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女子道學院 >第二百三十七章 羽山行
    回家的感覺真好。晚上姜諾專門做了一個規劃,他們這次去看的景點是羽山。

    羽山位於臨沭縣城東南30公里的蘇魯交界處。海拔2695米,東西走向,總面積15平方公里。山勢挺拔,景色秀麗,有“殛鯀泉”、“禹王廟”、“出雲洞”、“鳳凰石”等名勝,自古爲遊覽勝地。古詩云“羽山一點青,海岸雜花碎。日暮千里帆,楚色有微靄”。

    “羽山”,給人羽翼般輕飄飄的感覺,而且充滿了俠骨柔情,一座山峯冠以這麼美麗的名字,一定有個傳說。站在山腳南面,應當可以一眼望到東西兩側的盡頭。小小的一處卻有無限的傳奇。

    相傳,山上原有一種珍鳥,羽毛美麗異常,古代不少首領多用作裝飾。因此,皇帝用“羽”爲此山命名。使羽山文明古今。羽山又是古人類羽民居住地,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就以“羽民所居”,後來羽民動遷至美洲,創造了燦爛的印第安羽蛇文化。

    山不高,站在山腳下仰望,一眼卻望不到山巔,是滿山的蒼翠阻擋了視線。當穿行於遊人們踩踏出來的曲折小徑,或在荊棘叢生的陡峭山路上攀爬,置身於茂密的草木叢中和那份來自大自然的幽靜,又偶爾見到幾隻螞蚱跳躍其間,使姜諾4人登山活動成爲一種輕鬆的樂趣。

    山腰之下,坡度較小,易於攀爬,然而一過半山腰,山一下子陡了起來,普通人或許要在草木叢生處抓住野草或樹枝才能攀登,有些地方竟只有裸露的山石,對於他們來說,只是輕鬆的幾個跳躍便來到山頂。

    山的確是小,名氣卻一點兒不小。

    殛鯀泉,是個悽美的故事,上古時代,神州鬧過一次大水災。那時,大地一片汪洋,陸地都被淹沒了,人們只好逃到山上或樹上去。因爲缺喫少穿,餓死、凍死的人很多。人們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會。

    一位叫鯀的天神非常同情人們的悲慘遭遇,決心想辦法幫助人們治理洪水。

    鯀知道要治理洪水,只有偷出天帝的寶物息壤rǎng。息壤是一塊幾尺見方的黃土塊兒,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說一聲“長”,他便會迅速擴大,驅走洪水,露出陸地。鯀探聽到了祕藏息壤的地方以後,就請神鳥帶路,請神龜挖洞,偷出了息壤。鯀把息壤放在地上,說一聲“長”,果然,息壤馬上幾裏、幾十裏、幾百裏地伸展開來。洪水慢慢被趕退了,陸地重新露了出來。逃到山上、樹上的人們重新回到了陸地,準備蓋房子、種莊稼,重建家園。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鯀偷走了息壤。他大發雷霆,派火神祝融殺死了鯀,奪回了息壤。洪水又重新氾濫開來,人們又陷入災難之中。

    鯀雖然死了,但他的屍體三年也沒有腐爛。一天,忽然一聲巨響,鯀的肚子裂開了,從裏面鑽出了他的兒子大禹。

    大禹同父親一樣,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類的事業。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況,決定用導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來消除水災。

    治洪工程開始了。大禹親自拿着鎬頭,率領成千上萬的人挖渠開山,疏通河道。曾經幫助鯀偷取息壤的神龜也來幫忙運送土石;神力很大的應龍也用堅硬的尾巴在地上劃出深溝,來導引洪水。

    在治水過程中,最艱鉅的工程是開鑿龍門。龍門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橫在黃河當中,擋住了奔騰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繞道從山腳下一條狹窄的河道穿過。每當水量增大時,河水就四處橫溢,氾濫成災。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艱險,帶領人們一點兒一點兒地開鑿。

