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爲國家修文物 >第二百四十九章 做事太毛躁了(更新完畢)
    “向南?向南!”

    中年人先是一愣,緊接着記起來了,難怪剛開始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很眼熟,原來他是向南!

    前一段時間,電視裏、報紙上,到處都是這個向南的新聞報道,能不眼熟嗎?

    更何況,他還是文物修復界裏的“明星修復師”——

    21歲的古書畫修復國家級專家,首屆華夏古陶瓷修復技藝大比一等獎得主!

    雙類別文物修復人才啊!

    都是同一個行業裏的人,誰要是連向南都不認識,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文物修復界裏混。

    “原來是向專家,歡迎歡迎!”

    中年人熱情地伸出雙手,緊緊地握住了向南的手,一臉讚歎地說道,

    “向專家真是年輕有爲啊,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古書畫修復國家級專家了,再過幾個月,也許就是古書畫、古陶瓷雙料專家了,這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國內獨一份啊!”

    向南不動聲色地抽回了手,淡笑道:“姚先生過獎了。”

    “這是我大伯,姚齊鳴,也是‘博古軒’的大老闆。”

    姚嘉瑩簡單介紹了一句,又轉頭對姚齊鳴說道,“大伯,我和向南還有點事,就先上樓去了。”

    “去吧,去吧!這裏有我看着呢。”

    姚齊鳴連連點頭,又對向南說道,

    “向專家既然來了,就多坐一會兒,晚上賞個臉一起喫個飯,咱們都是金陵人,而且都是搞文物修復的,就應該多多親近嘛。”

    向南婉拒道:“姚老闆客氣了,我今天剛剛到家,下次再說吧。”

    “那一會兒再看情況,再看情況!”

    姚齊鳴哈哈一笑,也不再多說什麼。

    等姚嘉瑩帶着向南上樓之後,姚齊鳴這才坐在椅子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向南,這可是個績優股!

    沒想到自己的侄女姚嘉瑩,都能把他給帶到店裏面來了。

    他來自家店裏,能有什麼事?

    自家人自家知,姚嘉瑩一向性子清冷,又因爲天賦過人,一向眼光高得很,二十多歲了,都還沒談過戀愛呢。

    如今看她對這向南的態度,似乎跟對別的男生有些不一樣。

    這男未婚,女未嫁……看來這是有戲啊!

    ……

    向南可不知道這位姚老闆的想法,此刻他跟在姚嘉瑩的身後,來到了“博古軒”的二樓。

    樓梯口正對着的,是一個不大的會客廳,裏面擺放着幾張真皮沙發,中間則是一個茶藝桌。

    想來,這裏應該是老顧客來了之後,談生意的地方。

    在會客廳隔壁,有兩個房間,不過門都關着,看不到裏面的場景。

    不過,稍微一想就能知道,這其中一間應該是儲藏間,另一間則應該是修復室。

    姚嘉瑩帶着向南來到會客廳後,便停了下來,對向南說道:

    “你先坐一會兒,我去把那件殘損的紫砂壺拿來。”

    “好。”

    向南點了點頭,便自顧自地在沙發上坐了下來。

    過了沒多久,姚嘉瑩就從隔壁出來了,手裏捧着一個不大的檀木盒子。

    她將盒子放在茶几上,往向南面前輕輕一推,輕聲說道:

    “就在這裏了,你先看看情況。”

    “嗯。”

    向南伸手將這個檀木盒子移到面前來,然後將蓋子慢慢打開——

    呈現在他面前的,是一件已經裂成了七八片的紫砂壺。

    跟之前姚嘉瑩描述的差不多,這是一件現代工藝品。

    紫砂壺,其製作始於明朝正德年間,製作原料爲紫砂泥,原產地在蘇省宜興丁蜀鎮。

    紫砂壺是用於泡茶、煮茶的。

    用紫砂陶土燒製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是舉世公認的質地最好的茶具,既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泡茶色香味皆蘊”,“暑月夜宿不餿”。

    紫砂壺的外形有很多種變化,比如光壺、花型、方壺、筋紋型、陶藝裝飾壺等等,紫砂壺的可塑性強,就決定了可以把紫砂壺製作成你想做成的任何形狀。

    由於紫砂壺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近年來,紫砂市場行情不斷看漲。

    在拍賣市場上,自近代紫砂大師顧先生的作品“相明石瓢壺”,在2010年以1232萬元的價格成交之後,紫砂壺無疑成爲近年來藝術收藏市場的一大亮點。

    到目前爲止,顧大師製作的紫砂壺超過千萬元成交價的已有8件,價格最高的“提璧組壺”(共計11件),成交價更是高達1782.5萬元。

    紫砂壺收藏熱度升溫,大師作品價格不斷攀升,甚至出現百萬元難求一把大師壺的局面。

    一些當代紫砂藝人的作品價格,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已經超過了很多明清時期的老壺。

    “客戶除了要求用金繕修復工藝來修復以外,還有什麼別的要求嗎?”

    向南細細地察看了一遍這把紫砂壺的碎片,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這才擡起頭來,看着坐在左手邊的姚嘉瑩,問道,“比如說,要不要鋦瓷?”

    鋦瓷是我國一項傳統的修補器具技藝。

    鋦,是指用一種彎曲的,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釘,將有裂縫的器物接補起來。

    中國有句古話,叫“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說的就是這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

    與傳統鋦瓷技藝不同,金繕修復工藝則是不需要在器物上打孔、做洞,而是用生漆做粘合物,將破損的器物修補完整,最後在修補的部位塗抹金粉,使缺失更爲明顯。

    如今,在華夏國內,經常有修復師會將鋦瓷工藝與金繕工藝結合在一起,以揚長避短。

    “這個……他沒有特別交代。”

    聽到向南的問話後,姚嘉瑩明顯愣了一下。

    你還會鋦瓷?

    鋦瓷工藝的要求,可比金繕修復工藝要難掌握得多了。

    因爲陶瓷器物的厚度不同,在鋦瓷工藝中,如何把握好打孔深淺就成了關鍵。

    力度掌握不好,一不小心就可能將孔打穿,損壞器物。

    再一個,鋦瓷工藝在陶瓷器物上打孔,從本質上來講,也是對器物本身造成了二次傷害,一般情況下,文物修復師是不會採用這種修復手法的。

    當然了,現代紫砂壺,價格再貴,也不是古董文物,最多也就是具有收藏價值罷了。

    見姚嘉瑩對客戶的需求不清不楚,向南的臉色一下子嚴肅了起來:

    “去問清楚。”

    紫砂壺原本的用處就是泡茶的,如果這位客戶只是拿它當泡茶的器具來使用,那就必須要鋦瓷。

    如果單純使用金繕修復工藝來修復這把紫砂壺,等到客戶拿回去之後,用熱水一泡,金漆粘合部分很有可能就會破損。

    如果真是這樣,那豈不是壞了名聲?

    連客戶拿這紫砂壺做什麼用途都不問清楚,這姑娘的做事態度,真是——

    太毛躁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