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宋春歸 >第119章 秀才掌兵5
    東面是河北岸起起伏伏的土丘,間或長着一片片的林子,那樣的地形,根本不適合騎兵衝擊,因爲樹木的原因,騎兵的速度提不起來。

    趙志舒了口氣,也許是自己的錯覺吧,剛纔報信的兵士不是說離這裏只有二里地了嗎?趙志看了一眼學他的樣子向東張望的那個兵士,忍不住罵道:“還不快去傳令:擊鼓待敵。”

    那兵士慌忙從馬上下來去陣後傳令去了。趙志跟這後面,抽出腰裏的手刀,大步邁到陣後,得到傳令的士兵們早就列好了陣勢,在寨壘後展開,槍、刀、箭依次排開,緊張的向北張望着,監陣官一個個將刀拔了出來,卻不是準備迎敵,而是監視兵士們有沒有不聽從號令的。還有兩千多昨夜渡河過來的各營抽出來的兵士,雖然在趙志和趙明二人指揮下也在兩個大陣旁邊粗略的擺成了陣勢,只是臨時搭湊在一起,將官不認識士兵,士兵不服貼將官,只是彆彆扭扭的列成陣,又覺得前面有了兩個步陣,那番人素有“見陣不戰”的習慣,怎麼也不會殺到自己面前。

    趙志緊張的向北張望,他一個小小的選鋒軍統制,現在竟然要護衛身後五萬人的渡河大軍,而且前面可是大敗了西路五萬人馬的番軍啊。他左思右想也沒想明白五萬人如何敗於一萬多人,難道這番兵果然厲害?

    趙志越想越忐忑,忍不住站在高處向北看,站在高處,只見北面果然有兩路人馬,一前一後,向南狂奔,伴着萬馬齊奔,兩路人馬都像是踏着黃風過來一樣。

    “準備!準備!”趙志還在高處站着,來不及跳下就開始高喊。下面的兵士立刻像石化了一般,緊緊抓緊手中武器,一定也不敢動。

    跳下來後,趙志無意中發現東面也飄起了旗幟——難道渡河如此迅速,這一時間就又過來這麼多人嗎?

    趙志還沒有從北面兩路騎軍的震驚中反應過來,眼睛看着北面的時候,一個疑問卻在心裏忽然飄過:旗幟不對!

    趙志再次向東張望,一看之下,趙志的臉都霎時變得蒼白——一面大旗飄揚在千軍萬馬的最前面,上面的契丹文字和漢字並列,“耶律”兩個白色大字醒目的繡在黑色旗幟上,旁邊還有一面契丹人特有的日月旗。清一色的騎軍,站在東面一處微微凸起的小土丘上,排成一排。小土丘下面一路平坦,直通向自己的大陣。

    耶律大石,這個未來的西遼立國皇帝,審時度勢,排兵佈陣,雖然沒和蕭幹信報來往,卻準確的把握住了戰場形勢,敏銳地抓住了這稍縱即逝的時機,大膽推測,預料到宋兵必然是專心留意北面的心理,大膽將騎軍埋伏在宋軍渡河處東面的丘地中,隱忍等待。然後在這最能擊潰宋軍心理防線的陣地防線的時間和角度出現了。

    蕭幹這時候身上沒有一絲的文士氣息,和身邊將士一樣,都是一身鎧甲,手指長矛,趙志甚至發現自己彷彿看到了蕭幹嘴角的一絲蔑笑。

    白溝河水翻滾捲動着向東而去,清一色黑甲黑馬的騎軍卻從小土丘上開始輕馳而下,開始加速,向西衝過來。

    沿着白溝河北岸起伏的窪地,黑色的鐵流捲了過來,排成南北一線的騎軍,刀槍如林,即使在今天陰暗的天空下,也彷彿閃耀着刺眼的光亮。那一線騎軍,如春雷轟響,如海潮倒卷,如驟雨狂潑,讓人目眩神迷,轉瞬間距離宋軍陣地已不足三百步。

    趙志都不知自己是如何下令兵士結陣的,匆忙中弓弩手已經來不及試射了,全部端起弓弩,向東面衝過來的遼軍騎軍猛射,這也爲長槍手和長刀手爭取了調轉槍頭,在前結陣的時間。

    可是一切都太遲了。

    遼軍騎軍已然在幾個呼吸間,衝入宋軍陣中。一來宋軍陣線單薄,剛剛結陣,二來遼軍騎軍以排山倒海之勢,由南向北拉長了衝了過來,北端有宋軍佈陣,南端卻是空虛如也。

    不單如此,西面趙明率軍列陣,本是防禦北面的敵軍,卻驟然被東面來敵從側面衝擊,頓時就毫無陣法優勢可言,一個個宋兵現在已經只剩下單兵獨斗的莽夫之勇了。這完全就是蕭幹突襲辛興宗大營外步陣的翻版。造成蕭乾和耶律大石的雷同捲成因,是因爲只有這個角度,遼軍騎軍纔敢衝擊宋軍戰陣。

    耶律大石率領的一萬人馬,其實就是大雜燴,也只有一半騎軍,剩下一半都是些步軍,有的還是剛剛招收的流民。這時候這些步軍充其量就是搖旗吶喊了,只有這五千左右騎軍,輕鬆的沿着河岸,由東向西衝殺而過,一掠而過之後,渡口北岸宋軍已經是死傷無數了。以五千騎軍,衝殺少於自己人數的步軍,在遼兵來說,和圍獵野物一樣輕鬆。

    這時候的宋軍還算有一定戰鬥力的,又沒有“對遼恐懼症”,更不是後來和金軍對峙的時候一觸即潰那樣。雖然大陣被敵人衝亂,不能佈陣禦敵,可是在不是你死就是我忘的戰場上,人的本能就是選擇殺敵,你不殺掉敵人,敵人就會殺掉你,總是這樣直接。加上宋軍實際過河人數已達到四千來人,宋軍步軍甲冑裝備精良,又是用的專門剋制騎兵的長槍長刀,逃是來不及逃了,只能和遼兵死戰了。所以遼軍騎軍第一撥衝擊,佔了快速突然的優勢,使得宋軍一上來便吃了虧,等到遼軍掉轉馬頭又衝殺回來的時候,無處可逃的宋兵便開始了反擊,遼軍騎軍便不如第一次衝鋒那樣利索了。第二次衝進宋軍中間後,立刻便像陷入泥淖一樣,被纏住了。

    只見宋軍一個個長槍槍尖向前,槍尾着地,眼見遼軍衝殺過去即使能砍殺宋兵,自己也是非死即傷的後果,如此猶豫下,便失去了騎軍的強大的衝擊力,只能和宋軍纏鬥在一起了。

    (本章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