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八十五章 慕容拔城国仁亡北,姚兴报仇无疚传枪(4)
    ”con148946”>

    大家还记得,太史庸在武功附近遇到了二刘,二刘托太史庸带大军西行。运粮的车走得太慢,每天也就是几十里地,这样走不是个事。刘牢之和刘毅的大军约有三万人,又都是骑兵,每人带一石粮食也就一百多斤,三万人就是三万石,每天走三百里很轻松,正好在略阳暂存。加上三天的时间就转运了15万石,因为运粮车负重减轻,速度加快,三天三十万石粮食到了略阳。粮队继续前进,骑兵休息半日,继续转运暂存在略阳的粮食,略阳道南安只有200多里,两天多的时间就转运完毕,就这样提前五天到了南安。

    谢瑍非常高兴,令粮队在南安休整一日,次日赶往金城。其实谢瑍的粮食并不紧张,夏粮抢收,除了留给百姓的口粮,收购了数百万粮食。但实在是从江南转运粮食太远了,386年的粮荒,使得谢瑍不得不早作准备,而且入冬以后,一旦下雪,路难行,粮食就成了大问题。

    谢瑍虽然又托苻朗给孝武帝带了信,奏明盛夏来临,大军休整,正是囤积粮草之时,请朝廷从各地征运粮饷运往军中,还是有些不踏实。万一有人从中作梗,粮草不继,一切就可能功亏一篑。所以谢瑍还给王献之写了信,请他务必注意朝中动向,以防小人掣肘,并建议建康方面运粮先走水路,入淮水转汝水,自襄城再开始走陆路;汉中既然克复,最好是从蜀地征集粮草,毕竟天府之国,古来富庶,且走汉中一线运粮,虽然路难走些,但胜在路程近,节省时间。

    谢瑍大军之所以还在此地,主要还是给新政撑腰。谢瑍派往陇西和南安各三千兵马,除了维持治安,就是严惩闹事人员。谢瑍很庆幸,当时在幽州对军队的改组,增加了政将这个职位。现在看来,政将的作用效果相当好。对于组织学习新政、律令、鼓舞士气等,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经过谢瑍的引导,开始讲自己的故事,今昔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些穷苦人的子弟,最明白其中的不同。

    谢瑍准备借此机会,搞一个政将培训,到时候他亲自讲后世的思想教育和思想作风问题。所以,本来谢瑍要去金城的,暂时就没动身,而是专心的开始撰写政将教材《社会论》。这是后世研究谢氏的了不得的研究资料。

    《社会论》

    一、综述

    二、人类起源

    三、人文之初

    四、人文之路

    五、人文之殇

    六、人类之未来

    谢瑍略一思索,提笔写下了提纲,他将按照这个著述。

    这就是后世被史家称为万家之宗的《谢氏社会论》。

    这片巨著,谢瑍从人类社会的初始谈起,按照人类历史有文字记载和虽无文字记载但有传说的纪元开始,追溯到三皇五帝之前的史前传说。引用了后世很多的研究成果和上古传说。

    古籍中以《春秋纬》最为齐整,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引道:“自开辟至于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这样的数字,现代人一看就觉得不可能,我们能见到有文字记载的,也不过五千余年;开化最早的埃及也不过七八千年的样子,何至于独我中国有数百万年?可见古人的时间观念很模糊,当然我们的祖先比起诸如阿三什么的那种根本不知纪年为何物的家伙那是领先的多多了。但话又说回来了,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远古居民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那么谁又能说绝无更早的人类化石呢?只是目前尚未发现而已,那么如此说来,《春秋纬》的记载并非荒诞之言,既然如此,那些传说又谁能说都是假的呢?也许远古之时的传说,未必就是神话传说,或许是真的呢?

