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一卷 第43章 初詳案情
    王平安雖說出生未久手裏就被老爹塞入一枚金鑰匙,但鑑於王老爹是個惜福知足的秉性,對日後將要繼承家業的長子管教甚嚴,早些年,王平安也曾隨着老爹飄洋過海,歷過風浪、受過艱辛,全不是個只知揮霍而四肢不勤的紈絝子。要說來松果山這一個時辰的山路對他而言不算難阻,只不過這些時日以來,他是好不容易纔打聽到了逍遙仙長的道居,山腳下的農人指路,說的又是個大概,王平安一路上山,經過不少岔道,也曾拐錯了方向,走不少冤枉路,才遇獵戶柴夫指正,他也拿不準能否順利抵達目的,心焦便步急,當終於看見了豁然開朗處,竹亭裏坐着的是一面之緣的莫問道長,如釋重負之餘又難免氣喘吁吁,雖說並未忽視竹亭裏另還有一雙儀態不凡的男女,也全然如同忽視一般,只衝着莫問打躬作揖。

    蘭庭不消多廢思量,就洞悉得王平安確然是個精於世故的商賈,很明白求人時務必專注的機竅,又聽他雖說年齡要比莫問超出將近一倍,聲聲伏低殷誠,全無長者矝持,想必這樣的討好,當是能夠取悅其實頑心還重的小道,可能讓一個精於世故的商賈如此信服,足見莫問的故弄玄虛其實甚足火候,大約也只有春歸和他自幼熟識,見識了那番玄奇之術,才能不以爲意,嬉笑怒罵着相處。

    蘭庭忽而又覺得妙趣,從前他可不曾想過會和妻子的舊友相交,更甚至和妻子的過去有所交集——那時“妻子”並沒有確切的個體,但世族出身的女子是不庸質疑的,又這世道,無論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女子長於閨閣,日常習授無非女範針鑿,能識琴棋書畫已算幸運,相交者自然也都是脂粉裙衩,總之境遇歷世與男子是大相逕庭,沒有多少交融之處,而這交融也並不必要。

    陪同妻子訪友?那就是被一羣脂粉裙衩包圍,談說時興的妝容精貴的首飾,又或者誹議哪家宴會時,某某出了風頭某某失笑於人,想想這畫面蘭庭都覺荒唐。

    他是不敢想結果會娶一個交遊“廣泛”的妻子,知交圈如此有趣,竟然讓他都覺得果然增長不少見識,反思過去是否存在成見。

    蘭庭這麼一走神兒,一旁的王平安已經把懇求說個完全,莫問這回的架子也是適度轉爲隨和,並沒有再堅定推拒:“小道雖能卜算,倒也可以嘗試超度亡魂,但小道可不是官身,哪能斷案?再者害殺閣下庶母的真兇倘若不被繩之以法,亡魂冤情不能昭雪,自然也就難以超度了。”

    王平安爲難道:“可是……庶母已經下葬,縱然家父有意徹察,卻無憑無據,就這樣報官,官衙又哪裏會受理?”

    “這有何難?”莫問這才指向蘭庭:“這位便是知州老爺的長公子,貴寓若能請得趙舍人察斷疑案,還怕不能將兇犯繩之以法免卻禍患?”

    王平安聽這話後,不由驚了一驚,他家老爹一貫忌懼官家,不肯牽涉訟爭,更不說這回事件又關係家宅內醜,怎好傳揚宣張?只不過現下命案的事已被泄露,避是避不過去了,又有一樁,其實王平安對於官衙的涉避,見解和王久貴殊有差異,如今意外得了個能與趙知州的長子結交的機會,他也難免怦然心動。

    於是連忙起身,恭恭敬敬的見禮。

    一番客套罷,待彼此又再坐定,王平安才說起自家突而發生的這樁命案:“在下庶母本家姓白,揚州人士,獲家父贖身,晃眼近二十載過去,家母因身體一貫欠安,內務多有失顧,庶母協主家事,算來已經有了十年之久,不想三月之前,家母近身侍婢凝思,忽而檢舉親眼目睹,庶母私贈香囊予西席先生。”