    爲了治水,大禹還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人們都被感動了,在大禹的帶領下,齊心協力地幹着。冬去春來,整整花了五年的時間,巨大的龍門山終於被劈開了一個大口子,河水順暢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滾滾流去的河水,人們個個興奮不已,圍着大禹歡呼雀躍。大禹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這樣,大禹帶領人們,由南到北,由西到東,經過十三年的苦戰,終於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們重新返回家園,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們非常感謝、敬佩大禹,便一致推舉他爲治理天下的君王。

    “聽說羽山前後的百姓有“羽山放扁,離家不遠”的說法。這裏就說的是山之小。”

    羽山有三座山頭,是典型的“山”字型。岩石主要爲花崗岩,土壤爲砂礫棕壤。不要看羽山孤零零地、默默無聞地矗立在那裏,可是她背倚齊魯,襟懷吳楚,卻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是見諸史書的地名。

    山上古蹟另有“三縫石”、“三官廟”、“出雲洞”、“大滑石”、“鳳凰石”,古遺址“奶奶廟”、“姑娘樓”猶存。

    羽山附近現發現6處古文化遺址、5處古城遺址、10餘處古墓遺址,還有石雕圖騰、古戰場遺址等。這些文化遺址的發現對於佐證羽山源遠流長的歷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處古文化遺址分別是大賢莊文化遺址、爪墩文化遺址、許溝原始部落遺址、小店子村新石器遺址、房山釣魚臺遺址、青湖釣魚臺遺址。這些遺址都發現了大量的文物古蹟。

    其中離羽山近20公里的大賢莊文化遺址,位於山左口鄉大賢莊村西南的馬陵山上,爲著名的舊石器遺址,距今約6萬年至1萬年。當年發現時,面積2000平方米,採集了數百件打製石器標本,頒佈在厚約10釐米土層中,主要有細石葉、細石核、船底形石核、鉛筆狀石核、指甲蓋形刮削器、圓底形簇、雕刻器等。所用原料有燧石、玉髓、瑪瑙、水晶、石英岩和脈石英等。大賢莊東北離羽山更近的山左口鄉許溝村圓坡高地,爲新石器時代遺存。後經某博物院考證爲原始部落祭拜場所。高地袒露的岩石坡面有一二十處,面積有幾十平方米和幾平方米大小不等。鑿有圓窩的祭臺大都在高出巖坡一二十釐米的岩石上,有祭石20餘塊。這些圓窩和海州錦屏山將軍崖祭石的風格、手法、排列方法一致。

    五座古城遺址都在羽山南邊,最遠的離羽山30多公里。魯蘭古城上層屬西漢時期,下層是西周時候的一座村落。曲陽古城、代相古城、城後古城屬漢代。離羽山最近的羅莊古城在羽山南近8公里處的橫溝鄉羅莊村,面積約25萬平方米。呈正方形,黃土夯成,黃土層清晰可見。文化層約4米。遺址曾出土銅劍及大量陶片、瓦當、箭鏃等。爲漢代古城遺址,距今約2000年。

    這個地方見證了我國曆史的發展。6萬年前這一個數據是讓人震撼的。

    在羽山西邊,有座縱貫蘇魯兩省綿延八百里的馬陵山。這裏是戰國時期孫臏龐涓鬥智,齊兵大敗魏兵的古戰場。東海縣山左口鄉有南古寨、北古寨村,山東郯城縣有卸甲營村。著名學者周谷城、軍事科學家郭化若分別題寫了“馬陵古道”碑刻。在馬陵古道上還有望海樓古蹟。

    歷經滄桑的羽山地區,每一枚石核,每一個石窩,都閃耀着羽民的思想火花;每一片陶片,每一塊磚頭,都凝聚着古人的聰明才智;每一個銅鏃、玉墜,每一片木牘、帛畫,都在訴說着前人的歷史足跡;山石泉水、草木獸鳥,都體現着大自然對這裏的偏愛。

    這些東西雖然簡單,但要細細的去看,也要不少的時間。

    。

    天津https:.tetb.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