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的三國有些亂 >第二百三十四章,孫策借兵
    徐州局勢複雜,但是陶謙一日不死,徐州就變不了天。陶謙病重,不是還沒死麼,就暫且不提,倒是江東戰火連天。

    且說孫策自父親孫堅陣亡於荊州襄陽城外,就率殘兵退回江東,居於江都,招賢納士,操練兵馬,隨時準備攻伐荊州以報父報。

    時有朱治,呂範,張昭來投,最重要的是與孫策情同手足的周瑜來了,這讓孫策如虎添翼,一時間雄心勃勃,就欲出兵討伐荊州劉表。

    “伯符,萬萬不可”周瑜見孫策熱血上頭,連忙勸阻道:“劉表經營荊州多年,帶甲數十萬,這時出兵荊州是萬萬不可。”

    孫策這個江東小霸王是熱血上頭,卻也不傻,自家幾斤幾兩還是心中有數的。別說帶甲數十萬,孫策現在是總兵力都不足十萬,帶甲的有三萬左右。報父仇固然重要,反把自個兒塔進去就不划算了。

    “公謹,你說咋辦”孫策認清現實後,有如泄了氣的皮球,拉耷着腦袋說:“難道拼時間熬死劉表賊子麼我不甘心呀”

    “伯符你倒不用這麼悲觀,要報伯父之報,我們必須壯大自身。”周瑜安撫着孫策。

    “怎麼壯大,我覺得我們發展到頭了。”孫策不無嘆息地說:“江都太小,人口太少,若不一統江東,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報不了父仇,爭不了天下。”

    “辦法倒是有,就不知伯符你捨得麼”周瑜成竹在胸地說:“只要伯符你志在天下,我定爲你謀劃一番大業。”

    “捨得,我有什麼捨不得的,只要能報父仇,能劍指天下,死又何足惜”孫策根本想也沒多想就脫口而出。

    “好”周瑜也沒再繞圈子說:“傳國玉璽,用之換一番偉業。”

    “傳國玉璽”孫策一驚,四處看了看才說:“公謹,傳國玉璽可是父親用命換回來的,再說這東西又變不出兵馬,也不能號令天下。”

    “我知道,可是傳國玉璽是死的,如果我們沒實力,遲早都會失去。”周瑜諄諄教導着:“傳國玉璽是變不出兵馬,也不能號令天下,但可以換兵馬,有人會很樂意的。”

    “誰袁公”孫策反應挺快,可是一到袁術多次要自己做他的乾兒子,孫策就忍不住一陣陣惡寒發冷。

    袁術官拜後將軍,又是袁家嫡子,有權有勢有兵有糧,不見這傢伙一從荊州回來,就讓劉繇從壽春滾蛋。堂堂漢室宗親,揚州刺史劉繇,屁都不敢放一個就跑了,由此可見袁術之威了。

    袁術和孫家的關係也是複雜得很,說聲相愛相殺一點也不過份。袁術和孫堅是結了樑子的,當年討董之戰中,孫堅之所以戰敗就是拜袁術所賜。就算結了樑子,也不妨礙袁術真心欣賞喜歡孫策。

    袁術不止一次在大庭廣衆之下表示欣賞喜歡孫策,袁術的原話是:“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如果我袁術有兒子像孫策這樣,我就是死也值得,或者說死了也沒有遺憾,足見袁術對孫策的喜愛了。袁術不知多少直接說要收孫策爲義子,這件事江東人盡皆知,也正因爲如此,孫策對袁術恨不起來。

    “咦”周瑜就像發現了新大陸,揶揄地對孫策說:“將傳國玉璽獻給後將軍,必可討得一支勁旅。如果伯符屈身認父,呵呵,江東指日可下,這天下也可一爭。”

    孫策聞言,俊臉通紅,雙手亂搖,大叫道:“獻傳國玉璽可以,認袁公爲父萬萬不可”

    “哎”周瑜嘆了口氣,也明白和理解孫策這個義兄,孫策的驕傲不允許孫策借別人之手成就大業。周瑜倒認爲無所謂,問題是孫策做不來啊。

    “瑜弟嘆什麼氣,要不你認袁公爲父,效果也一樣。”孫策說完,嘻嘻一笑,遠離周瑜。

    還別說,當袁術看見孫策和周瑜,確實表示出了這個心事,實在是孫策和周瑜太出衆,出衆到沒朋友。而袁術的兒子就不值一提,最讓人無語的是,袁術的兒子袁耀對此一點也不反感,還與孫策十分親近。該說袁術父子真是大漢的一對奇葩。

