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魏能臣 >384.第384章 烏鴉捉住了紫鴛鴦
    “募兵啦!募兵啦!……大都督募兵啦!”

    長安城四門大開,一隊隊鴻翎信使快馬衝出,而後高舉着紅旗飛奔關中各處城邑,每到一處,立刻在最明顯、人流最多的地方,張貼蓋有鮮紅大都督印章的徵兵告示,並派專人負責大聲誦讀,循環重複不停!

    與此同時,關中各地的亭長、里正等基層小吏也被全部動員起來,人手一隻銅鑼,十里八村的狂敲亂喊,務必要讓家家戶戶都知道一個消息~~大都督募兵啦!

    秦嶺中,一座偏僻的小山村,募兵的告示同樣貼到了這裏!

    “募兵?那個大都督募兵?”

    “不知道呀,聽說是個新來的大官,還很年輕!”

    “年輕人募兵,靠得住嗎?”

    山村消息閉塞,貧民百姓裏識字的人更是幾乎沒有,一大羣人圍着募兵告示直愣愣發呆,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除了發現上面的印章又紅又大,其他的一概不知!

    “閃開了,一羣睜眼瞎,扁擔倒了都認不出個‘一’字來,全是狗眼看星星!”這時候一位能勉強寫出自己名字,去過山外縣城那種大地方的老亭長出場了,趿拉着破牛皮靴,雙眼望天,在村民面前優越感十足,畢竟是個識字人!

    “這是坐鎮長安的‘徵西大都督’-蕭逸,蕭大人的募兵告示~~,什麼,蕭大人都不知道,真是氣死老子了~~鬼面蕭郎,貪狼星君下凡,專門負責收人命的那個,這下知道了吧!”

    “鬼面蕭郎!……嘶嘶!”

    這四個字一出,所有圍觀的村民齊齊一縮脖子,膽小的還倒退了幾步,彷彿那四個字就是勾魂奪魄的鬼差一樣!

    如今在關中這塊土地上,哪怕是那些一個大字不識,連村子都沒出過的鄉間老嫗,都知道‘鬼面蕭郎’的大名,婦人們更是經常用他來嚇唬那些晚上不肯睡覺的孩子,百試百靈!

    而這份威名,是用無數的屍骨堆出來的,渭水河畔,五萬如狼似虎的羌人鐵騎全軍覆沒,光戰死的就高達兩萬,剩下的那些,用了漫山遍野的牛羊才贖回去,據說羌人那邊如今也用‘鬼面蕭郎’四個字嚇唬小孩,而且效果更好!

    李傕、郭汜如何,那可是董卓手下的兩名悍將,稱霸關中數年,連皇帝老子都敢欺負的主,還不是被這個‘鬼面蕭郎’擒拿住,還親手砍了二賊的腦袋!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傳說,這位大都督是天上的‘貪狼星君’下凡,主殺伐,專門負責收割人命的,他不但殺活人,喫人肉,還拘役死者的靈魂,放到九幽冥火中煅燒~~

    各種傳說,越來越邪乎,也越來越可怕!

    現在是這位大都督在募兵,真是個好機會呀!圍觀的村民們頓時都動了念頭。

    關中民風純樸、彪悍,自從秦時法家人物商鞅來到這裏,推行‘耕戰制度’,就明確的給他們指出了兩種生活方式,一是好好的種田納糧,做個好農民,另一條就是上陣殺敵,用敵人的頭顱換回自己所需要的田地、住宅、老婆,等一切東西!

    不種田就當兵,這種思維方式已經在關中百姓的頭腦里根深蒂固,流傳了幾百年,現在天下大亂,種田幾乎是不可能了,就算種出來,糧食恐怕也喫不到自己嘴裏,所以當兵無疑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再者,蕭逸的兇名雖盛,但美名也同樣不少,比如說慷慨大方,愛兵如子,每次打完勝仗,都會按照軍功犒賞三軍將士,那可是真金白銀的賞賜,從不拖欠,而且在這位大都督的軍隊裏,一天喫三頓,頓頓是乾飯,每三天還能喫一次肉,有酒喝!

    天呀,那簡直就是神仙一樣的日子,要知道貧民百姓基本都是一天兩頓,頓頓喝稀飯,只有農忙的時候才能喫到乾飯,至於酒肉,那是過年時纔會出現在餐桌上的美食,就爲了能喫飽飯,喫到肉,這個兵也值得去當!

    “我去當兵,有肉喫!”

    “我也去,還有酒喝,老子好幾年還喝到了!”

    “還有我,家裏正缺個老婆呢,有了軍功,就能買一個!”

    從軍的熱情頓時被點燃了,百姓們紛紛高呼起來,一些性子急的就要轉身往家裏跑,好拿出祖傳的鎧甲、寶劍,磨一磨,上上油,這種東西在民風彪悍的關中,幾乎是家家都有的,畢竟誰家祖上沒出過幾個當兵的,有些家族甚至是世代從軍!

    “等等,都等等,全是火燎屁股的猴急性子,忘了老祖宗說的了,會打仗的不在忙上,大都督是在募兵,但告示上還說了,有三種人不要!”看到人羣要亂,老亭長猛敲手裏的銅鑼,把人又喊了回來!

    “當兵還有不要的?怪事!”

    如今各路諸侯爲了擴充兵馬,都是四處強拉壯丁,下到十六,上到六十,只要能扛得動長矛,幾乎是個人就收,這位蕭大都督到新鮮,還有把人往外推的,兵不是越多越好嗎?

    “大家聽好了,告示上說了,兵貴精而不貴多,所以特設下了三不要!”老亭長清清嗓子,開始逐一念誦!

    “第一,貪生怕死者,不要!”

    “吼吼!……”此言一出,底下的百姓就是一陣大笑,自古以來,秦兵善戰、耐戰、死戰,這是天下皆知的,咱們關中漢子什麼時候怕過死了!

    “第二,身有惡疾者,不要!”

    這條還有些道理,病秧子自然上不了戰場,自己死不死倒是其次,萬一把惡疾傳染給別人就麻煩了,大軍征戰,一人得病,全軍遭殃呀!

    “第三條,家中獨子,不要!”

    “大都督仁義!”如果說山民們對第二條是贊同,那第三條就是擁護了,在中國人心裏什麼最重要?

    答案是傳宗接代,讓自己的血脈得以延續下去,爲了這一條,國人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甚是當逃兵,也要把小命保住,不是怕死,而是死不起,斷了自家血脈,對不起祖宗呀!

    幼子不上陣,這是關中的一條古訓!

    當年秦人和關東六國打死打生,就是戰事再艱難,兵源再緊缺的時候,也會給百姓家裏留下一個兒子,延續血脈!

    “好了,告示唸完,凡是想去拼一份軍功前程的小夥子們,都回去準備吧,明天跟老夫前去縣城集合,大都督仁義,去長安的伙食和路費全由官府出,另外,凡是去當兵的,每家每戶可以領到肥羊五隻,錢五千,作爲安家費用!”

    &nbs

    p; 一口氣唸完告示裏剩下的內容,老亭長鬱悶的拍拍自己的老腰、老腿,這麼好的募兵條件,他們關中人幾輩子也沒遇到過呀,要是自己能年輕二十歲,說什麼也得去拼這份前程,可惜,老嘍,只能看後生崽們的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