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夏十三太保 >第387章 如火如荼
    第二日!

    王猛同其餘四位內閣大臣於早朝之時,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將醫部,城建司以及修路等一應事宜一一向李忠陳奏。

    李忠見滿朝文武對內閣的提議並未提出任何的異議,於是他大手一揮全部准奏,並命李孝誠全權負責與醫部等事有關的一應事宜,而他自己則不出衆人意料之外的,又做了一回甩手掌櫃。

    李忠近來越發的憊懶成性,也許是因爲有美人在側,也許是因爲上了年紀,總之,他做甩手掌櫃的次數越發的多了起來。

    從前人們常說李孝誠乃當朝太子,可現在人們常說的卻是,李孝誠已然成爲了大夏國的攝政王了。

    因爲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只要李孝誠想,他便可以隨時隨地且輕而易舉的廢掉李忠,從而自己登基稱帝!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李孝誠竟遲遲沒有要行動的意思,衆人均覺自己的腦袋有些不夠用了,倒不是說衆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因李孝誠留給衆人的印象實在是太壞了。

    若說李忠與李思之間的父慈子孝是真情流露的話,那麼李孝誠與李忠之間根本就演不出父慈子孝的戲碼來,從李孝誠平日裏的爲人處事作風來看,他絕不是什麼好東西!

    若非要給李孝誠與李忠之間的關係編一齣戲曲的話,那“好爸爸與壞兒子”,倒是可以被當作該戲曲的曲名了。

    呵呵,其實這也不過只是一句調侃罷了,最多也就是文武百官們在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其實李孝誠最讓人詬病的是他喜怒無常的脾性,以及他主動接納異族這件事情!

    當然了,咱們也得替李孝誠說上一句公道話,其實他在大夏百官的眼中也還算是一個“好同志”,起碼一個允文允武還是有的,重承守信也沒毛病,不貪財不好色這更是沒的說。

    雖然是古代,但李孝誠不好色的性子依然獲得了不少的讚賞,從大姑娘小媳婦七大姑八大姨的角度來說,李孝誠是一個好男人。

    而從大夏官員們的角度來說,只要大夏傳承有序就好,沒人管你好不好色,你最好別好色,這樣咱們還少一個競爭對手呢。

    事情進展的十分的順利,對於這樣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提議,衆人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最終由李孝誠拍板,認命李時珍爲醫部尚書兼醫學院首任院長,龐鹿爲醫部左侍郎,其餘人員任免皆由內閣票擬一份名單,交由皇帝李忠過目之後再行定奪。

    李時珍只是在醫部掛了一個名兒,而醫部內的一應具體事宜皆由龐鹿與一衆官員來管理。

    朝中大臣對於這樣一份任命倒也還能接受,因爲李時珍在大夏國內的名聲極好且醫術極高,神醫之名可不是白叫的,大臣犯不着跟他過不去,畢竟大家都是喫五穀雜糧之人,保不齊會有個頭疼腦熱的,自己指不定哪天就有求着人家的時候,所以自己犯不着因爲這點小事便得罪人家,更何況他李時珍只不過是在醫部掛了一個名兒而已。

    由於新政並未影響到貴族階層的根本利益,是以並未遭受到任何的阻力,大夏因此也迎來了一段高速發展的時期。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已至大夏文德三年五月。

    醫部與城建司等部門已全面建成,而大夏百姓業已從中得到了諸多的實惠與便利,一系列新政的實施令李忠與李孝誠在大夏國內的聲望更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大夏國內盡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象,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農忙時百姓們以種田爲主,而農閒之時百姓們則放下農具,扛起鐵鍬,大錘等一應工具,在官府公人的帶領下離家,爲大夏修路,雖然辛苦,但百姓對此卻甘之如飴。

    一些外來旅客經常會從大夏國內的大街小巷,以及酒館茶樓中看到這樣的標語,諸如“勤勞方可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等等。

    李孝誠在以此等方式來向大夏百姓傳遞一個信號:在大夏,只有付出辛勤勞動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好喫懶做無異於作繭自縛,大夏可沒有餘糧養懶漢。

    其實這也算是一種洗腦手段!

    男人修路,而女人則織布,裁衣,納鞋、總之一句話,想要過上富足的生活,你就得幹活,否則你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別人喫香的喝辣的。

    男人修路每月可得三錢銀子,而女人做女工時,每月也可得二錢銀子,這是餘錢,不賺白不賺。

    在百姓們想來,每日出工的時間並不長,且每月還可獲得五個休沐日,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還有錢賺,何樂而不爲。

    若是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的話,大夏百姓每月的工作強度其實並不算低,但有些事情就怕比,相比於其他幾國來說,大夏國內簡直就是猶如樂土一般的存在,要知道,秦漢魏唐等國的老百姓可還得服徭役呢,而與他們相比起來,大夏百姓則是在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應得的報酬,這便是差距。

    在大夏國內,不光百姓需要幹活修路,就連大夏士兵也要扛着各式各樣的工具來往於各個路段爲大夏修路,與百姓不同的是,士兵修路時無錢可拿,用李孝誠的話來說就是,他們是大夏軍人,爲大夏百姓修路是他們應盡的義務。

    這話說的還是非常講究的,咱們大夏國的將士們是在爲百姓修路,大夏將士爲了使百姓出行更加的方便而付出勞動,大夏軍人爲報答父老鄉親們的支持與厚愛而付出勞動,我們不要錢,我們甘之如飴。

    大夏將士對此倒也並未生出任何的怨念和不滿,一來是他們不差這倆錢,大夏士兵的軍餉待遇很高,其次是李孝誠平日裏將他們洗的很明白,這裏說的是洗腦!

    李孝誠時常會帶領着衆位內閣成員,以及諸位軍機大臣扛着各式各樣的工具,出城與百姓一齊辛勤勞作,他是專往人多的地方鑽,就在百姓們的眼皮子底下幹活,乾的很賣力。

    說實話,李孝誠的做法多少有點作秀的嫌疑,但百姓還就喫這一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