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虞奇俠傳 >第三百二十一章財政
    四皇子實在太失望了,如今朝廷缺銅,他希望李星野能夠趁着這次機會讓西戎輸入銅進來。.xssodu.

    從陳朝中期,中原和西戎各國通商,西戎用金銀來交換絲綢布匹,於是中原開始以金銀爲流通,這銀子的確比起銅錢便利,到了魏朝中期,民間多用銀而廢錢。

    不過很快問題就來了,中原不怎麼產銀,到了魏朝後期,大戶人家將銀兩庫藏。世面上銀兩缺少。

    而魏朝又是以銀爲稅,百姓交稅又要以米糧布帛去換銀,於是大戶人家乘機漲了銀價,原本一石米一兩銀子,到最後三石才一兩,百姓一次交稅,家底全空。

    至於這些銀兩到了國庫,一是要發給士兵作爲兵餉,一方面又要購買糧食。

    這大戶人家先是憑着自己庫藏的銀子買了大量的糧食,而又賣高價將糧食賣給朝廷來賺回銀子。

    如此這般,國庫空虛,百姓困苦,反而大戶人家得益。

    魏成帝時候,魏成帝不甘願當亡國之君,於是使用老辦法均輸法,徙貴就近,用近易遠。

    簡單來說,就是各地不在同等捐獻,對於米倉的武涼府,還有江左等地,直接徵收糧食。對於益安這些善於生產絲綢布匹的,直接徵調布匹。對於梁州府,京畿四府這些繁華地帶,直接徵收錢銀。

    魏成帝這個法子對於當時來說,是一個很恰當的辦法。想法很好,不過當時魏廷腐敗嚴重,徵收糧食,各地以不變運送爲由,還要抽調民夫馬匹車輛來。除此之外,運送糧食的人員需要喫飯,這個口糧要癱在這些人身上。

    如此這般剋扣,百姓覺得還不如以前的,至少不用那麼折騰。

    魏成帝當時也無力管理這般亂象,最後無奈的他,只好開始讓世家大族出錢,希望世家大族能和朝廷同舟共濟,凡是世家大族,每人一年出一兩銀子。

    這有福同享的多,有難同當的少,尤其是河左各大世家,他們本來就枝繁葉茂,大的家族有千多人,小的也有上百,這一年除了各種稅,還要多出千百多兩銀子,這無疑挖他們的心頭肉。

    後來虞高帝能得到他們的支助,也是因爲這個原因。

    虞朝建國之後,國庫空空如也,銀子也還在各大世家手裏,當時孝文和孝懿太后兩人爲了避免走魏朝的老路,大力推行銅錢,立下了六條規定。

    第一虞朝嚴禁鑄造銅神像,要鑄造只能使用金。這樣就不會讓本來就少的銅,再次被無端浪費。

    第二鼓勵民間挖掘尋找銅礦,除了嚴禁民間私自鑄錢,鑄造銅器無妨。

    第三改銀稅爲糧帛,糧食放入糧倉,布匹放入倉庫,無須週轉入京。至於京城補給,從兩河而來。

    第四各種雜稅,一律以錢納稅,有司不得收銀。

    第五賞賜諸侯,用銀不能用錢。

    第六兵餉俸祿,錢糧爲主,不再用銀。

    這六條之外,就是朝廷不斷以金銀去和西戎換銅,這樣讓金銀失去流通的價值,只要民間不在用金銀,那麼世家大族藏着的不是白銀,而是一堆石頭。

    弘道六年,經過六年,世家將金銀拿出來,市面上金銀銅三種流通,虞朝經濟也繁榮起來。

    到了還政之後,文皇帝也是堅持抹殺金銀,全力扶持銅錢。比起金銀來,中原的銅還是要多很多。

    最開始西戎十分樂意,一斤金能換百二斤銅,而慢慢的,只能換百斤,後來只能換八十多斤。

    換八十斤,虞朝已經有些喫虧了,畢竟虞朝鑄造三銖錢,八文錢就是一兩,一百二十八文就是一斤。熔鑄的損失來算,一斤銅也就百文錢,十斤一貫,值銀一兩,而五兩銀摺合爲三兩金,一斤金就是十五兩銀子,也就是一百五十斤銅。

    若不是虞朝執意要廢除金銀,自然不願意這麼幹。

    四皇子在李星野談判的時候,就告訴李星野,漫天要價就地還錢。要將金銅比儘量誇大,最好是虞朝不要虧本。若是西方真的不願意的話,那麼虞朝可以喫虧一些,畢竟虞朝不用千里去換,西戎商人會將銅遇到靈州城,靈州城直接熔鑄城銅錢,走帝江的水運就可以順利到了京城,進入國庫之中。

    而中原用來交換的金銀,也是靈州那邊直接交換。中原商人以絲綢茶葉和西戎交換金銀之後,再到衙門,用金銀換了銅錢或者銀票,整個過程,虞朝少了運輸,算下來,喫虧也不會喫虧多少。

