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樂神 >第380章 梅花三弄
    楊秋剛彈完,那位與江離不對頭的老前輩就迫不及待地鼓起掌來,因爲聽琴的時候大家都十分安靜,所以這就顯得格外突兀,一靜一動之間太過倉促,不少人都沒有反應過來,頗有種孤掌難鳴的感覺,一時間氣氛尷尬異常,不過很快魏源也鼓起掌來,大家順勢跟着湊個熱鬧。

    江離也鼓了掌,不過只有一下下而已,這些都是虛的,花花轎子衆人擡罷了,誰也不知道現在鼓掌的某個人心中是真心祝賀還是虛情假意。

    楊秋站起身來,看他那一臉滿足自鳴得意的樣子,顯然是對剛剛自己的表演感到很滿意,也陶醉於周圍盛情的掌聲,好不容易纔平復了激盪的心情,他優雅地伸出一隻手,道:“江離,請吧。”

    在衆人各異的目光中,江離從容地走上圓臺,與楊秋擦肩而過的時候,卻聽對方呵呵笑道:“承讓了。”

    “承認”這個詞適用於比賽後優勝者對失敗者謙虛客套,就是承蒙相讓的意思,如此一來,既贏了比賽,又有了風度,或許還撫慰了一下失敗者那受傷的心情,簡直就是一舉三得,但放在這裏,顯然只是一種無理的舉動,江離還沒有開始表演呢,楊秋就迫不及待地唱衰了,其心可誅,這是楊秋對江離的蔑視和挑釁,但江離並沒有任何迴應,因爲……當江離想要一腳將對方踹下臺去的時候,對方已經走出一米遠了。

    也罷,就用事實說話吧,我是文明人,江離微微一笑,席地而坐。現代人習慣了懶散的坐法,已經不太適應正坐了,不過這些天跟着沐漁學習古琴。他可沒少正坐,開始的時候還比較痠痛。漸漸也就習慣了,人類就是這樣的一種動物,怎依怎好,習慣成自然。

    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繃緊身子,就連沐漁都一改之前放鬆的姿態,端正身子,目光直直地落在江離身上,這小子到底在搞什麼鬼。難道聽了剛剛楊秋演奏的古琴曲他還有信心在這麼短時間內弄出一首可以與之媲美的原創古琴曲?天才也不帶這麼玩的吧!

    不過,沐漁又有些期待,甚至有一絲盲目的信任,因爲從認識對方的那天開始,江離都沒有讓他失望過,一次次刷新他的期待值,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能完成這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決定便是江離了!

    就在這時,江離忽然扭頭,看了一眼沐漁。露出一抹讓他放心的眼神,然後面對衆人笑道:“既然楊秋詠梅,那我便弄梅吧。此曲名爲,《梅花三弄》。”

    說罷,不待衆人反應,江離便輕擡手,微撥絃,琴音響。

    《梅花三弄》是原世界華夏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歷史久遠,聞名遐邇。此曲既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也是託物言志。表現君子的情趣和風度,頌揚具有高尚節操的人。雖然如今社會節操已經很不值錢了,但在古代,那可是比性命還要重要的東西。

    明朱權編輯的《神奇祕譜》中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桓伊是誰?在東晉那可是大名鼎鼎。

    桓伊,字叔夏,東晉名將,曾與謝安謝玄等率八萬晉兵迎戰秦軍於淝水,並大敗秦軍,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淝水之戰,同時,他也極其擅長音樂,晉書稱他“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爲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傳聞桓伊此戰之後,功成身退,便帶着自己心愛的笛子來到幼年時讀書習武、觀梅吹笛的衡陽雲錦峯隱居,此地重巒疊嶂、茂林修竹、泉水潺潺、綠意蔥蔥,峯巒深處,有一座古寺,每到冬春之交,但見朵朵梅花白如瑞雪,紅若朝霞,清香撲鼻,梅樹蔥蘢,梅影綽綽,當真是一處人間仙境。

    桓伊愛雲錦的梅香,如癡如醉,一個冬夜,下起了大雪,待到清晨再看,只見窗外一幅“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的畫面,他靈感頓起,樂思泉涌,提筆一氣呵成寫就梅花一調,接着,他興致勃勃地手握笛管,即興吹奏起來,清雅悠然的笛聲繞過殿宇,穿過梅林,在山間迴盪,夜幕降臨,他再度臨窗吹笛,便聞禪房隱有箏聲相和,以爲覓得知音,立刻去尋,箏聲卻已停息,詢問寺僧,寺僧卻說本寺並無會箏之人。

