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孤軍 >第六百六十六章:風水寶地
    那次民變因爲太小的緣故,並沒有被載入史冊,就連地方縣誌都沒有記錄。說是民變,實際上只是一場官民衝突,衝突起因於一片風水寶地,那片地是生財之地,屬於謝家莊和馬家莊的交界處。當年最早是有馬家莊的,而沒有謝家莊,後來就是因爲那塊風水寶地,有人才遷移到附近,又建立了謝家莊。

    尉遲然問:“你是說,建立謝家莊的人就是衝着那塊生財之地去的?”

    “沒錯,就是那樣,這件事也是有據可查的,馬家莊的人並不是異道人士,當年他們並不知道那是生財之地,反而將其荒廢在那,也沒人打理,後來謝家莊的創立者到了那裏,想要在那裏興建房屋,卻被馬家莊的人拒絕,拒絕的理由是,他們不姓馬,是姓謝的,除非他們隨了馬姓,否則別想在此處立足。”年成凱說着又倒上一杯茶,“謝家人當然不肯,但他們也不想讓馬家莊的人知道那個祕密,於是,他們只能挪了地方,在距離生財之地對岸的地方建立了謝家莊,可幾十年間,謝家與馬家之間一直在商討那塊地的事情,馬家因此起疑,後來找了高人來看,發現那是生財之地,而且在整個冀省只有那麼一塊風水寶地。”

    馬家得知此事之後,知道了謝家的用意,立即在此地興建房屋,而且直接將祠堂挪到此處,希望能興旺整個馬家家族。因爲那塊地方按照地界,只有一半屬於馬家,但馬家因爲收買了當時的官府,所以官府批准馬家全佔了,後來的謝家也無可奈何。

    明朝滅亡之後,到了清朝初年,馬家莊那是當地最興旺的一個莊子,說是鎮也不過分,過往的商販都要到那走一遭,這讓馬家莊變得無比的繁榮,不過當地的官府也因此盯上了馬家,希望馬家繳納重稅。實際上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你原本一個莊子也不是做買賣的,但又做了買賣,自然應該繳稅,但馬家卻抗拒,仗着當時莊子人多,人數竟然多過了當地官府的兵甲,加上又向上層疏通了的原因,此事只能一直擱置在那。

    此時,謝家出面,向當地衙門仇恨馬家的地方官獻上一計,說出了那塊地的事情,還說地是當時前朝所批,而且還是因爲賄賂得來的,實則馬家只能佔一半。地方官立即派人去測量,這一測量發現謝家所說果然屬實,緊接着就直接讓馬家將地讓出一半來。

    那塊地已經修建了祠堂,這祠堂哪兒是說拆就能拆的?因此馬家當然是抗拒的,拆了祠堂那和刨了祖墳的性質差不多,所以,馬家自然是帶人抗拒了。

    清初時期,清廷爲了鞏固統治,擔心明朝的遺老遺少造反,所以,對前朝事物一向很警惕,所以,此事被地方官員奏報上去後,特別提到了那塊地界在明朝時期發生的事情,加上馬家莊抗稅之事,最終清廷出兵,直接將馬家莊給剿了。原本勝券在握的謝家卻根本不知道,當時的馬家莊內住着一羣異道人士,而這羣異道人士齊聚在此處是爲了別事而來,他們完全沒想到清廷會出兵,誤會產生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再加上從他們所住的地方搜出了大量的兵器,便認定這些異道人士與馬家莊的人勾結要造反,一場惡戰之後,清兵雖然死傷慘重,但因爲兵力佔優勢的原因,最終屠了整個馬家莊,那羣異道人士也全軍覆沒。

    異道當時詳查之後,發現整件事的起因都是因爲謝家人要佔據那塊風水寶地,而謝家人原本竟然也是異道一脈,因此將其列爲異道叛徒的行列,派出城隍去剿。

    實際上的謝家當時只有十二口人,其餘謝家莊的人都是後來遷移過來的,都不姓謝,所以,異道城隍針對的也只是那十二口人。

    年成凱長嘆一口氣:“想必你也知道,異道城隍是不講情面的,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得令就得格殺勿論,所以,他們連謝家年幼的孩子都沒有放過,全數殺死,然後棄屍荒野。”

    尉遲然納悶:“萬一謝家有人活下來呢?”

    年成凱搖頭道:“絕對不可能,城隍出手是不會留活口的,再者說了,我查閱了當年的資料,所殺之人的姓名年齡都記得清清楚楚,我也翻閱了當地衙門留下來的案卷,案卷之中記錄的死亡人數姓名等等,都與異道城隍錄記載的完全相同,最關鍵的在於,謝家的親人,也是異道中人後來去收屍的時候,也確認了謝家沒有任何人活下來。”

    尉遲然道:“也許冀省的謝家與津門的謝家並不是一家呢?”

    “不,是一家,”年成凱肯定道,“我爲何會這麼說呢?首先謝家人一直自稱自己是來自冀省的謝家莊,這是其一。其二,他們幾乎每年都會回去祭祖,而且謝家還直接買下了那塊生財之地,但什麼都沒有做,也不允許其他人租用,所以,這中間出現了一段空白期。”

    尉遲然問:“你是說,後來的謝家人是怎麼回事?他們是從哪兒來的?又是什麼人?這些事沒人知道。”

    年成凱道:“謝家人來津門的時候,就是以江南鹽商的身份來的,來的時候做事出奇的順利,買賣也是蒸蒸日上,但那段歷史好像被塵封了一般,我查了很久都沒有查到,所以,我轉了調查方向,民國建立後,資料可以僞造,但有些東西是僞造不了的。”

    尉遲然立即問:“是什麼?”

    年成凱道:“清廷的內典。”

    尉遲然納悶:“內典是什麼東西?”

    年成凱道:“就是內務府的典記。”

    內務府是清朝纔有的機構,上下人數多達三千人,是當時清廷最大的職能部門。主要管理皇家事務,如皇家的日膳、服飾、禮儀、工程,還把持鹽政、收受貢品等等,共有七司三院。而內務府的典記指的是日常的記錄。

    清廷的皇帝,只要去津門,肯定會召見八大家,而八大家之首的謝家自然排在第一,被召見的謝家肯定會留下詳細的記錄,例如家裏有多少人,來自何處,祖籍何處,做過什麼,經營項目等等,這些不能瞞報,是要殺頭的。

    所以,年成凱想辦法弄到了謝家去津門發達之後,面見康熙帝那一年的內務府典記,從中翻找之後發現,謝家的確來自於謝家莊,初來津門時只有一家四口,且因爲是八大家之首,清廷也派人查過,屬實。

    看到這,年成凱就疑惑了,謝家明明十二口都死光了死絕了,清廷應該很清楚呀,屬實又算什麼?難道謝家十二口中還有人活着,活下來了四個?

    這怎麼可能呢,如果活下來了四個,難道異道和當地衙門的記載都是錯的?就算謝家再有本事,充其量只能篡改衙門的記載,異道的記載他怎麼改得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