    当然谢瑍对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是很腹诽的,猴子也好,猩猩也罢,古猿也好,跟人没有任何可比性。说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而且是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先给你个死无对证。若说人是古猿或类人猿进化成而来,那么这个进化的条件是什么。现代人类科技这么高,营造或者创造一个类似的模拟环境,是否可以重现进化状态?说到底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只是他自己都难自圆其说的假想,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也许未来会有更贴近的探索和结论。

    所以谢瑍不会用这个进化说,因为他无法解释,不但他就算是后世的专家也无法完美诠释。传说和神话才是最易让人接受的,但谢瑍也不会只用传说,他会提出各类设想,包括进化论。来自后世的萧重知晓各种各样的假说和理论,当然他也不会兼收并蓄,有他自己的取舍和偏向。

    有了人,才有了人类社会。那么人类的历史不过区区数百万年,而地球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如此漫长的史前,难道除了所谓的恐龙就没有文明产生?只怕未必。

    譬如,神奇消失的古印度河文明,远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非常发达,而且有自己的文字,只是现在还无人破解其中的奥秘。该文明的疑团特别多。考古发掘中有两座最大的城市,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另有100多个较小的港口、城镇和村庄。两座大城相距600公里,面积约为260万平方米,是夏朝都城斟鄩、阳城、安邑的十倍左右。人口则超过4万,也比夏朝都城容量大得多。或许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都曾是印度河文明的都城,也或许只是古印度河文明的大城而已。即使假设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都曾是印度河文明的都城,也是可能的,因为中国古代夏朝也有多次迁都的记录。

    再看两座城的布局,城堡外有大片居民区,城堡内的房子稍微宽敞些。这与西周时代的城郭有几分类似,城是贵族居住,城郭是百姓居住。不过印度河文明的城堡,并没有宫殿和明显的统治者居所,这个文明可能有一种相对民主的社会。

    而这两座大城的建筑物,使用的是窑内烧制的土砖,这比我们现有的华夏文明要先进得多,而且在不同地方的砖瓦尺寸完全一样,说明是统一了度量衡的。中国统一度量衡是到了秦始皇才完成的。古城内的排水系统可与现代城市相媲美,从二楼的洗手间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下水道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城市,另外还有高楼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这说明,那个时候,古印度文明就有了现代文明的雏形,这绝对令人不可思议,叹为观止。

    同时,从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多层淤泥判断,这座城市至少也被埋过五次。令人赞叹的是,每次城池重建,都与前一次被掩埋的城池几乎一模一样,这说明城池的重建,有精确资料和图纸且保存下来,当然也包括建城的设施工具。

    请各位看官注意,这里的印度河文明,不是指现在的印度,它与印度没有任何关系。印度河文明(约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1700年)在喀拉蚩东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麓的鲁伯尔,在距喀拉蚩东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贝湾,以及在离德里北边50公里(30哩)的亚穆纳河盆地(印度河源头),都发现这一文明的遗迹。它比稍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广。摩亨佐-达罗是印度次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城市。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的哈拉帕发现,1922年又在信德邦境内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发现(现在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巴基斯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询有关印度河流域文明。

    当然,近的也有,如我国古代的楼兰国。楼兰文明距今两千多年,它的产生和消失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学术界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谢瑍浮想联翩。

    根据后世的经验,将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对自然、人文、社会等诸方面的影响,做了“大胆”的猜想,并提出了“绿色”环保和“黑色”污染的两种发展概念;并大胆地提出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污染源,也许有白色的,也许有黄色的等等;当然也许有些是肉眼无法看到的。他谆谆告诫人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最大宝藏,大地(不说地球,现在告诉人们,他们是站在一个转动的球体上,还很难让人接受)是养育天下生命的母亲,一定爱护和保护她不要被破坏。这是最早有关环保和污染的论述,当然这本书里有太多太多第一次论及的东西,都成为了后世研究谢氏论的重要内容。

    谢瑍在奋笔疾书的时候,姜孝轻轻走进书房。看着这个年轻的都督笔若游龙,赶紧悄悄地磨起墨来。

    这正是:大军西向未动,子明静心著书。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