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爲國家修文物 >第一百九十三章 就問你爽不爽(二合一章,今日更新完畢)
    如果說,京城故宮博物院的“十大珍寶瓷”裏,有五件乾隆年間的瓷器,是故宮文物專家們自己關起門來,爲自家的館藏瓷器分個優劣的話。

    那麼,華夏古代陶瓷藝術品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中,歷年來拍賣成交價最高的十大陶瓷器物裏,乾隆年間的瓷器就佔了四件,這大概算得上是收藏界對藏品價值的最直接的表達——

    用鈔票來投票!

    2010年,不列顛國班布里奇拍賣行,拍出了一隻清乾隆年間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加上佣金以5.5億元的高價,一舉刷新了華夏古代陶瓷藝術品拍賣紀錄。

    這一成交價,同時也是截止到當時,全球範圍內中國藝術品交易的最高價格。

    直到一年以後,2011年在香江舉辦的一次拍賣會上,一隻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以7.4億元的成交價,再一次刷新了華夏古代陶瓷藝術品的拍賣紀錄。

    但清乾隆年間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仍然領銜其它三隻乾隆年間的瓷器,高居拍賣最貴的十大瓷器之列。

    從這裏就可以看得出,清乾隆年間的瓷器燒造技術,確實已經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頗爲喜愛瓷器的乾隆皇帝想要“炫技”一番,就變得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

    要“炫技”,就燒造“各種釉彩大瓶”!

    實際上,“各種釉彩大瓶”只是簡稱,按照陶瓷界裏面的取名規則,它應該還有個全名。

    各位讀者老爺在念之前,請務必先深呼吸一口氣,大家跟我一起來——

    清乾隆景窯青花五彩鬥彩金彩琺琅彩紅釉粉青釉霽藍釉松石綠釉窯變釉仿官釉仿哥釉仿汝釉醬色釉三陽開泰博古九鼎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蟠螭紋蝙蝠紋花卉紋如意紋萬字紋靈芝紋螭耳大瓶。

    怎麼樣?

    就問你爽不爽,暢快不暢快?

    乾隆皇帝肯定很爽,這瓶子前無古人啊,後不一定有來者呢。

    他是爽了,可是,卻苦了景市御窯廠的督陶官唐英和那一羣窯工們!

    唐英雖然是文人,但也有雷厲風行的一面。

    既然決定了要“配合”乾隆皇帝“炫技”,那當然就得儘快將這“各種釉彩大瓶”給燒製出來。

    要是乾隆皇帝等得不耐煩了,少不得又是一頓訓斥和責罰。

    唐英和一衆工頭們商量了一番,又安排各個工地即刻開始投入到運作之中,爲“各種釉彩大瓶”的燒造做好準備。

    等工頭們散去之後,唐英又留下了協造催總老格和內務府員外郎六十三,以及窯廠把頭,和他們繼續商議新瓷事宜。

    其時,年希堯已被革職,唐英接管淮安關稅務並奉命兼管陶務,老格和六十三協助管理御窯廠各項事務。

    他們二人悉心好學,善於把握要領,每年唐英赴廠巡視,他們都藉機學習,認真鑽研,都成爲了唐英的得力助手。

    工頭們離開之後,唐英讓幾人都坐下,然後看向老格和六十三,似乎是有意考教一般,詢問道:“你二人以爲,這‘各種釉彩大瓶’,應當如何燒造?”

    老格和六十三對視一眼,顯然是明白唐英的意思。

    這“各種釉彩大瓶”,工藝極其複雜,將一十七種各個朝代最頂尖窯口的燒造工藝集於一身,怎麼看都感覺不靠譜。

    老格爲人安靜,辦事謹慎,此刻聽到唐英的提問後,並沒有貿然開口,而是低頭凝眉沉思了起來。

    六十三卻是性格爽快,對陶務這一塊也瞭解頗深,率先開口道:“大人,這‘各種釉彩大瓶’,雖然釉彩種類有如此之多,但層層涇渭分明。”

    說到這裏,他話音一轉,又道,“我大清聖祖年間,御窯廠在燒造大型陶瓷器物之時,便採用過分段成型、整體組合之技法,只需修胎工藝精細一些,交接之處不留痕跡即可。”

    “此法不可行。”

    唐英連想都沒想,便緩緩搖了搖頭,“聖祖年間的分段成型、整體組合制瓷之法,在世宗年間便已廢棄不用,此時豈能再用?”

    實際上,唐英心裏面還有一句話沒有說,皇帝陛下燒造這件瓷瓶,他的目的就是要“炫技”來着,肯定是要將各種燒造工藝集於一身,怎麼可能會讓你用分段成型、整體組合的辦法?

    如果用這種方法,那還不如將十七種釉彩分開,每一種單獨燒造一件陶瓷器物,還來得更震撼人心一些呢!

    “那,那怎麼辦?”

    六十三以爲自己提出了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誰知道一下子就被唐英否定了,頓時感到一陣沮喪。

    唐英笑了笑,沒有說話,而是看向了老格。

    老格這時候也考慮得差不多了,緩緩開口說道:“一十七種高溫、低溫釉彩集於一身,只有先燒哥釉、窯變釉等高溫釉彩,之後再出窯口,重新上彩之後,再入低溫窯口燒製松石綠釉、粉彩、金彩等低溫釉彩。”

    “多種釉彩集於一身,本就難度倍增,如今還需要二次入窯,成功機率幾近於無。”

    “爲今之計,只有多備瓷胚,反覆燒製,總結經驗,哪怕是萬萬分之一的可能,也總會成功一次。”

    唐英點了點頭,老格考慮的辦法,和他所想的不謀而合。

    高溫釉彩和低溫釉彩要同時出現在一個瓷瓶身上,必須分兩次燒造。

    而且還必須先燒製高溫釉彩。

    當高溫釉彩燒製完成後,再出窯,在低溫釉上進行彩繪,然後再次入窯燒製。

    否則的話,如果先燒製低溫釉彩,等到二次入窯時,窯口的溫度達到高溫後,那些事先燒製好的低溫釉彩,大多都會因爲承受不了高溫,而發生異變。

    如此一來,這一批瓷器就全都毀掉了。

    這些雖然說是老窯工們的常識,但也不是憑空拍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無數次開窯失敗後的經驗教訓。

    就比如說鬥彩,又稱之爲逗彩,創燒於明代宣德年間,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

    它的燒造工藝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塗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

    從這裏就可以知道,鬥彩實際上也是高溫、低溫釉彩集於一身,只是品種較爲單一罷了,其燒製難度雖然也有,但較之“各種釉彩大瓶”,簡單了不知道多少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