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吴起篇(7)
    魏武卒

    吴起打下西河八百里疆土,在翟璜的举荐下,被魏文侯任命为郡守。吴起成为西河第一任郡守,也算是封疆大吏。魏文侯忙于其他战事,也没有发动对秦国新一轮进攻。吴起只能在西河,经营魏氏的新开拓的疆域。

    年轻人心性不够稳定,年少成名,不加以节制,就容易出现三种情况。

    1、沉陷于过去的功业,总爱说一句话:当年的我,是如何如何?

    2、停滞不前,再难登高。

    3、再一个大跟斗,爬不起来。甚至会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所以,有一种人很厉害。尤其是年少成名,建立盖世功勋,反而更加谦恭,充实自己,再现辉煌。

    面对成名,吴起又是如何沉淀自己,再现辉煌。

    现在的吴起,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没资历、没背景、没功勋的少年。他,不在是当年落魄的那个人。仕卫,报国无门。求儒,成为弃徒。仕鲁,成名被弃。仕魏,遇到赏识他的君臣。

    因为仕魏的选择,吴起成功证明了自己。同时,也让吴起的个人简历,增加了两条显赫的人生经历。

    1、攻西河,再次证明自己是不可多得的名将(军功)。

    2、担任西河郡守,有为官的经验(管理)。

    吴起二十九岁,以弱鲁破强齐,一战成名。今,三十二岁,又打得老牌诸侯国秦国,退守洛河,攻占西河八百里疆域,再显名将之姿。现在的吴起,不仅实现了少年之志(名将);还有显赫的军功(破齐、胜秦);又被魏文侯委以重任,成为封疆大吏(西河郡守)。

    吴起,三十二岁,人年轻,有显赫军功,还被委以重任。如果是平常人得志,定会飘起来,忘乎所以。甚至连自己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吴起懂得节制,不仅戒骄戒躁,还懂得谦恭待人。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成名之后的吴起,是怎样过好自己的人生。

    公元前408年,秦、魏西河一战,秦国彻底退出了西河。秦国遭受重创,秦简公被打怕了,采取防守姿态,不敢惹魏氏。魏氏因为战略转移,也没对秦国加大攻击力度。秦、魏之间的战事,告一段落,双方进入了短暂的和平。

    西河无战事,吴起也没有用武之地。吴起的职责,除了吃好、耍好,享受人生,还要替魏氏守住并治理好西河。

    这里会遇到一个问题:魏文侯为什么不加大对秦国打击力度,趁势对秦国发起亡国之战。

    我想有以下原因:

    1、攻伐秦国,是魏文侯试验变法后的成果。魏文侯伐秦,不是为了灭秦,而是拓展生存空间。

    2、魏文侯的战略中心,始终在中原地区。攻伐西河的同时,魏文侯又干了两件事:a、跨国远征中山;b、助韩击郑、宋。

    3、有心无力。魏文侯又开启了新的战场,没有时间搭理秦国。再加上,秦国建国几百年,还有很强的军事力量。保持目前的局势,就是魏文侯想看到的。

    因此,吴起成为首任西河郡守,一边替魏氏守住新开拓的疆土,另一边经营好自己往后的人生,进而为进入魏氏权力中心做好铺垫。这个时候的吴起,有没有过度膨胀,史料没有记载。但,迷茫的人生,定是有的。

    也许,吴起对魏文侯安排他当西河郡守,还有些不满。吴起是打天下的人,适合征战杀敌。治理疆域,不是他擅长的领域。秦、魏之间近十年没有战事,吴起过得是多么无聊啊!

    一个人的到来,又让吴起充满了干劲,重新找回了自己。那么,是谁的到来,改变了吴起的后半生。

    这个人就是子夏。

    子夏是孔子门下‘十哲之一’,他的年纪比孔子小四十多岁,深得孔子喜爱。有种说法,孔子的儒学被发扬光大,就是子夏的功劳。

    那么,子夏为什么会去西河,出现在吴起的面前,并改变了他的人生呢?

    这就要从,魏氏这几年发生的几件事说起。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的这几年,魏文侯又干了几件大事:

    1、助赵,跨国远征中山。

    2、助韩,击郑、打宋、欺卫、攻楚。

    3、三晋伐齐。

    4、魏氏得到周天子册封,建立诸侯国。

    魏文侯建立诸侯国,减少对外战事,专修内政。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魏文侯面前:魏氏武力第一,奈何降不住民心。

    他用武力,打得诸侯没有脾气。东边的齐国,西边的秦国,南边的楚国都不敢找魏氏的麻烦,宋、卫、郑等下一个等级的诸侯,只能挨打不敢还手。但,新开拓的子民,不思魏氏之恩,却感念故国情怀。