    他說到這裏,又帶着些謙卑的解釋:“餘爲商賈下民,不敢辱沒聖賢

    ,敝門這位西席先生,原本卻是考中了舉人,不過兩試禮闈不中,便不再應考,因家境貧寒又無憑靠,也懶得去求補缺……”

    聽王平安的述說,蘭庭的腦子裏便勾現出這個姓高,自號顯市的舉人玩世不恭的形象。

    要知現今世道,均視科舉爲士林正途,不管出身門第是高是低,一旦考取舉人,總多的是人來結交,又縱管會試不中,補缺不易,只要功名還在,往達官世族府上出任西席也會被禮敬着的,再不濟如尹寄餘那樣,投身慕僚,雖說不如世家西席的體面,總好過投身商賈受人譏辱數倍。

    可偏偏這位高顯市,竟然離經叛道,選擇了去商賈人家,並且起初還不是西席,被王久貴僱傭爲掌櫃。

    王久貴還算是個好東家,再兼高顯市又的確有經商的天賦,賓主間互相欣賞,高顯市還做了一段的總管,後來王平安終於歷練出來,高顯市才又被聘爲西席,負責教導王二、王三、王四,以及第三代兒郎,不是教授聖賢書、經史禮儀,而是教授算學、地理,等等對於經商大有作用的學識。

    這高顯市也是揚州籍人,和白氏爲“鄉黨”,不過卻並非舊相識,近些年,他任着西席,白氏管着家務,難免有偶爾的接觸,又因都是離鄉背井遠在汾州,會面時不免會說起思鄉之情,白氏又知道夫主對高先生極爲看重,於是便常常做些家鄉的點心,格外關照着衣用一類瑣雜。

    這些都是明來明往的事,王久貴早就知道,也不介意。

    怎知忽而就有侍婢檢舉白氏和高顯市有染,王平安的生母周氏,慣無主見且易得着慌,聽聞這等醜惡,頓時六神無主,忙忙地就告知了夫主——這當然只是王平安的說法。

    “家父得訊後,起初雖也不信,斥責凝思無事生非,要把那婢女發賣,凝思連喊冤枉,並以死宣誓稱決無虛言,家父半信半疑,便暗使心腹,悄悄去搜高先生的住所,沒想到不僅搜到了庶母親手縫製的香囊,而且還搜到了不少高先生爲庶母所繪的畫像,幅幅畫像上,均題有……題有相思愛慕的詩詞。”王平安嘆息一聲:“家父對庶母愛重不提,對高先生也一直敬重,親眼目睹這些憑證,不由怒火攻心,詢問二人,庶母喊冤,雖然我也爲庶母求情,但家父卻根本不聽辯解,急怒之餘,掌摑了庶母。”

    “高先生見狀,竟與家父爭執,並一口承認對庶母確有愛慕之情,只是堅稱那香囊並非庶母私授,而是見庶母無心遺落,高先生拾取後珍藏,自然也否定了與庶母之間的不齒之事,但家父憤怒之餘,不願聽信,下令驅逐高先生,並把庶母困禁在居處。”

    那高顯市本是桀驁的脾性,怎受得了驅逐的折辱?自此便閒雲無蹤,一去不返。

    “餘本想着,待家父怒火稍減,再替庶母求一求情,不想沒過幾日,竟然聽聞庶母服毒自盡……家父也大爲懊悔,就連家母,也因此悲痛不已,想到庶母在世時的情誼,竟然臥病不起。家父由來相信孽報,原本發生這樣的事,就擔心會招禍患,不曾想道長主動登門,觀卜道有冤魂不散,家父越發疑心是當真冤枉了庶母,但家父卻萬萬不會害殺庶母,還望舍人相信,家父決無此等歹毒心腸。”

    蘭庭對此申明不置可否,只道:“我相信令尊不會莫名對自己的妾室心生殺意,可白氏與人苟且之說,出於令堂之口,我據實直言,令堂之於此案,身負莫大嫌疑,倘若真相確然如此,足下難道還要主張徹察?”

    春歸這時,也把一雙眼睛看緊了這位,對白氏一口一聲庶母,似乎格外敬重的王家大郎君,富賈繼承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