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魏能臣 >第1563章 大耳賊,欲爲王!(五)
    明眼人看的清楚,雙方看似辯論國號,其實另有深意,凡是建議劉備稱楚王的,都是荊襄籍官員;而建議稱蜀王者,都是巴蜀籍官員,而都城在誰的家鄉,誰就是地頭蛇了,強龍也得讓上三分

    爭名爲假,奪利是真,而通過這件事情,也暴露出劉備集團一個大問題,荊、益相爭,內部不和,而內部有矛盾的集團,距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與此同時,有官員提出第三種建議,劉備乃中山靖王以後,最好是繼承祖業,仍以中山王爲號,也算是名正言順,有法可尋

    楚王、蜀王、中山王,三個王號擺在了劉備面前,究竟選那一個好呢

    “諸位不必爭論,此事容本皇叔思之,必有一個決斷的”

    “主公英明,必有高見”

    劉備揮揮手,制止了羣臣的爭吵,又閉目沉思了一會兒,終於做出了決斷三個全都不能用,原因則比較複雜了:

    歷史上,中山靖王劉勝有名好色,共有一百多個兒子,數十個女兒,後代更是不計其數,而且開枝散葉、分佈四方,根本沒有譜系可查的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其實是扯虎皮、做大旗,要一個漢室宗親的名分,獲得有利的政治地位,至於是不是劉勝後代,恐怕劉備自己也不清楚

    稱王建國之後,是要追諡列祖列宗的,也要修訂家族譜系,如果追來追去,沒追到中山王劉勝的身上,豈不讓天下人恥笑嗎

    另外嗎,中山郡位於冀州北部,恰好是魏國的領土,劉備自稱中山王,豈不變成了曹魏臣民,故而這個稱號不可取

    蜀王、楚王也不行,地域性太強了,劉備雄心壯志,要的是一統天下,豈能偏安一隅呢

    而且荊襄、巴蜀兩地官員相爭,無論聽了那一方的,都會得罪另一方,進而加劇集團內部分裂,這也是劉備不想看到的

    因此思來想去,劉備力排衆議,自己想了個稱號漢中王

    一則,劉備盡得益州諸郡,唯有漢中郡在曹軍手中,以此作爲自己的稱號,就是要告訴天下人,自己一定打敗曹軍,奪取漢中之地

    二則,當年項羽分封天下,封劉邦爲漢王,後又自稱漢帝,開創了大漢四百年江山

    劉備本想自稱漢王,又有僭越之嫌,於是改稱漢中王,以證明自己是高祖子孫、漢室正統

    至於都城嗎,等戰事結束再商議吧,如果打贏這一仗,南鄭、長安、許昌隨意挑選,如果打輸了嗎國家都不存在了,還選國都何用

    “主公乃大漢皇叔、帝室貴胄,稱漢中王最合適不過了”

    “臣等參拜漢中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呵呵,諸位卿家免禮、平身”

    劉備做出決定了,誰還敢再反對呢,羣臣紛紛表示贊成,這個稱號起的好、起的妙、起的呱呱叫

    有一些臉皮厚的,還提前跪地行禮、口呼千歲,而劉備的臉皮更厚,也就坦然端坐受禮,儼然以王者自居了

    又找來一些精通曆法、堪輿的官員,測算黃道吉日,尋找風水寶地

    最後做出決定,定於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在成都西部四十里龍泉山雲頂峯上,祭祀天地,建國稱王

    而在稱王的前五天,爲了拉攏巴蜀士族,劉備舉行了隆重婚禮,迎娶吳氏女爲平妻,稱之吳夫人,或者莧夫人

    又做新郎、又要稱王,昔日的織蓆販履小兒,算是走上了人生巔峯

    不過有句老話說的好:巔峯過後,也就是下坡路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