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神級學霸 >145.第145章 綜述
    姚悅開始工作以後,還有些忐忑不安。

    但很快,她就發現自己是不需要忐忑的。

    因爲楊銳工作的極其認真,以至於根本沒有時間關心她的連衣裙與白大褂是否真的相陪。

    植物提取法生產輔酶Q10的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尤其是楊銳野心勃勃,想要建立一個研發鏈條,這項任務就更重了。

    爲了最終生產出更便宜的輔酶Q10,最主要的步驟是從菸葉中提取到中間產物茄尼醇,接着用茄尼醇作爲中間產物,以化學法合成輔酶Q10。

    從菸葉中提取茄尼醇,實際上已有相關技術了。

    甚至以茄尼醇爲原料,化學合成輔酶Q10,在59年就有相關論文和實驗室成果了。

    但是,論文終究是論文,研究終究是研究。就好像純化學合成輔酶Q10,在60年代開始就不斷的有相關論文和研究,不止一隊人通過化學合成法得到了輔酶Q10。然而,直到半個世紀以後後,化學合成法生產輔酶Q10依舊不能工業化。

    半植物提取半化學合成法也用了30年左右才成熟,其中的關鍵因素,是要用90%純度的茄尼醇做原料纔行。

    現在就意識到此點的,全世界可能就楊銳一個人。

    可以說,就這麼一句話,就能換到一個未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

    可惜楊銳不能就這麼說出來。

    他如果用一個實驗,一篇論文說出來,他或許會獲得生物界的高度讚揚和肯定,但錢就不用想了。

    日本、西德、美國、法國、英國……有太多的超級製藥公司,能用人強馬壯的研究團隊和純金打造的律師團隊,將楊銳拋離收益區。

    要說大型製藥公司是全世界最卑劣的公司,多少有點武斷,但誰要說他們不卑劣,得到的一定是倒彩。

    就是製藥公司的員工,最多也只敢說我們公司有做慈善,而不敢說自己的公司是慈善的。

    所以,楊銳必須圍繞着核心技術,建立一連串的關鍵技術,再用一連串的技術圍繞一連串的關鍵技術。

    比如,合成90%純度的茄尼醇就需要一連串的關鍵技術支撐。

    這種層層壁壘的好處是楊銳不用對核心技術申請專利,或者乾脆做成專利潛水艇,用嚴格保密的方式,只生產成品銷售。

    這也是中小型生物技術公司能活下來的法寶。

    80年代初期,許多生物技術公司還不懂得此點,以爲專利能夠保護自己,結果一個個的被大型製藥公司坑死。

    這年月,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的平均壽命只有36個月,若是再加一筆律師費的話,大部分資本5000萬美元以下的中型生物技術公司,根本連18個月都活不下去。

    以大型製藥公司的水平,別說拖延18個月了,他們拖延8年以上的官司比比皆是。

    這也是楊銳暫時不敢做藥品的原因之一。

    西藥都是有固定名字的,通常就是一種化合物。而且多數是醫藥界已知的化合物的衍生物,除了支鏈側鏈不同,並不會令人意外。

    像是這種藥品,被仿製是很簡單的,若是賺錢的話,被仿製幾乎是理所應當的。

    生產技術就比較不同了。只要保密功夫做的好,再加上一定的技術升級,維持幾年的壟斷利益是沒問題的。

    生物技術公司壟斷賺幾年的錢,不管是多細小的領域,都意味着海量的資金。

    日本的製藥公司,採用半植物半化學合成也就是五六年的時間,積累的資金已經足夠他們將微生物發酵法徹底研發完成,同時分紅分到手軟。

    楊銳現在就搞出植物提取和半化學合成的技術,賺的錢還能多幾年。

    想到此點,楊銳也是幹勁十足。

    短短的一個週末,幾個驗證實驗就做完了。

    他也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繼續找出幾本期刊,繼續做驗證實驗,同時,楊銳也開始着手撰寫第一篇綜述。

    在學界,綜述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科普。

    綜述是作者針對某一個專題,對大量論文的數據、資料和觀點重新歸納整理,進而分析提煉的論文。

    簡單來說,楊銳只需要將自己最近看的文章,圍繞一個命題,總結出來,就算是一篇綜述。

    例如《茄尼醇的研究現狀》就是一篇平常的綜述文章。

    不過,這種文章要發表是比較困難的,想發表在較好的期刊上就更困難了。

    在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英國,寫綜述的往往是領域大牛,有種深入淺出給普通研究員講課的感覺。

    當然,他們寫綜述的動機通常不會如此純潔。大部分時候,大牛寫綜述,也是爲了混個論文指標。因爲國外許多學校也有每年或每幾年要寫多少篇論文的硬要求,一些大牛或者出於懶,或者出於精益求精,無法完成規定的數量,就寫一篇綜述矇混過關。

    因爲是高級科普,不用深入研究,查一些資料以後,通

    常幾天就能寫一篇綜述出來。

    國內的綜述經常是距離大牛很遠的先生們寫的。一些弄不出論文,或者想混一篇SCI的碩士研究生,一些完不成任務的年輕講師,或者忙碌的副教授,都是寫綜述的大戶,水平自然是參差不齊,以至於某些院系乾脆將綜述單獨列出來。

    不過,80年代的中國學界沒那麼講究,受限於水平,綜述還是個很熱門的類別,靠它混職稱的人如過江之鯽。

    楊銳也不想浪費自己查了那麼多資料,再加上技術壁壘的論文是越多越好,他也就毫不客氣的動起筆來。

    實驗室裏幫忙的呂芝看他寫的輕鬆,一個下午就寫了一大頁紙,不由問:“你們說的寫論文,就是這樣寫?”

    “這是第一篇,從簡單的開始。”楊銳寫起論文來速度不慢,因爲不少資料都存在腦海中,他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又有清晰的認識,綜述寫起來自然更加輕鬆。

    呂芝見他寫的都是英文,自然知道是要發表到國外去的,不由問:“真的能發表嗎?”

    楊銳沒好氣的道:“不能發表,我寫來做什麼。”

    “寫出文章發表不了也正常啊,好多師兄師姐都是拼命改呢,有的要改好幾年。”呂芝說的還是奮鬥型的,要是不夠奮鬥的,根本想不起來要往國外發表文章。

    楊銳不以爲然的笑笑:“我和他們不一樣。”

    這下,連姚悅都問:“哪裏不一樣?”

    “天賦。”楊銳指指自己的腦袋,半真半假的道:“我腦袋裏裝的東西多。”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