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激盪年代之盛世農場 >第十七章 種植食用菌,成立食用菌合作社
    年輕人的歸來,讓沈榮光看到希望。食用菌的市場慢慢開拓出來,周邊的農戶開始購買菌包回去自己種植食用菌。這樣量大了,配送就有賬算。從食用菌基地到南溪市場八十公里,一路高速需要一個小時的樣子才能到達。因爲配送蔬菜免過路費,所以每天的量夠拉一車。

    錚華農業順勢而爲,在白雲村成立食用菌合作社,聯合種植戶一起抱團發展。徐晨華還請自己的姐姐徐麗萍過來,她在老家做過村幹部還自己成立過合作社。江州這邊比較稀缺這樣的組織,帶動農戶搞種植。

    沈榮光心裏沒脾氣了,他發牢騷了:“老闆娘,我把臺子搭起來,她來喫現成的。今後這工作怎麼幹啊!”

    “老沈啊!你不能有這樣的想法啊!姐姐過來只是組織合作社,和我們錚華農業是兩塊牌子。她做的是聯合農戶種植,你這邊向農戶出售菌包,菌種,技術服務,然後收購食用菌,一樣是爲公司賺錢。”周肖微安慰老沈,“徐總這麼安排有他的長遠打算,你也不可能長期跟這些農民打交道,你是公司的高管人員,今後基地的事情阮展書負責就行。”

    “要不是看在老同學的面上,我纔不不來江州這個鬼地方。冬天冷死人夏天熱死人的。”江州的天氣確實如此,一年四季就夏天陽光充足,冬天霧氣重溼氣重。春秋很短,冬夏有很漫長。作爲從沿海過來的人還真不習慣這種天氣。“我來這邊,感覺整個人都頹廢了,一點幹事激情都沒得。”

    “這是徐總做的成功,創業公司做到我們這步很不容易了。徐總北京有個老同學也要加入我們農業公司,今後滄白鎮是我們公司的主戰場。”

    “我對商貿感興趣,要不我去鋼貿公司做吧!”

    “鋼貿公司都是一幫80後,你個老頭子去幹啥?放着這邊的待遇不幹去那邊受一幫小孩子的氣啊!劉鑫的脾氣也不是不知道,除了徐總他誰也理睬!”周肖微苦口婆心勸說老沈。

    老沈心裏的疙瘩幾十年沒消,當年要不是自己畢業去當兵,轉業沒落到好單位,他也不會和周肖微分手。他,爲了她可以做任何事情。而她,從沒感覺到虧欠。或許是他想的太多了,現實中經常被打臉。

    徐麗萍從樂清紅紅火火的過來了,徐晨華讓她做合作社的社長。沈榮光把幾個種植食用菌的大戶請來商討成立合作社的事情。徐麗萍帶着溫州腔跟大家分享她在老家是怎麼運作合作社的。

    “成立合作社套話就不說了,重點說說實質的好處:

    1最大的好處是國家有扶持政策,比如針對合作社的“農超對接”項目;

    2合作社相比公司具有與政府直接對話的權利,各級政府都不會小視合作社,因爲合作社直接代表農民羣體;

    3合作社有利於降低農產品成本、保證農產品質量,比如統一採購農藥化肥等農資;

    4合作社有利於開拓市場、促進銷售,合作社一方面增加了農民的談判力量和話語權,另一方面可以統一種養植規格和質量,有利於促進銷售;

    5合作社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得信息和技術服務,提高市場反應能力,以及農產品科技含量和品質。

    今後大家跟着錚華農業發展,共同致富。公司走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揮種植戶的積極性,提高產量和提升品質。我們的產品不光在南溪市場銷售,還要走出江州。”

    沈榮光覺得這話很刺耳,一個幹實事的人不說這麼多套話。公司化運作很多政策享受不到,而合作社進退自由,能靈活運營。“什麼玩意,就她水平還玩合作社。”

    “老沈,你別不服氣。她這套農民受歡迎啊!農民不喜歡我們這種企業化管理,他們喜歡大集體的那種氛圍。”

    “大集體,喫大鍋飯,結果大家都餓肚皮。我們是公司需要盈利,不盈利就是虧老闆的錢。”

    “你就當徐總來江州做慈善嘛!他產業多,農業虧其他公司就賺回來了。”

    “你這話讓他侄子聽到立馬開掉你。你知道農業這邊的投資都是從那邊挪過來的嗎?徐總不容易,好好的幹部不當下海做生意。在上海做的很大,很有錢的。來江州之後過得這麼拮据他圖的是什麼啊?他還不是想把別人沒幹成的事情變成現實。”沈榮光就是幫助徐晨華事先這個夢想的踐行者。

    “開個玩笑,老沈別介意。我們都是希望公司好,我在好幾家農業公司做過管理,都面臨很多問題最後項目難以爲繼。錚華農業紮根白雲村,也是造福本地百姓。後面農家樂發展起來,需要的勞動力更多。年輕人在家有份不錯的工作,誰願意在外面過着討口的生活啊。”

    徐麗萍的合作社搭起架子,辦公室就在總經理辦公室隔壁。徐晨華很少回基地,他的辦公室騰給沈榮光來管理。人力財務部在總經理右邊,周肖微,一個出納,一個會計,於光霞,一個行政助理坐在一起。基地辦公室則由阮展書管理,辦公人員劃分了板塊:基建維修部,蔬菜水稻種植部,食用菌生產部,特種養殖部,倉管部。辦公室隔壁是農資倉庫,糧食倉庫。樓上是宿舍,主要是外地家比較遠的員工住宿。家裏比較近的本地人都回去住宿,早上過來上班。由於基地和滄白鎮比較近,辦事還是很方便。還有去碚嘉縣的客車,上高速的路口也很近。

    徐麗萍來了之後,開始她的合作社運作。財務和行政跟錚華農業是一套班子,生產部掛靠在食用菌生產部,她操盤的主要是外購食用菌的業務。每天根據南溪市場的銷售情況確定基地採購價格,這樣食用菌有了資金來源。申請小額項目補貼都由食用菌合作社來操辦,大型基建是錚華公司承擔。

    “多養人,不出效益。”有管理幹部不滿意,還直接跟徐晨華反映。

    徐晨華說每個幹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不要妄議公司的決策。老闆也不是傻子,那些人有用那些人沒得用心裏是有數的。有產出效益就是有用,牢騷滿腹的人做不好事情的不是公司需要的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