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狠人 >第一百三十五章 紅薯
    郭致遠上前先把那老婦人扶起來,和顏悅色道:“老人家快快請起,尊老敬老乃我等分內事,本官定會爲你做主,讓你安享晚年!……”說着又轉頭對那忠厚男子厲聲道:“你身爲人子,不能孝順老母也便罷了,怎忍心將老母送進活死人墓等死?!……”

    那忠厚男子已經嚇得話都不會說了,只知道跪在那裏瑟瑟發抖,郭致遠也知道跟這種人說再多他也憋不出一個屁來,只得又轉頭對那兒媳厲聲道:“你這婦人更是惡毒,若是你自家父母你可忍心如此對他們?!……”

    那兒媳倒是膽大些,壯起膽子哭訴道:“回縣官大老爺話,民婦家母早已去世,死時還不到五十歲,民婦的家父倒是活到了六十,前年也進了活死人墳,如今也不在了,非是民婦惡毒,實在是家裏太窮,早已無米下鍋,如是家婆不進活死人墳,則民婦一家都要餓死了!……”

    那老婦人也連忙幫腔道:“縣官大老爺,此事實不怪我兒子兒媳,進活死人墳是老身自願,老身年老無力,再活下去也是白費米糧,拖累後人……”

    郭致遠有些尷尬地摸了摸鼻子,他本想教育那尖刻的兒媳卻沒想到問出這麼個結果,他也知道那兒媳應該沒有撒謊,看這家連燈油也點不起就知道確實是赤貧到家了,只得乾咳一聲道:“只要有本官在,就絕不允許發生將仍在世的老人送進活死人墓的陋俗惡習!我明日先讓人給你家送些錢糧,過完年本官就要修整官道,你可讓你丈夫去應徵民夫,每月可得六錢銀,還管飯,應該夠養家餬口了!……”

    三人自是大喜過望,沒口子地磕頭謝恩,郭致遠卻無心再待下去,安撫了幾句便揮揮手快步出了這家的院門,走到門口,仍覺得心中鬱積難散,轉頭對身後的徐光啓堅定道:“先生,活死人墓這等陋習惡俗實在太殘忍了,明日本官便頒佈政令,禁止此等陋習惡俗!決不讓此等人間慘劇在古田發生!……”

    徐光啓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道:“公子愛民如子,自是大善,但此等陋習惡俗卻恐非公子一紙政令能禁止的,古田多山地少良田,一畝良田也不過產糧兩三石,除去賦稅和佃租,農戶也所剩無幾了,勉強能養家餬口,這還是年景好的時候,若是遇到天災,顆粒無收,便要餓死人了,連壯年勞力都要餓死,又哪來的餘糧贍養老人呢?公子能救濟一家,卻不可能有如此多的錢糧來救濟全縣百姓,修路雖可暫時緩解這一問題,卻很難從根本上解決……”

    郭致遠也沉默了,後世總結明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三大因素,一是天災,二是黨爭,三是制度腐敗,滿清不過是抓住了時機充當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罷了。其中最不可抗力的就是天災,尤其是到了崇禎年間,受小冰河氣候影響,氣候轉冷,南澇北旱,農作物減產,餓死的老百姓不知有多少,走投無路的百姓只好加入流寇的隊伍,明朝軍隊疲於奔命,流寇卻越剿越多,最終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逼得崇禎上吊自殺,大明王朝也由此土崩瓦解!

    溫飽問題永遠是一個國家首先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如果連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國家就不可能安定,更談不上發展,但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卻不容易,即便是後世,中國也直到二十一世紀才基本解決了全國的溫飽問題,以這個時代的生產條件,郭致遠要解決這個問題簡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就難怪徐光啓對此也十分悲觀了!

    郭致遠有些頭疼地抓了抓頭髮,如果今天他沒有遇到這個事,他或許可以選擇當鴕鳥,暫時先不管這個問題,但現在既然被他遇到了,他就不可能坐視不理,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咦,紅薯!郭致遠突然腦海裏靈光一閃,對啊,古田以山地居多,不適合種稻谷,但適合種紅薯啊!紅薯比稻穀好招呼多了,只要種下去都不需要怎麼打理自然就會呼呼地長,畝產也比稻穀高得多,而且紅薯不僅可以充飢,紅薯葉也可以做菜,喫不完還可以餵豬,在這個缺糧的時代絕對是個寶啊!

    紅薯最早是由哥倫布在南美洲發現,帶回歐洲獻給了西班牙女王,16世紀初西班牙就開始大規模種植紅薯,後來西班牙佔領了菲律賓作爲其殖民地,又把紅薯帶到了菲律賓,從而逐漸在亞洲也種植開了,紅薯最早進入中國應該是1593年,福建長樂商人陳振龍到現爲菲律賓的呂宋島經商,發現了紅薯,意識到了紅薯的巨大價值,當時西班牙殖民者對紅薯管制很嚴,禁止外人攜帶離開,陳振龍冒着生命危險,將紅薯藏在馬肚子裏纔將紅薯帶回了中國。

    所以這個時候中國其實是已經有了紅薯的,那爲什麼紅薯沒能快速地在全國推廣種植呢?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外來物種都比較排斥,所以紅薯也被叫做“番薯”,意思是從蠻番之地來的,另外就是紅薯的口感也遠不如大米和麪粉,喫多了會有脹氣、泛酸的不良反應,說直白點喫多了容易放屁,這一點大家都應該有體會,而明朝人哪怕是普通老百姓也是好面子的,大庭廣衆放臭屁可是很沒面子的一件事,所以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也不高。

    加上此時小冰河氣候的影響還沒那麼明顯,糧食短缺的壓力還沒那麼大,只有極個別的有識之士意識到了紅薯的作用,大力推廣,卻仍然收效不大,一直沒能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種植,而等到崇禎年間,小冰河氣候的影響越來越大,全國出現大面積乾旱,這個時候推廣紅薯種植已經來不及了。

    想到這裏,郭致遠不由瞟了一旁的徐光啓一眼,歷史上徐光啓正是當時中國少數意識到了紅薯的巨大作用的有識之士,他衆多的歷史功績中就有推廣番薯種植這一條,在他的《農政全書》裏就專門記載了種植番薯、玉米等外來農作物的相關知識,爲了推廣紅薯種植,他還專門寫了《甘薯疏》,可惜他當時受到當權者的排擠,他的意見也沒有得到重視,也挽救不了明朝滅亡命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