    占其地,不得人心。这对君主来说,是一件急需解决的问题。

    魏文侯有事,就爱找翟璜。

    翟璜爱交朋友,也爱举荐比自己优秀的人。翟璜成功替魏文侯解决了这个难题,举荐了一个人:子夏。

    此时的子夏,正在鲁国,发扬光大儒学。因为翟璜的举荐,魏文侯的需要,子夏来到了魏国。

    魏文侯让子夏去西河设学,担任主讲。吴起是西河郡守,是这里最高的长官。吴起、子夏、魏文侯,这三人之间就产生了关系。

    魏文侯让子夏去西河的目的:a、筹建西河学派;b、取代以鲁国为中心的文化地位;c、降服西河秦人之心。

    子夏去西河的目的:将儒学这门显学发扬光大,实现儒家治世的愿望。

    吴起是西河郡守,就要支持魏文侯、子夏的工作。但,吴起简历上有个污点:儒家弃徒。

    吴起是儒家曾申门下的弃徒,被儒家除名。吴起讨厌儒家高谈阔论,却不懂实时俱进。吴起和子夏,会不会产生矛盾,两人配合度怎么样。这就要魏文侯做通吴起的思想工作。

    魏文侯的作用:调节吴起和子夏两人之间的关系。

    魏文侯为了让吴起放下过去的恩怨,全力配合子夏工作,并警告他不能胡来,做了三件事:

    1、魏文侯以高规格的待遇接见子夏。

    2、魏文侯拜子夏为师。

    3、翟璜、李悝等能臣、重臣,也来捧场,拜子夏为师。

    魏文侯用这些举动,给吴起传递了一个信号:子夏是我看重的人。你们过去的恩怨,我不管。你不能坏了我的大事。

    吴起不傻,自然看出了子夏这个老头不一般。为了自己的仕途,也不会做出僭越的事情来。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子夏为什么能够等到魏文侯、翟璜、李悝等人高规格的礼遇。

    用两个字两形容:本事。

    现在,来简单介绍一下,子夏的那些事。

    生卒:生于公元前507年,死亡的时间没有记载。

    老师:孔子。

    经历:仕鲁,做过太宰。

    特点:年纪大,学生多。

    功绩:承上(孔子)启下(荀子)。

    故事:为子瞎眼。

    名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儒家有五圣:孔子(至圣)、颜子(复圣)、曾子(宗圣)、子思(述圣)、孟子(亚圣)。子夏师承儒家孔子,但,他的思想与儒家有些不同,甚至有点背道而驰。

    儒家主张复兴周礼,子夏主张经世济用。也可以说,子夏是儒家的另类。

    孔子(公元前479年去世)、颜子(公元前481去世)、曾子(公元前436年去世)、子思(孔子之孙,曾子之徒,公元前402年去世)、孟子(还未出生,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五圣之中的三圣:孔子、颜子、曾子,已经去世。子思是曾子的徒弟,辈分不高。孟子还没有出生。

    孔子的弟子,大多已经去世。子夏是存活在世上为数不多之一。

    此时的子夏,不仅是年岁过百的人。同时,他因为儿子去世,哭瞎了眼睛。他的学问很高,弟子也很多。因为这些背景,魏文侯不管子夏是老人,还是瞎子,把筹建西河学派的任务交给了他。

    简单说:凭借子夏的学问和威望,足以筹建西河学派。

    魏文侯、翟璜、李悝等人高规格待遇子夏。子夏来西河筹建学派,吴起做为西河郡守也要前去拜访这个年老又瞎的儒家宗师。

    吴起是儒家的弃徒,也看不起儒家门人在乱世之中的那一套。但,子夏很对吴起的脾气。吴起与子夏之间交谈,得到了两个信息:a、儒学是门显学,儒家的人,并不是那么讨厌;b、子夏是当代最有博学的一代宗师,他的学问,足以成为魏文侯等人的老师。

    子夏也对吴起说了几句话:

    1、郡守有破齐败鲁之功,但,乐羊有亡国之功,翟角有败齐助魏氏建国之德。(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2、郡守擅长用兵,何不完善兵家之事,效仿孙武、司马穰苴之举,再显辉煌,攻在千秋。(不能固步自封)

    3、郡守若能开拓擅长领域,专研兵道,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随后,子夏说了一句充满学问的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问君一席话,胜得十年书。吴起眼界一下开朗,看到更远的东西。和博学的人聊天,总会有进步。吴起放下对儒家的偏见,做了一件事:拜子夏为师。

    吴起不仅配合子夏筹建西河学派,支持他的工作。同时,也跟着子夏学习先进知识。吴起爱学习,天赋也高,并把学到的东西,用来实践:筹建了闻名天下的一支劲旅:魏武卒。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