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夏十三太保 >第343章 談判,退兵條件
    李孝誠與秦,漢,明三國使者會面的結果並沒有出現任何的意外,無非也就是由秦漢明三國出面做和事佬,勸說大夏與魏國罷兵云云。

    而李孝誠也很識時務的選擇了就坡下驢,對於現在的大夏來說,能夠做到全身而退自是最好的結果。

    三國使者並沒有與李孝誠就退兵事宜進行太過深入的探討與磋商,他們此行的目的只是想要李孝誠的一句話而已,在得到了他願意退兵的承諾之後,三國使者便齊齊離開了,他們還要去魏軍大營遊說曹操。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曹操竟然也十分痛快的同意了退兵的提議。

    接下來便是談判的事情了,談判的內容非常的簡單,主要圍繞着兩個主題展開。

    一則是,曹操退兵以及交換俘虜的條件。

    二則是,大夏與金國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談判直進行了將近十天的時間才草草完結,爲什麼要說是草草完結了呢?因爲自打談判開始的那一天,曹仁,曹洪,曹純三人便已經開始絕食了,他們的絕食並非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說白了就是,自打談判開始之後,大夏突然就不管飯了。

    呵呵,這自然是李孝誠在從中作梗了,他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爲,他就是要逼着曹操儘快的做出決定,這種事情,拖得越久對自己就越不利。

    此次談判的最終結果如下:首先:魏國需要支付給大夏國一百萬石糧草,以此來作爲大夏釋放曹仁,曹純,曹洪三人,並三萬餘名俘虜的交換條件。

    其次:魏國需要將大夏俘虜的其餘那兩萬多名魏軍傷員的戶籍,及其家眷全部送至大夏,也就是說,從今往後他們就是大夏國的百姓了。

    曹操在略加思索之後便一口答應了李孝誠的條件,魏國不缺糧食,魏國更不缺人,更何況這還是兩萬多名傷兵。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有點拖不起了,若是再拖下去的話,那三個可憐蟲怕就要被活活給餓死了,之前便已經說過,曹氏將領對曹操來說很重要。

    李孝誠並不傻,他向魏國索要的兩萬餘名俘虜均是一些輕傷員,雖然這些傷兵需要大夏爲其耗費一些醫藥以及護理費用,但對於現在的大夏來說,這個錢花的還算是比較值得的。

    因爲大夏國人口基數小,所以他們需要人口,更需要兵員,而這兩萬多名經歷過戰場的洗禮,並且在戰場上存活下來的士兵,均已成長爲一名合格的老兵,而老兵對於目前的大夏來說,卻是極其重要的。

    大夏在接連經歷了數場大戰之後,戰爭減員比較嚴重,他們急需補充兵源,所以李孝誠便將主意打到了這兩萬多名魏軍傷兵的身上,如此便可以省下一大筆花銷,要知道,培養士兵那可是要花錢的,所以,相比於醫療方面的花銷來說,其實大夏還是賺了的。

    李孝誠並不擔心降兵之中會出現奸細什麼的,因爲大夏國的特務系統已然日趨成熟,稽查捉拿個奸細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其實李孝誠還有一個殺手鐗,就是洗腦,屆時李孝誠定會將他們給洗的是明明白白的。

    其實李孝誠還是做了兩手準備的,對於那些個沒有父母親人的魏軍士兵,他會將其與曹仁等人一併送還給魏國,因爲沒有親人的士兵自然也就沒有了羈絆,這些人會成爲不安定因素,李孝誠可不會傻乎乎的給自己找不自在。

    當然了,魏,秦,漢,明,四國也不是省油的燈。

    他們自然也不可能讓大夏如此稱心如意,四國聯手爲大夏制訂了一套鉗制措施。

    四國發出聯合聲明,首先,他們承認了金國被大夏吞併的事實,但四國卻要求大夏於五年之內,不許主動發動對外戰爭,當然了,這是在大夏沒受到他國威脅攻堅的前提之下。

    四國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因爲他們擔心李孝誠會繼續發兵,趁勢吞併本就積弱不堪的唐國,若是唐國再被大夏吞併了的話,屆時大夏便有了與各國叫板的資本,而這卻並不是各國想要看到的結果。

    但本着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原則,秦漢明三國卻也拒絕了曹操主張的合力滅夏的提議,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三國需要大夏於北方牽至強大的魏國。

    曹操很鬱悶,李孝誠也有些不開心,因爲此次談判的結果對夏魏兩國都很不利,此次談判真正獲利的卻是秦漢明三國,當真是應了那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仗打到這個份兒上也的確是挺悲哀的了。

    正當李孝誠猶豫不決之時,他卻收到了李思的親筆信,信中一共提到了兩件事,第一件是,李思建議他答應三國提出的條件,因爲大夏在經歷了多場大戰之後,現在急需時間來休養生息,以及整合金國資源等工作,所以大夏別無選擇。

    第二件則是,李思說自己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是以他決定要提前離開連城府返京。

    李孝誠在讀完書信之後卻是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雖然李思並沒有在信中明說什麼,但李孝誠卻清楚的知道,李思恐怕已經油盡燈枯,大限將至了。

    這一次李孝誠沒有再做絲毫的猶豫,他暫且放棄了再次攻略大唐的打算,決定向三國妥協。

    衆人見李孝誠還算識時務,是以並沒有多加爲難於他。

    時值大夏文德元年五月二十五日,李思於連城府乘轎返京,李金,李存孝並楊再興三人與之同行,楊再興需要回京養傷,而李存孝則作爲李思的護衛,互送一行人馬一同返京。

    魏,秦,明,漢,夏,五國於五月二十六日這一天,正式簽訂國書,談判結束的同時也預示着大夏即將步入一個全新的時期。

    對於李孝誠來說,五年的時間足夠他做許多的事情,雖然他並不是萬事通,但他依然可以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歷史知識來幫助大夏邁向一個更高的臺階。

    談判結束的第二天。

    李孝誠命關羽與裴元慶全權負責與魏國交換俘虜,並接收物資等事宜。

    而他自己則率領着宗翰與宗望並金國騎兵一齊北上,去追趕互送李思返京的一行隊伍去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