    當然,周瑜認袁術爲義父這個事可能性基本沒有。周家亦是當今頂級家族,同樣四世三公,並不比袁家差多少。就算袁術要求,周家也不會答應,周瑜也沒這個意思。

    周瑜瞪了孫策一眼,沒好氣地說:“事不宜遲,伯符帶上玉璽,我陪你走一趟壽春。”

    “這麼急嗎”孫策有些不解地說:“我得和母親商量下才行。”

    “急,有人送兵送糧,我們沒力量取怎麼能行”周瑜含含糊糊地提了一句,孫策不知所云,卻也言聽計從地去取傳國玉璽。

    孫策之母吳氏,乃明事理之人,自不非緊抓傳國玉璽不放,尤其在周瑜交待下,孫策言借兵爲舅父吳景報仇,孫母欣然將傳國玉璽交付於兒子孫策。

    孫策的舅父吳景乃丹陽太守,劉繇被袁術欺負,劉繇就欺負吳景,說穿了不過是弱肉強食,孫策也不過找個藉口。嗯,周瑜則是找個由頭準備找劉繇的麻煩。

    沒辦法啊,孫策要壯大,就必須要向袁術借兵,借兵自然是爲了與人幹仗,劉繇就在附近,不打他打誰,別說有個由頭,就是不宣而戰也正常。

    這都是孫策揣着傳國玉璽去壽春,一路上週瑜講解的。周瑜雲淡風輕娓娓道來,孫策卻是驚爲天人,太有種扒開周瑜腦袋看看的衝動。

    “哦,我明白了”孫策突然來這麼一句,讓周瑜差點岔氣,連問孫策明白了什麼

    “之前瑜弟所說的有人送兵送糧是指劉繇。”孫策理所當然地說:“瑜弟轉這麼大一個圈子,有必要麼,就那劉繇,我單槍匹馬就可以搞定他”

    周瑜扶額,差點從馬上栽了下來。感情之前都白說了,孫策現才才明白,周瑜要多無語就有多無語。好在壽春城已經在望,周瑜什麼也不再說,和孫策雙雙縱馬入城。

    袁術聽孫策至,欣喜若狂,大擺筵席,還帶着兒子袁耀,召聚麾下一衆文武,不可謂不重視,不可謂不隆重。

    “耀兒,多與你伯符哥哥親近”席間袁術毫不忌諱地當衆說:“伯符雖年少,但是天下間必有一席之地。”

    袁耀對孫策一點也不反感,甚至十分崇拜,視之爲偶像,聞言點頭不迭。至於袁術麾下文武早就見怪不怪習已爲常,袁術沒再次要孫策做兒子就不錯了。

    “不敢當伯父大人謬讚,小侄保證,無論以後如何,有我一口喫的,就有耀弟一口喫的”孫策起身對袁術行了一禮,拍着胸口誓約着。

    “好好”袁術舉杯,很高興地與衆人飲之,放下酒杯之後說:“今天我高興,伯符,你此次來定有所求,說,我無有不允。”

    袁術雖說有點二,卻是個言而有信的人。當年袁術對孫堅說庇護其後人,袁術也確實做到了,最讓人稱頌的是,袁術明知傳國玉璽在孫家,卻從不強取豪奪,那怕袁術十分想擁有傳國玉璽。

    “無有”孫策毫不猶豫,更是斬釘截鐵地說:“小侄此次來,一爲看望伯父和耀弟,二是有禮物相送。”

    孫策也是個二貨,更是寧折不彎的小霸王,是英豪而不是政客,斷不會因袁術承諾而要求什麼。或者說孫策獻上傳國玉璽,袁術不借兵,孫策也會認的,這就是江東小霸王孫策,也是孫策和袁術對眼的原因。

    “老子英雄兒好漢”袁術點着頭說:“雖然我當年與文臺多誤會,但是看到伯符,我想你父也該含笑九泉了。”

    袁術是個敢於直面自我的人,當衆也不怕承認自己與孫策之父孫堅有過節。袁術更有隨孫堅亡故,自己與孫家過節一筆勾銷之意。

    孫策聽得明白,舉杯敬了袁術一杯,表示過去的翻篇,一切向前看。說起來孫策和袁術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都不愧爲一時之英豪。

    酒過三巡,衆人微醉,賓主盡歡,才依依而散。袁術散席後不忘招呼孫策和周瑜至後堂品茶,孫策和周瑜自是欣然而應。

    “說吧,伯符,此來爲何”袁術屏退左右,端起茶杯看着孫策說:“是不是劉繇那匹夫欺負了你”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