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之神級學霸 >774.第774章 地中海貧血症
    隨着田兵的到來,離子通道實驗室的人數迅速擴展。

    接連一週時間,楊銳就挖到了三隻小牛,分別是來自清華的田兵和焦陽平,以及來自北理的王思勝。

    這其中,焦陽平是將會成爲院士的未來牛,端的厲害,這可以說是中國學者的最頂峯了,捋一遍30年的中國院士,數量還是相當少的,生物專業的就更少了。

    而北理的王思勝沒有出國留學或講學的經歷,但還是能達到千人計劃之水準,也是比較大的一條小牛了。

    楊銳也因此迅速將基因組和克隆學的研究給拉了起來。

    不止楊銳,許正平、蔡教授和劉院長等人,也是興奮的抓耳撓腮。

    他們倒是沒指望能抓到一頭未來能成爲院士或者長江學者的牛人,但在這個時間段裏,國內一流學者本身就是稀缺的。

    要等到美帝國主義培養的大量學者回國,國內一流學者的數量才能勉強超過同時期的大熊貓數量。

    單論某個專業領域,仍然是大熊貓贏。

    就楊銳拉來的三個人,現在是清華和北理的中堅力量,那自然也就等於是北大的中堅力量,他們到除了清華北大以外的任何一所學校,都能穩穩的排到該校教授序列5%之前,是所有學校都會拉攏的對象。就是在北大,田兵、焦陽平和王思勝也是高等級的學者,值得費一番功夫去拉攏的。

    當然,小牛畢竟是小牛,還是沒到不計成本的拉攏的程度,楊銳能動手拉來,令蔡教授和劉院長很高興,但讓他們自己去拉就不一定了。

    何況,拉人也得有一定的契機。

    應當說,《基因組學》的出版,以及《芝加哥讀書報》的宣傳,讓跳槽到離子通道實驗室的學者們有了充足的跳槽理由。

    在這個年代,因爲錢而調職是隻能私下裏說的理由,公開市場上,這是很不道德的行徑,而大學學術圈又註定是一個小圈子,因此,哪怕是充足的研究經費這樣的理由,也只有逼急了的小學者們纔會用。

    到了田兵這樣的年齡和聲望之後,他能跳槽的理由,要麼是和老東家談崩了,要麼就只能是爲了崇高的理想,以及對知識的追求而去的。

    現如今,衝着《基因組學》的作者而去,也算是對知識的追求了。

    田兵如此,焦陽平如此,王思勝也是如此。

    離子通道實驗室的工作也變的輕鬆起來,算上之前的蘇先凱和範振龍,以及許正平,楊銳旗下的研究員已有六名,基本與華銳實驗室的規模相當。

    這些可都是多年科研汪以後,訓練出來的真正的研究員,楊銳守着實驗室觀察了幾天,基本放心下來。

    新來的三個人裏面,田兵和焦陽平都是徹底的學院派,實驗手法和填寫報告的方式都是楊銳熟悉的,王思勝略有遜色也不算什麼事兒,讓許正平稍帶兩天,就熟悉了離子通道實驗室的工作方法。

    如此過了一週,楊銳又從應聘的人中招募了兩隻頭犬——待遇與來自北燕農學院的蘇帆相當,招聘工作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再多招人的話,離子通道實驗室也就塞不下了。

    實際上,到了這個程度,一個實驗室的工作量已經相當大了。

    三人甚至從以前的單位帶出了許多工作——或者叫做好處。

    週一上班,楊銳剛到實驗室,就在實驗桌上,看到了一封信。

    王思勝笑眯眯的放下試管走過來,笑道:“楊總,我之前收到的邀請,是北京協和醫院聯合幾所大學和研究所辦的一個會議,全國性的,正好有三個名額,我想請您和許正平教授一起去,您看合適嗎?”

    王思勝是新來的三名小牛中最年輕的一個,約莫三十六七歲,看起來還有些粉嫩,不知道的以爲還是剛畢業的學生。當然,他這個年紀,放在國外,也就是剛畢業的PHD。

    王思勝拿出好東西來送禮,楊銳也有意籠絡,立即道:“好啊,哪一天,你叫上許正平,咱們一起去看看。”

    “後天就是預會了,也是投遞文章的截止日,然後再過兩天就開會,地方就選在協和醫院,他們前兩年不是和世界衛生組織弄了一個合作嗎?叫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中心,會議就在那裏開,住宿在協和醫院的招待所,另外有全程的自助餐,據說還有西餐。”王思勝說的重點自然在後面,他亮出手裏的邀請函,笑道:“咱們三個拿正式的邀請函進去,能喫自助餐,另外還有三個副聯,一個可以帶一個人進去聽講座,但不能發言,也不能喫自助餐,您看,副聯選誰比較好?”

    “你和老許商量就行了。”楊銳纔不管這種事,只是好奇的道:“協和醫院的招待所,現在也有自助餐了?”

    “這不是流行嘛。他們肯定是不能像華銳體育館那樣子對外營業,賺不回來。不過,對內不定期的搞一搞,大家都很喜歡。”王思勝笑着舔舔嘴脣,有些回味的意思。

    楊銳笑道:“你看起來常去。”

    “哪能吶,得有人邀請才能去,就北京協和這次,也是朋友送的邀請券。”

    “這麼熱門?”

    “您要去肯定隨便去了,我就差點。”王思勝笑

    着搖搖頭,道:“現在人,就認教授,前面帶個副就不值錢了。”

    “寫幾篇文章就是教授了,彆着急。”楊銳拍拍王思勝的肩,以做安撫。

    王思勝無奈的笑笑。他也確實是看到了離子通道實驗室出成果的速度,才最終做出的選擇,否則,在北大競爭教授,可比北理工要難多了。

    三天時間一閃而過。

    楊銳、王思勝和許正平,再加上趙平川等三名科研汪,坐上兩輛來自捷利康的轎車,前往協和醫院的世界衛生組疾病分類中心。

    趙平川原本在唐集中實驗室裏工作,當年分配給楊銳的科研組,做了很長時間。楊銳的離子通道實驗室成立以後,仍然經常性的找趙平川過來,時間長了,趙平川乾脆徵得唐集中的同意,轉到了離子通道實驗室。

    不像是楊銳最近招聘的幾名有編制的頭犬,趙平川只是普通的北大學生,沒有編制等方面的考量,想換地方就能換地方。

    而且,比起唐集中的循規蹈矩,楊銳的離子通道實驗室裏大量出現的項目,也更能利用趙平川的數學能力,自從到了離子通道實驗室以後,趙平川已是多次在論文的第二作者欄署名了。

    “協和醫院的會場到了。”座駕司機穩穩的停住車,快步下車,像是歡迎外賓似的,幫楊銳等人拉開車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