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工程师 >第五章 石磨
    蔬菜也一样,这时期的蔬菜种类本来就少,张骞从西域辛苦带回来的那些种子除了种在皇宫苑林里,偶尔有大臣可能被赏赐点,根本就没有普及开来。反正卫臻在自家庄子就见过秋葵、菘菜和葱蒜几类常见的,做法更可怜,要么同样放在罐子里,煮之;要么高级点,放在陶片上干煎,煎出水分,也是同样的难吃,能吃的几样也就是汤饼面条、烧饼、烤串和古董熏了火锅,可除了面条,后几样都是上火的玩意,偶尔吃吃还行,真当日常饭菜,受不了啊。

    在这样的饮食环境中捱了两年,突然能吃上地锅鸡贴面饼了,哪怕没有辣椒佐味,也是让卫臻自我感动的不行

    “先生,昨日所食用的那种是蒸面饼,其实麦粉还可以做另外一种更加软糯香甜的蒸饼。”

    卫臻说得自然是馒头,这时候没有酵母,像吃馒头只能弄点面团自然发酵,好在这个容易,卫臻小时候没少见老妈做过,自己也上过手,自然不在话下。

    “哦,那老夫倒要见识一下,对了,眼下这个磨盘是何人所制大磨盘磨粉更细,还能用牲畜之力,倒是别出机杼。”

    吃过面饼的蔡邕对大磨盘很感兴趣,麦子产量高,能与黍子轮季耕作种植,从春秋以来就是北方的主食之一。一般新麦下来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苍头黔首,都会吃一顿麦饭,表示对后稷的崇敬和感谢。那个不信邪的倒霉蛋晋景公,就是一碗新麦饭没吃到,掉茅坑淹死的。不过这时期麦子除了大户人家磨粉,一般人家吃法多是囫囵煮,难以下咽不说,吃多了还胀肚子,甚至还出现过把人胀死的事件。算是贱粮,也就是黔首们为了填饱肚子把麦子当做主食。这大磨盘磨出的麦粉,做出的蒸饼味道比黍子做的蒸饼味道还要好上不少,一旦用上了畜力,以后磨盘样式流传开来,世家大族们怕都要多种麦子了。

    “先生,大磨盘是弟子从所得农耕之书中得到的想法,不过弟子可不会石匠活,具体做出来的是这个叫刘三的庄户。”

    卫臻指着老实站在一旁各个面目黝黑,畏畏缩缩的庄户,其中一人身形不高,手臂却健壮,手指骨节尤为粗大,正是卫臻所指之人。

    这位刘三和那位斩白蛇、立大汉的刘三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在卫家的庄子却也小有名气。兼职石匠的他一手漂亮的木工活不说,脑子也算灵光,只听卫臻云里雾里的描述两遍,靠着卫臻画的三张草图,就将磨盘成功制了出来,还是一步到位,压根没有浪费石料。

    “竟是得自农耕之书怪不得”

    蔡邕压根没有理会畏畏缩缩的刘三,他被圉县乡里称赞品行好,那是孝行方面;被洛阳士人称赞品行好,那是因为他性情刚直,又不吝褒扬后进。对于黔首,可没人说他平易近人的。这也是世家大族的通病,一个两个的,根本就没人拿黔首当人的。

    “磨一石麦粉,需人力几何”

    弄明白大磨盘的事情,蔡邕知道自家在这站着,庄户们不好干活,自顾自回到牛车上,又想起一问题。

    摆摆手示意庄户们继续做自己的活计,卫臻一边考虑一边回答道:“大约半天的功夫,弟子也没有细致留意过。”

    除了卫府庄子上能磨一石以上的麦粉,庄户们可没几个舍得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麦子磨粉的,再说推磨时,老实人出的力气多,干得快些,惫懒的就慢些,花费人力他自然没个详细数据。

    “折损几何”

    蔡邕留意到麦粉中分离出的麦麸。其实庄户们自家磨粉根本不筛出麦麸,毕竟损失不少,混着麦麸的麦粉虽口感不好,比麦饭却强上太多了,省些麦麸,又能多填几日的肚皮,可不能像小主君那样,用麦麸来喂鸡喂豚。

    “大约九折一到八折一。”

    这个比例卫臻却是让老管家仔细称量过的。主要看麦粉的纯净度,筛细点,折损自然多一些。卫家的麦粉其实都是庄户们磨得,工钱自然是没有的,也就是筛下的麦麸留给磨粉的庄户。

    “那很好了,一点损失能让难以下咽的麦饭变成可口的麦粉,相当划算了,再说麦皮怕也能食用吧,就怕是难以入口,倒是可以拿来养牲畜。”

    庄户们拉半天石磨的工钱变成了蔡邕口中的一点损失,他到底是有名的大儒,脑子灵光,倒是猜想的正确。

    “先生说得是,庄子正是拿麦皮来喂养鸡豚那些畜禽,想来以后会肥壮一些。倒是庄户们,舍不得麦皮,就混在麦粉里食用。”

    蔡邕管麦麸叫做麦皮,那就是麦皮。卫臻也懒得纠正,免得解释何为麦麸。再说麦皮这个叫法更加简单直接,通俗易懂不是

    “那也寻常,虽难以入口,填饱肚子倒也与麦粉一般无二。”

    蔡邕很有封建地主阶级的觉悟,话说的那叫一个理所当然。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