賓戰爭,海軍規模也比歷史同期大得多。

    這些都是要花錢的,掠奪來的戰爭賠款拿去填了這個兩個巨坑,用於國內發展的資金自然就少了,國力也比歷史同期弱得多。

    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在財政上。財政收支平衡那是想都不敢想,能夠做到財政不破產,那都是八百萬神靈保佑了。

    和俄國人對上,不光軍事上壓力大,財政上的壓力更大。

    從這方面來看,日俄兩國也差不多,都是腰包比臉還乾淨的窮國。

    首相大隈重信:“伊藤君,這只是正常情況下的推論,但是別忘了俄羅斯帝國經常不正常。

    我研究過俄國曆史,沙皇政府很多時候做決策,都是不經過大腦的。

    最爲著名的就是彼得三世,因爲個人喜好背盟援普,直接斷掉了俄羅斯帝國的西進之路。

    不出名的就更多了,包括近代俄羅斯帝國的幾次戰爭,都很難說得上理智。

    包括倍受俄國人推崇的尼古拉大帝,盲目發動了近東戰爭,雖然最後奪取了君士坦丁堡地區,看似贏得了戰爭。

    可從俄羅斯帝國付出的代價就知道,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俄國人贏得只是面子。

    接下來的亞歷山大二世也差不多,沒有仔細權衡利弊,就盲目和普魯士開戰。

    最終確實贏得了戰爭,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俄羅斯帝國從頂尖列強跌落到了第二梯隊。

    ……

    總之,沙皇政府做決策,我們不能以常理來判斷,要不然是會喫大虧的。”

    不分析不知道,一分析嚇一跳。碰上一個習慣不按常理出牌的競爭對手,擱誰身上也會頭皮發麻。

     ... 事實上,利益推論法本身就不成立。國家之間確實是利益爲先,但是統治者還是人。既然是人,那就不可能絕對的理性。

    很多時候,政客們的個人喜好、感觀,同樣能夠影響政府決策,尤其是封建君主國家。

    毫無疑問,俄羅斯帝國就是典型的封建君主國家。即便是有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同樣沒有能夠改變這一本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