    不久後的又一個清晨,桓伊推窗又見朵朵梅花傲雪凌霜,梅與雪融爲一體,梅中有雪,雪中有梅,紅梅在白雪的映襯下,如剛出浴的少女,嫵媚多姿,他即景生情,由情入神,遂譜成

    梅花二調,與梅花一調“合頭”,緊密銜接,之後他又握笛吹奏,夜裏,禪房裏又飄出梅花二調的古箏聲,他循聲尋至窗下,箏聲又一次戛然而止。

    初春,又是一場大雪,寺中梅花竟然二度綻放,舞玉翻銀,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桓伊情不自禁,再譜成梅花三調,與二調“合頭”,自此梅花三調遂成,他握笛吹起,三調渾然一體,意境更加深邃,餘音嫋嫋,他自覺十分滿意,安然就寢,但心中其實還惦記着禪房那邊可能傳出的箏聲,結果這次卻是萬籟俱寂,就在他迷迷糊糊將要睡去的時候,忽聞月下敲門聲,一人攜箏求見。

    看到這裏,是否有種才子佳人相遇相知乃至相許的感覺,可惜男女之情相比梅花的君子品性豈非落了下乘,也不符合《梅花三弄》傲雪凌霜的高潔意境,於是編造這個故事的人,哦,用編造來說可能未免有點武斷,但似這種傳聞,一般多有虛構杜撰的嫌疑,總之,很可惜,來者是一位老禪師。

    桓伊立即起身相迎,道:“老禪師爲何姍姍來遲?”

    老禪師道:“聞將軍笛曲《梅花三調》,老衲剽學已成,故冒昧前來,欲與將軍笛箏合奏,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桓伊喜道:“此乃叔夏之意,請老禪師賜教。”

    於是二人笛箏合奏《梅花三調》,珠聯璧合,渾然天成,優美動聽,從此互相引爲知音,桓伊又得知老禪師是寺院主持,法號智凱,俗名孝廷,乃俞伯牙弟子之後……然後俞伯牙怒而摔琴,你丫的這不是抄襲我和子期的故事嗎?別以爲你改個名字換個背景甚至將一人奏一人聽篡改成兩人合奏我就不認得了……不過,這麼說來,豈非今後所有的知音都是這兩個好基友沒羞沒臊情投意合的翻版?哎呀,我怎麼吐自己的槽……順便一提的是,俞伯牙這個名字其實也是杜撰,因爲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廣爲流傳才導致以訛傳訛,伯牙就是伯牙,哪有什麼俞伯牙……

    所以說,虛僞是這個世界的本質,這就是一個虛假的世界,但如果全是假,那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所以還有真,真是這個世界的真諦,兩者猶如伯牙和子期、桓伊和老僧,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真真假假,共同合奏出這個世界最本真的旋律,就像這本看似是神經病患者做白日夢寫成的小說,你又怎知其中無真?你又怎知在無數個世界中沒有一個叫江離的人用自己的人生書寫了一個名爲《重生樂神》的故事?

    也許,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世界其實不過是某位無聊之極的神的一場夢罷了,也或許,是一位有着大神通的作者筆下的一部小說,看來我還要多向對方學習纔行,你看,對方刻畫的人物形象多麼栩栩如生,芸芸衆生都不帶重樣的,簡直就像真的一樣。

    回到剛剛那個聽起來有點假的故事上,其中也不無真貨,這座古寺其實便是衡陽雲錦峯的伊山寺,百大古寺,千年古剎,始建於魏晉,因爲是桓伊幼時讀書習武和老來隱退之所而得名“伊山寺”,定名時的住持是慧持禪師,或許便是故事中的老禪師原型,伊山寺山門石刻亦有對聯:“明月似聞三弄笛,白雲長對六朝山。”彷彿意有所指。

    創作年代已經太過久遠,實在無證可考,相比這個故事,桓伊與王徽之“邀笛步”的一段典故倒是更爲可信,據《晉書》和《世說新語》記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應召前往東晉都城建康,所乘之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經過,王徽之並不曉得對方就是桓伊,卻有同船客人點明,於是他便命人對桓伊道:“聞君善吹笛,試爲我一奏。”

    王徽之的這種做法現在看來其實是不太禮貌的,桓伊是貴族,又不是應召女郎,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但也正因爲他是真正的貴族,所以他會心一笑,並沒有在意這種小細節,而是即刻上船,坐在胡牀上,持笛吹奏《梅花三調》,一曲完畢,桓伊便上車走了,自始至終,賓主雙方都沒有交談一句話,頗有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這也是魏晉時期的風度所在。

    不管怎樣,《梅花三調》是有了,而這就是《梅花三弄》的原型。

    (今天從作者後臺看到有人將本書所有章節都讚了一遍,真是感到陣陣春天般的溫暖啊,雖然我看不到vip章節頁面,但從公衆章節顯示的情況來推測,應該是“太陽暴雨”朋友吧,真的十分感謝!同時也要感謝堅持訂閱到這裏的所有讀者,千金易得,真愛難求啊。提前祝大家元旦快樂。)(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