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688章 拒絕弔唁
    李牧自然有他堅持的道理:“祖父、父親與叔父三位親長遇害,元兇首惡必與礦務之案密切相干,如此血海深仇,我怎能只圖自保而置之不顧?”

    “表哥可以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怎能不替舅母及英妹妹考慮?魏國公鄭秀就是那元兇首惡,這些年來他私蓄不少死士,若他察覺表哥還在暗中接觸潘公,必定不會手下留情!”春歸焦急不已。

    蘭庭悄悄伸手,握了春歸的手加以安撫,也勸李牧不可輕舉妄動:“外祖父與潘公爲故交,當時卻也並無十足把握說服潘公如實相告當年隱情,而今外祖父及舅嶽已然過世,便是表哥執意去見潘公,潘公也未必會將那奸徒相告,但只要表哥有此行動,鄭秀必會引以爲患,這絕非明智之策。”

    “逕勿可已經有了計劃?”李牧並沒有被完全說服,但他承認貿然接觸潘家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我們非但不能主動與潘家接觸,甚至當潘公聽聞外祖父及舅嶽喪訊後,我們還要拒絕潘家人登門弔唁。”蘭庭道。

    而春歸就這計劃,已經在途中和蘭庭商量過了:“如此一來,潘公必會生疑,當他打聽得知外祖父及舅舅是因何事遇害,便會知道我們拒絕他的弔唁是爲潘家着想,太子殿下已然在潘家安排了耳目,鄭秀一直未曾對潘公動手,直接將潘公斬草除根,應當並未察覺太子殿下的行動,但潘公當然會因此事不安,因爲不安,便大有可能泄密。”

    “我們需要的並不是潘公出面指控,而是需要察清那一關鍵人,順籐摸瓜掌握鄭秀的確實罪證,才能舉告其大逆之罪使其伏法獲誅。”蘭庭亦道。

    雖然說華霄霽、楚楚已然先後認罪落網,蘭庭也早察清了那些遊說貪官行枉法之事的中人,可這些人都與楚楚直接聯絡,壓根不知他們效忠者竟然是魏國公鄭秀,相較於華霄霽和楚楚,也唯有竇章的指供或許還有一些作用,但竇章的態度,他是絕無可能供出鄭秀的。

    東宮位定,周王大獲全勝,皇上必然不肯再深究這接連的案件,牽連諸多皇子,這個時候還不是指控鄭秀的時機。

    也唯有察實鄭秀私造兵器意圖謀逆的罪鑿

    ,這是絕對不能寬免不究的重罪,那時皇上纔會明白若不重懲居心叵測之徒,社稷國祚將有後患無窮!無論哪位皇子被牽涉其中,都不能輕饒放過。

    但時機未至,仍需等待。

    李牧的性情雖然相比李司、李放要更加老成持重,但他這時也畢竟是個熱血青年,又遇家中三位血親尊長同時遇害,而今已知元兇首惡,急着察實罪鑿爲親長報仇血恨實乃情理之中,所以雖然聽聞了蘭庭這番剖析,仍然胸臆難平,握着拳頭久久沉默。

    所以蘭庭起身,抱揖致意:“庭情知外祖及舅嶽遇害,乃我難辭其咎,而眼下雖明知鄭秀爲首惡,卻仍不能立即將其繩之以法,告慰親長英靈,連‘愧錯’二字都無顏再提,更無資格懇請表兄諒解……但庭仍然要求表兄三思,因若是再因庭之過錯,連累舅母及表兄再遭不測,蘭庭當真是萬死不能贖罪。”

    李牧總算動容,連忙相扶:“這哪裏是逕勿的過錯?我只恨我懦弱無能,不能手刃血仇爲父祖親長平恨,只能依託逕勿與表妹與那鉅奸惡極確鬥。逕勿苦心,牧敢不領受

    ?牧答應逕勿與表妹,忍一時之恨,絕不輕舉妄動。”

    春歸見終於說服了大表哥,才舒了一口長氣,又提起一事:“大表哥得空,還需多多安撫二表哥,因爲華霄霽的事,二表哥亦覺愧疚難安,這些日子以來,我看二表哥因爲自責以至於形銷骨立……說起來這件事,都是我們失察,並不能怪二表哥交友不慎。”

    因爲華霄霽認罪,李司當然意識到正是他當日多嘴,才導致華霄霽知聞蘭庭正召集衆多僚客議事,結果將父祖汾陽之行泄密,造成難以挽回的惡果。李司固然痛恨華霄霽助紂爲虐害死了父祖,但更加痛恨的是自己輕信了他,從南京到汾陽的一路之上,李司都在懺悔自責。

    “表妹放心,李家兒郎沒有這樣脆弱,二弟知道哀毀自責若使身損體衰,也只是讓仇者快而親者痛而已,他只是需要時間平復愧恨。”李牧倒反過來先安慰春歸寬心。

    再說潘存古,他是當真不知李公已然遇害的事,蓋因李公父子三人是從南京回汾陽的途中便被劫殺,根本就未與潘存古謀面,直到這日聽長

    子說了李家正在治喪,才驚聞噩耗,連忙備下喪儀準備登門弔唁之事,還沒出門,已然老淚縱橫:“怎會發生這樣的慘事?志唯父子三人皆遭遇不測?我聽說志唯終於得赦從鐵嶺衛放歸的幸事,還打算着待他一家回到汾陽安頓平定後,趕去拜訪敘舊,怎能想到與同窗老友再無相見的緣份了。”

    長子心下卻有狐疑:“聽父親說與李公可謂通家之好,但李門遭遇如此痛事,咱們卻並沒未收到訃告……就這樣前往弔唁會不會太過冒昧?”

    “畢竟志唯父子三人盡喪,主持治喪的是志唯孫輩,他們未曾知事時便隨志唯流放至鐵嶺衛,或許並不知道李、潘兩家乃故交舊朋,所以纔沒有送來訃文,但我們既然已經聽說了此事,哪裏能夠當作未聞,這樣便不是冒昧了,是無情無義。”潘存古嘆息連連。

    他和李公是同窗,更是同年,且兩家也一直便有交誼,甚至曾經酒談時還口頭約定了要做兒女親家,若不是他沒有女兒,當時李公的獨女又許定了親事,這會兒子已經是姻親了,而當時李公的孫兒孫女還小,就因礦務改革一事被革職流放,導致孫輩也沒有緣份結親。

    突然聽聞老友一家遭此厄劫,潘存古哪裏還在意李家送未送來訃報。

    不過讓潘存古沒想到的是他雖然對李牧說明了兩家的交道,卻仍然被客客氣氣婉拒了。

    “先父祖乃是遭遇橫禍過世,故治喪一事本無意大辦,唯只訃告親族而已,潘公之意,李牧心領,還望潘公體諒。”

    這下連潘存古心裏都產生了疑惑。

    縱然李家有意治喪從簡,婉拒友朋相送的喪儀也就是了,怎好連弔唁喪拜都拒絕?

    潘存古往深裏一想,越發自責:“志唯獲罪,我明知他是被謗害,卻不曾爲他仗義執言,眼睜睜看他一家流放鐵嶺衛,導致志唯妻室竟然病死途中,他們這些年在苦寒之地必定受了許多磨折,我這故交也從來沒有盡一分力改善他一家處境,不怪他家子孫埋怨我無情無義,可志唯好端端的,怎會在返汾陽途中橫遭不測?恐怕……大郎,你快去打聽打聽,察問清楚你李家世父父子三人究竟是遭遇了哪般不測?!”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