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仗剑山河录 >第九章-师徒下山
    恍惚中撞上了行人,听得一声娇贺,抬头看见是位年轻女子,李南这才想起了自己似乎还有个地方忘了,连忙拱手表示歉意。

    如果回剑门坐太乙山三十一峰最高峰回雁峰之势俯视整个开州武林的话,那么位于紫盖峰的恒云庵可以的上是安居一隅。

    恒云庵立寺至今一百二十余年,初期几十年不过几个老尼互相扶持,世道大乱后,渐渐破败,寂寞无人。

    大奉由两辽发迹南下入关二十年,中原九国在辽东铁骑下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烽火连,百姓犹如瓢泼大雨下的无根浮萍,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蜀道难,难于上青,仍然没能阻挡大奉的厉兵秣马,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巴国末代帝王持剑将后宫妻女砍杀殆尽,孤身一人出城请降。九国尽破,山河易姓,无数人纵酒高歌殉国,三尺白绫六丈深井,处处见尸骸。有心殉国却无胆葬身的前朝遗民隐姓埋名,东躲西藏四散逃避,一夜之间山林庙宇中多出了无数颗头顶白亮的枯槁僧人,青楼勾栏里多出了众多姿容气态琴棋书画不是花魁却胜似花魁的风月女子,也有几十位女子突然涌入这座破败的恒云庵削发为尼。

    今日不是以往那种带着师侄们上紫盖峰胡闹,李南底气十足大摇大摆地上了山门。

    恒云庵与回剑门同在开州城内,两山相距也不到十里,平日里也有些许来往,紫盖峰上大大光头尼姑都知道回剑门竹峰上有这么一个年龄辈分却不的一个师叔。李南去年还曾经仗着自己辈分虚张声势,让跑得快跟随自己已经安全逃离的几个师侄先藏好,自己再返身领回跟随自己前来紫盖峰却被一堆光头尼姑抓住的另一个师侄。

    李南一路上山,发现今日紫盖峰与平日有所不同。恒云庵奉行清净修行,门内门人从不主动与登山游客深交,与回剑门相交也不过是出于礼点到即止,但是今日恒云庵内竟然多了数十位游客,看情形像是富贵人家携带妻儿仆人。李南寻了个认识的中年尼姑打听,才知道是梓州城内某户大户人家特地前来拜访。

    竖起耳朵,李南在一旁仔细听了会,也算是七七八八弄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是那户人家前些日子整理年头去世的老太太遗物,发现家主老母亲原来与恒云庵一位师太几十年前有些暗地里的书信来往,后人多方打探下才知道那位师太是去世老母亲的姑姑。子女回想起老太太多年来从未对外人过自己娘家事宜,想着尽量给已经逝世的母亲完善下族谱,看能不能再从恒云庵寻找些蛛丝马迹。

    髫年女童寄高墙,两难佳人削青丝,无非是一桩桩兵荒马乱下颠沛流离的前朝旧事。

    片刻过后,那户人家终于让恒云庵答应接受馈赠,拱手下山,留下摆满整个院子的登山礼。

    李南发现恒云庵掌教定闲师太长吁一口气,脸上似有忧愁,上前好奇问道:“师太,有客临门,又是备礼而来,何必如此。下承平无战事,你真应该跟我们回剑门一样的心态开门迎客,这世道已经不适合修那枯槁禅了。”

    定闲师太素来和蔼明事,否则李南也不敢这口气话。

    定闲师太无奈一笑,吩咐门内弟子搬运院子里大挑担,低声自言自语道:“梓州刘氏,这么大一份献礼,居然还要给我们寺庙修葺一番,有何所图?”

    李南摸了摸头,先是一个灿烂笑容,然后满脸歉意道:“师太,其实我这次是来赔罪的,这么多年来,其实每一次都是我带着回雁峰那群屁孩过来的。子孟浪,多有冒犯,还望师太见谅。”

    定闲师太闻言,并没有丝毫怒气,笑道:“南,无妨,其实几年前我就心中有数了。这一两年或许不能发现你的踪迹,前几年你那半桶水的修为可绝不会次次能够侥幸逃脱,不过是我让几位师妹没去追究罢了。门内年龄的弟子,与你们打打闹闹也不全是坏事。少女年华,总不能跟我们老人一样,整日青灯古佛冷剑,有张有弛,方是正常。”

    李南顿时暗暗告诫自己,以后绝不再喊一声紫盖峰老尼姑。

    李南寻了个树荫处,看着院内一颗颗光头忙里忙外,养花扫地,互喂剑招,低头诉些闺中密语,嬉笑大闹,叽叽喳喳。

    哎,有段时日将看不到这些可爱的光头了。

    ————

    竹峰上,李玄白自斟自酌,直到桌上酒坛里空空如也,再也倒不出一滴酒。环视四周,与往日一般清净的院落仿佛失去了那点仅有的灵气,李玄白低声念道:“世人常的‘父母在,不远游’,那我这二十年可谓是‘幼徒在,不出山’。“

    随手将手中空酒坛子抛出,陶瓷酒坛顿时砰然碎裂,却犹有残存的浓烈酒香冲而出,李玄白仰一笑:“师兄,你我这二十年是自画笼牢,那现在既然山上已无牵挂,就让我去理一理二十年前恩怨纠葛,扫一扫龙泉上往日尘埃!”

    永治元年惊蛰次日,竹峰上一对师徒,双双下山。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