    在垂憲五年的時候,大司農曾經提議,這樣太麻煩,畢竟還有金銀交換了茶葉,然後商人又要去衙門兌換金銀,不如直接一道手,讓西戎和中原交易的時候,直接以銅錢交易,免得這樣折算來折算去。

    這個建議自然被文皇帝否決了,若是讓西戎熔鑄銅錢,西戎銅多,到時候大量西戎銅錢涌入,會動搖國本。

    朝廷熔鑄銅錢,可以隨時而動,當錢多之時,藏於庫中,方便平糴。

    雖然這樣麻煩,但是可以保證虞朝能保持銅錢的持有,不至於鬧出魏末那樣,白銀握在大戶手裏,國家一分錢都拿不出來。

    “華玉,你這回信就由你來寫,告訴李星野,這種和約,朝廷不會答應的,不但如此,朝廷還必須讓他們納歲貢。歲貢多少無足輕重,但一定要用。”四皇子說到這裏,然後再次補充說:“讓歸無妄主動出擊,出了天山關,去邊境的西戎各國巡視一番,讓他們明白,朝廷懷仁,但也不是好欺負的。最好能打一個大勝仗。”

    江離郡主點點頭,詢問四皇子還有什麼要寫的,四皇子想了想說:“順便警告李星野,如今是朝廷大勝,底氣充足一點,這場和約談多久都沒有事情,我們天朝都能承受。”

    江離郡主見四皇子沒有什麼說的了,然後對四皇子說:“臣妾希望聖人能夠補充,讓他們的幾個人來到京城。”

    “嗯?來京城幹嘛?”

    “聖人,臣妾聽聞西域之大,有三倍於天朝,其中有上百個國家。對於這些國家,朝廷都沒有所瞭解,不如讓他們來幾個博學之士,來到京城,讓我們開開眼界,見識蒼穹之廣。”

    四皇子一笑,對着江離郡主說:“先帝在的時候,倒是有幾個西方和尚準備來,只是朝廷對於他們的那一套沒有興趣,沒有允許。不過他們天文,朕倒是很有興趣,讓他們進來也好。”

    江離郡主點點頭,將這個寫好,然後讓四皇子看了一番,四皇子點點頭,蓋上印璽,然後讓人遞送出去了。

    離開京師的慈恩師太,快馬加鞭,到了滄海府,就聽說洛王背信去攻打鴛鴦湖,心中氣氛,於是白天騎馬,晚上施展輕功,白天到了驛站,以聖旨直接換了馬,這樣花了三天時間,終於到了洛王大營。

    洛王也吩咐了門衛,若是有尼姑道人求見,一律不見,轅門的衛士自然攔住了慈恩師太。

    慈恩師太將聖旨一揚,對着衆人說:“聖旨到,洛王接旨。”

    立馬有人稟告洛王,洛王聽到這個消息,跺跺腳,對着衆人說:“可惡,這個老尼姑若是再晚來三天,這鴛鴦湖就可以掃平了。”

    以他現在的處境,他不得不前去迎接聖旨,免得落得一個抗旨不遵。

    洛王擺下香案,慈恩師太宣讀完畢之後,對着洛王說:“洛王,還請你遵聖旨退兵,貧尼和你的約定你可以不遵守,這聖人的旨意,你不會也不遵守吧。”

    洛王讓人收下聖旨,無奈地說:“寡人自當收兵。”

    慈恩師太沒有離開大營,一直等到洛王離開之後,纔到找到一艘船,進入鴛鴦湖的連理山。

    這鴛鴦湖有十四島嶼,兩兩成對,傳聞是天上七仙女和自己的夫婿所化。

    連理山是鴛鴦湖的最大島嶼,也是魏太子紮營的地方。

    以前連理山青翠欲滴,山明水秀,而如今滿目瘡痍,衰敗殘破。

    看着路上死去的士兵遺骸,慈恩師太不由嘆息一聲。

    她到了山寨前,魏太子杵着柺杖,帶着剩下的兄弟寨門前等着,見到慈恩師太到來,衆人跪倒在地,對慈恩師太行大禮。

    慈恩師太見到這個情況,連忙對衆人說:“諸位,無須如此。”

    “若非神尼相救,我們都已經沒有活路了。神尼對我們有再生之德,區區一拜,如何能還神尼一二。”

    慈恩師太對着衆人說:“你們皆是爲了我大魏而遭受了如此無妄之災,是貧尼愧對你們,貧尼愧對你們。貧尼只希望,從今以後,你們能安穩在此營生。”

    慈恩師太不願再見這衆人悽苦的樣子,飄然而去。

    慈恩師太離開這裏,回到了小雷音寺,這時候已經是晚上了。

    她尚沒有回到自己的禪房,就聽到磨刀的聲音。

    慈恩師太循着聲音走去,到了庭院之中,只見傳燈正在磨着一把刀,慈恩師太對着傳燈說:“大半夜不睡,你磨什麼刀?”

    傳燈見慈恩師太回來,沒有驚慌,繼續磨刀。

    『如果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