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激盪年代之盛世農場 >第十六章 吸納周圍年輕人迴歸山村,白雲村熱鬧了。
    徐晨華從李長青那邊學到一些門道,農業這碗飯不是有錢就可以喫得下去的。2000畝土地的流轉費一年都要上百萬,如何保持盈虧平衡是門學問。他在公司部門負責人會議上強調:“錚華農業要盈利,不能靠集團公司輸血。做不到盈利,是我們的恥辱。老沈你要加快進度,組織工人拌料裝袋,滅菌。錢的問題我來解決,你只管把產品生產出來。”

    “徐總我們第一批茶樹菇,金針菇已經上市了。要不要組織運輸到南溪市場銷售啊?”南溪市場是江州商投旗下大型批發市場,位於江州市北區,原先是一片農耕地,由於城市拓展漸漸成爲大型批發市場。作爲浙江人,沈榮光眼光敏銳,瞄準南溪市場的廣闊前景。

    “光霞,在本地招一個貨車司機來,專門送貨到南溪市場銷售。小李,你去打探市場,找到可靠的批發商。”徐總安排了工作,鼓勵大家齊心協力把農業搞上去。

    “徐總,管委會曹主任建議我們申報江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於光霞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

    “喲!這麼好啊!龍頭企業不是那麼好當的,你去研究下具體要求。”

    “我看了文件了,流轉土地一千畝以上,固定投資五千萬,產值過億,員工在20人以上。我們缺產值和固定投資。”

    “這些好辦,產值的話我們富硒大米賣到25元/公斤,1200畝產糧食600000公斤,這就是1500萬。我們食用菌產量上去了,一年銷售6000萬元,還有我們搞點養殖,批發,配送,這點產值不成問題。”徐晨華知道那些是可以勾兌的,沒必要去細究。“重要的是企業能盈利,帶動一方老百姓就業養家。”

    “我們人才戰略要實施,不能靠幾個泥腿子在地裏瞎折騰。我和江州農大的幾個教授很熟悉,可以藉助他們的力量推動我們的企業發展。光霞多去網上,人才市場招聘,尤其是外地歸來的,他們對家鄉最有感情。有他們留在鄉村,他們纔是鄉村振興的棟樑骨幹。對於那些已經在城市買房的青年人就不要去爭取了,他們心思不會我們農業項目上。”

    “好的,徐總!”

    於光霞根據阮展書的建議,以項目考察的名義去各個興辦的農業公司考察,摸探對方公司的技術員的學歷背景,從業經驗。再根據公司的實現需要,找到對口的學校去校招。

    那個秋天,錚華農業的富硒水稻喜獲豐收,達到預期產量。公司沒有急於銷售,而是加工後使用真空包裝,銷往省外。當這批大米走進北京,上海,廣州的大型商超的時候,購買者相當的多。無論是口感還是營養均比常規水稻略勝一籌。又是從帥鄉富硒地出來的,錚華富硒米網上銷售也很紅火。

    徐氏集團也訂購了一噸多用於送禮,還發往國外有華人的地方。就是這麼不起眼的水稻種植,還種出有文化有品位的產品。

    財務人員最後統計的銷售數據,和徐晨華當時預測的一致。富硒大米都賣了1500萬元。而他們的投入不過是人工,土地費,肥料,加工費,包裝,營銷費。周肖微笑得合不攏嘴,“我們老徐開廠這麼多年,賺的都是辛苦錢。農業公司都能做成賺錢的產業我佩服他。”

    “周總,徐總每次給我們說的從沒有食言過。他是說到做到,這是公司的幸運啊!”

    “做企業就要講誠信,你一次食言要很多次才能贏得別人的信賴。還是富硒大米有特色,只有江州碚嘉縣纔可以種出來。我們紮根碚嘉是有原因的。”作爲財務總監她是第一時間得知這個買賣賺了錢,十年的土地費都賺回來了。她知道後面要花的錢更多,產業越大需要的人力物力更多。

    第一批實習大學生走進錚華農業,看到公司生機勃勃他們也很有幹勁。阮展書給他們劃分了作業區域。他們的工作職責是帶着幾個農民在規定地塊作業,監督他們認真工作不許偷懶。協助負責人統計用工數據,記錄每天工作日誌,爲後面跟上統籌安排,保證公司生產不誤農時。徐洪亮,張正東,劉明龍,何志鵬四人來自江州農大園藝系。

    徐晨華很重視這批寶貴的火種,稱他們是錚華農業經久不衰的希望。“公司的40歲以上的人用不了幾年都要慢慢退出勞作,需要年輕人來頂起。我希望你們理論聯繫實際,敢於質疑,大膽嘗試,交叉學習,熟練公司的每一個生產環節!”他還給新學生許諾,兩年之後加薪升職。“公司正是用人之際,沒人等着你們成長。你們應該感到高興,遇到我這樣的老闆,鼓勵你們學習嘗試。我們是農業公司,不是工廠流水線。所以要發揮你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解決問題。”

    徐洪亮很感動,主動要求分派到最累最難管的地塊去。阮展書把他安排到最東端的柑橘林和藕塘交接的彩鋼房居住。那個彩鋼房用電,空調,自來水,廁所一應俱全。這是做項目時候搭建的,主要是臨時休息或者收穫季節看護使用。

    徐洪亮把這個小屋當成自己的公館—徐公館,斗室乾坤大;寸心天地寬。他的家是農村的,熱愛農村的他選擇從事農業工作。大學選了園藝專業,主要是想管理現代化蔬菜大棚,水稻,柑橘種植。今天的委屈是爲將來更能大展宏圖,徐總很重視大學生,職場沒有誰可以幫助自己,不斷修煉自己成長!

    當下的錚華農業才起步,發展的是食用菌種植。工廠化栽培,需要大量勞動力。村裏外出的年輕人陸續回來一些,有些在滄白鎮上開摩托車接送人,有些到碚嘉德林工業園區做產線工人。也有選擇在錚華農業園發展的,他們看中食用菌種植是一門很實用的技能,今後考覈績效或許可以自己承包大棚種植。

    “這下我們不缺勞動力了。”沈榮光鬆了一口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