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484章 點名探問
    “齊王,你如何看待秦王所諫?”

    高高在上的帝座與王公臣官保有距離,這時也無人膽敢公然度視皇帝的神色,都豎着耳朵企圖從語氣口吻中體察聖意,而弘復帝語態中壓抑的怒火併不難以洞悉。

    齊王異常精乖:“啓稟皇上,臣以爲秦王所諫甚謬,太孫既是受不臣唆使,該當寬諒,且儲位廢立關係國本,儲君犯過當以教正爲先,廢立實當慎重。”

    他當然不能直諫廢儲,這些事原本應當由那些臣黨施行,父皇又哪能夠根據皇子的諫言來作是否廢儲的決定,難不成他說他纔夠格克承大統,父皇就會從他所願把這錦繡江山交給他來繼承?

    秦王這腦子,看不出來竟然如此蠢笨,難不成當真聽信了鄭秀的唆使覺得鄭秀會助他得儲?嘿嘿,秦諳這回是真被鄭秀玩弄於股掌之中,利用爲出頭的火銃,開出廢儲之戰的第一銃槍藥,卻全然是給莊嬪八子打開局面。

    而齊王之下的代王根本不用弘復帝點名,顫顫兢兢便表明意志:“臣贊同二皇兄之言。”

    五皇子淄王是早請了出京遊歷,所以未授視事權職,根本就沒有列班早朝,弘復帝便把目光看定了他行六的兒子。

    “周王,說說你的見解。”

    蘭庭眉眼未起,雖說並沒料到今日早朝便有節外生枝,不過對於周王殿下的應變能力他還是相當信任的,卻在這時忽然產生了不合時宜的好奇心,未知倘若春歸在場,被弘復帝點名詢問想法,她會如何應對?這莫名其妙的聯想竟讓蘭庭略微走神,險些沒聽清周王的一番話。

    “臣並不能贊同齊王所言,太孫犯下弒害尊親之惡罪,不能因受不臣唆使便寬免不責,然太孫爲國之儲君,該當何處應由皇上裁奪,臣非御史言官,無彈劾之權。”

    這一番應對合法合情、不偏不私,弘復帝顯然最爲滿意,他這才重新注視秦王:“你視事已久,卻還不及周王熟知禮法朝規。”卻也並沒有大加斥責,疲憊的揮一揮

    手宣告退朝,但皇帝當然明白在今日早朝之後,該如何處治太孫已然不容他拖延遲疑了。

    又果然不斷有言官御史彈劾太孫失德,奏章鋪天蓋地淹沒御案。

    高得宜和陶嘯深忙得團團轉,這日弘復帝面前終於有了廠衛列出的幾大張名單。

    “齊王黨,莊嬪黨可謂蜂涌而動,倒是秦王,他雖則率先諫言但似乎並無黨徒趨從。”弘復帝蹙着眉頭。

    “只是秦王最近與魏國公來往頻繁,又多少諫言廢儲者,實則和魏國公皆有私交。”高得宜盡職盡責的提醒。

    於是魏國公鄭秀就成了弘復帝第一個召見的外臣。

    他仍如往常一般灑灑落落,獲允落座時也照舊坐得吊兒郎當,聽聞弘復帝詢問,一口便承認了:“太孫這回可是犯了大忌,微臣也難免猜度了一下,以爲皇上怕是難以寬赦太孫所犯的罪行了,故而便也操了操心,替皇上思謀了一回若然太孫

    被廢,幾位皇子有誰能夠擔當大任。”

    “林英以爲秦王堪當大任?”弘復帝也不再與鄭秀兜圈子。

    “倘若太孫被廢,皇上考慮立長,那麼齊王登儲便毫無爭議,不過微臣大膽揣摩皇上的心思,既然能夠痛下決心廢嫡長孫儲位,那麼必是打算立賢,在臣看來,秦王心性仁厚一面與皇上最爲近似,又秦王這些年來並沒有串聯黨徒擴充人勢,對於太孫從不懷不臣之心,秦王之所諫言廢儲,是確然怨憤太孫着實辜負了皇上的寄望,擔憂儲君失德,人心動盪會生變亂,他行事前的確與微臣先行商議,擔憂的是連累了貴妃與微臣,不過微臣並未阻止秦王的諫言。”

    “怎麼林英不曾想過輔佐八郎登儲?”

    鄭秀嘆一聲氣,緩緩搖了搖頭:“一個太孫已讓皇上勞心勞力,又怎會再擇幼子爲儲?承恩伯乃癡心妄想,微臣可沒有如此糊塗。皇上,微臣早便不願涉深朝政,不過眼看儲位將有變爭,臣不得不爲日後考慮,也料到在此緊要關頭,皇上必然也不能再容臣繼續遊手好閒下去,臣

    若諫立八皇子,不臣之心便如司馬昭當日,所以臣只能擇舉秦王。”

    “愛卿難道就不曾考慮過周王?”

    “臣着實不曾交熟周王,難知周王是否賢良,且周王既有晉國公府這門岳家,臣更不敢確信周王是否早對儲位懷有企圖,若貿然擇舉,皇上便會動疑,臣全賴皇上多年信任才能安享富貴,在此風聲鶴唳之時,不敢不謹慎爲重。”

    “林英就當真不曾對儲君早懷異意?”

    鄭秀攤攤手:“皇上若然懷疑微臣居心不良,臣甘領罪責,秦王也只好自認倒黴,誰讓他喊了微臣多年舅父呢?不過微臣還是那兩件請求,舍妹那頭腦萬萬不至於牽涉謀儲,否則多年行事也不至於如此張狂,望皇上還能容她在宮裏錦衣玉食;微臣擇中的流放地是嶺南,望皇上圈禁歸圈禁,莫讓微臣飽受寒苦飢勞,便是不能再享山珍海味,尚有一日三餐果腹。”

    弘復帝把鄭秀盯了好一陣,極其頭痛的揮手讓他告退,此時他身邊也沒有別人商量,只好問高得宜:“宜公看來,魏國公是否表裏如一。”

    “不好說。”高得宜深知情勢緊急,在此關頭自然直抒己見:“皇上這多年來對魏國公並未動疑,只是當任往復事件纔有所關注,魏國公又的確與不少勳貴仕林皆有來往,倘若儲位一直不生變改,魏國公又當真不涉政局,那便是性情使然才廣爲交遊,暗下未懷不軌。可魏國公此時也已然諫言廢儲,且顯明擇舉秦王……要麼就是真如今日所言,要麼……魏國公亦如高瓊、江琛之流,早有企圖以外戚之重權頃朝野。真如後者,魏國公就是明面一套暗中一套,真正輔助者必爲八皇子。”

    弘復帝長嘆一聲:“朕還未決意廢儲,就有這麼多人都摁捺不住了,如今滿朝文武竟沒幾個朕真正能夠毫無保留相信之人,太孫已是辜負了朕對他的寄望,朕更擔心的是皇族天家手足闔牆、骨肉相殘!宜公,朕肩上的擔子真是太重太難了。”

    高得宜也只能隨着一聲同情的長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