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爲國家修文物 >第二百一十九章 兵馬俑修復現場 (二合一章,今日更新完畢)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建立在兵馬俑坑原址上的遺址性博物館,以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兵馬俑陪葬坑爲核心。

    在三個俑坑當中,以一號坑的規模爲最大,呈長方形,是一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

    一號坑長230米,寬62米,距離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坑內有10道寬2.5米的夯築隔牆,形成南北面闊9間,周圍繞以迴廊的格局。

    憑欄俯視,東端3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前鋒。

    後面接着戰車和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

    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1列,分別面南、面北和麪西的橫隊,是軍陣的翼衛和後衛。

    向南站在觀景臺,看着一號俑坑之中,1000餘尊兵馬俑列陣於此。

    他們如真人般大小,或身披鎧甲,手持兵器;或腰束革帶,腿紮裹鞋。他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

    向南深吸了一口氣,被眼前這壯觀的一幕而深深震撼着——

    這就是華夏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結晶,這就是華夏古代璀璨的文明,舉一國之力,震驚千年後的世界!

    “你別看現在這些兵馬俑整整齊齊的,當年出土時,可沒有一尊是完整的。”

    2000多年來,經歷過地殼運動和煙熏火燎,加上出土之後的氧化,秦俑再見天日時已經面目全非,殘缺不全。

    自1974年秦始皇兵馬俑墓葬坑被發現以來,兵馬俑的修復工作就與考古發掘工作同時進行着。

    如今遊客們看到的這1000餘尊完整的兵馬俑,凝聚着許多文物修復師的心血和汗水。

    是他們,將發掘出來的一塊一塊陶俑碎片,重新拼湊完整,重現了兵馬俑的風采,對於研究秦皇朝的歷史、文化有着極其珍貴的科研價值。

    看到向南一臉震撼的模樣,陶屹雷臉上閃過一絲驕傲之色。

    在這些兵馬俑中,也有一部分是他的團隊夥伴們日夜雕琢的結晶,如今能讓向南感到震驚,自然值得驕傲。

    頓了頓,陶屹雷又接着說道,“修復兵馬俑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我們的修復師‘復原’一尊兵馬俑,需要耗時2~5個月,你可以想象一下,這1000餘尊兵馬俑,耗費了多大的人力物力才能修復完畢。”

    “這確實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此刻,向南已然恢復了平靜,聽了陶屹雷的話後,微微點了點頭,轉而問道,“陶大哥,兵馬俑修復的地方在哪兒?”

    “就在一號坑的西面,那裏有一個開放的修復現場。”

    陶屹雷擡手往西邊指了指,笑道,“走吧,我帶你過去看一看。”

    說完,他就擡腿往兵馬俑的修復現場走去。

    “好。”

    向南應了一聲,也跟了上去。

    事實上,修復兵馬俑,纔是向南此來的目的,此刻聽到自己終於能去兵馬俑的修復現場看一個究竟時,連一向淡然的他都忍不住有些小雀躍。

    “一號坑實際上要遠比現在大得多,我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

    陶屹雷一邊在前面走着,一邊指着一號坑,對向南介紹道,“目前開放給遊客近距離觀看的已經發掘和修復完畢部分,只佔了一號坑的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作爲研究用途,而最後的三分之一,則可能永遠都不會再發掘了。”

    向南聽得連連點頭,這些東西實際上他並不是太關心,發掘工作,那是考古學家的事情。

    他的工作,就是把發掘出來的破碎的文物,儘可能地“復原”。

    如今的現狀是,發掘出來的文物很多,但大部分破損的文物,除了一部分極其珍貴的文物之外,大部分都來不及修復,或者是文物修復師緊缺,根本抽不出人手來修復。

    這也是華夏國內文物修復師們,痛並快樂着的原因所在——

    一方面,爲華夏上下5000年的璀璨文明,爲華夏祖先們智慧和勤勞的結晶而驕傲;

    另一方面,爲深藏在博物館倉庫裏的那些修復不完的文物而苦惱。

    兩個人邊走邊聊,很快就來到了一號坑西側的兵馬俑修復現場。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修復場地,和向南以前接觸過的室內修復場所完全不一樣,前來博物館遊覽的旅客們站在參觀通道上,都可以看得到兵馬俑的修復過程。

    修復現場擺放着一張張的工作臺,七八個陶俑修復師在那裏忙碌着:有的在清理,有的在拼對,有的在繪圖。

    在他們身邊,則矗立着一尊尊待修復的兵馬俑。

    這些兵馬俑,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沒了腦袋,還有的不知道什麼原因,被“開膛破肚”了,一個個看起來頗爲悽慘的模樣。

    再稍遠一些距離,則是陶馬的修復工位,幾匹真馬大小的陶馬,正被木製的器具固定在那兒,等待着修復師們來修復。

    向南在現場的一張工作臺上,躺着一尊等待修復兵馬俑,從這尊兵馬俑身上的粘接痕跡上可以看出來,這位秦國的“士兵”,在此前不知道什麼原因,已經碎成了大大小小400多片,“病情”相當嚴重。

    但經過秦俑修復師之手,如今總算是可以看出原本的模樣來了,但修復工作卻是遠沒有結束。

    “兵馬俑和其他文物不同,殘片特別多。我們的修復師在上手修復兵馬俑之前,光是拼圖一項,就需要練習1至3年。”

    看到向南盯着那尊待修復的兵馬俑不停地看,陶屹雷笑着解釋道,“但是在修復程序上,實際上跟古陶瓷的修復相差不大。”

    向南點了點頭,表示瞭解,兵馬俑雖然相對而言特殊了一些,但在本質上,它還是屬於古陶器這一類別,因此,修復工藝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實際上,兵馬俑屬於彩繪陶,當年在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着鮮豔的顏色,但是出土後由於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十秒鐘瞬間消盡,化作白灰。

    如今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

    但在修復過程當中,卻不能將顏色已經氧化的兵馬俑,重新覆上彩繪。

    因爲彩繪文物的保護,絕不是給文物身上描繪色彩,而只是將其發掘時本來的色彩保存下來。

    因此,兵馬俑的修復,和向南曾經修復過的那些古陶瓷器物又不完全一樣。

    像作色、仿釉這一類的步驟,就可以省略掉了。

    看起來是簡單了不少,但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