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逍遙侯 >第1003章 清君側
    節堂內,坐滿了李家軍的中高級將領、重要文官和幕僚官,今天的會議主題就一個:怎樣迎奉曹王和杜太貴妃。

    和朝廷的文左武右不同,以劉金山爲首的文官們,如今都坐在帥案的右側,武將們卻在左側。

    在李中易的麾下出現文賤武貴的狀態,實際上,和李中易一直依靠武將們打天下,而文官集團一直採取不合作的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身爲文官之首的劉金山,對此倒是看得很開。李中易以武勳起家,併成長爲大周第一強藩,難免比較重視武人一些。

    不過,打天下靠武夫,坐天下肯定要靠文臣。這是有史以來亙古不變的硬道理,歷朝歷代莫不如此,劉金山對此深信不疑

    但是,劉金山也有隱憂。李中易不按常理出牌,在平盧節度轄境內,指派低級軍官轉任巡檢使、亭長和村正,這就大大破壞了皇權不下縣的老規矩。

    劉金山曾經藉着養官的開支過大,當面勸諫李中易,要與民休息,不要與民爭利。他記得很清楚,李中易當時笑眯眯的說:吾以嚴刑竣法治軍,且收支兩條線,何來與民爭利之說

    收支兩條線,在李家軍中屬於高壓線,誰敢違規截留銀錢或是收支混淆,一律視同貪污,那可是要掉腦袋的重罪。

    劉金山無法過問軍事,以前自然不懂,啥叫收支兩條線

    李中易只得詳細介紹了收的錢一文不能少,必須全部繳入官庫,走同一本帳。至於支出,則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本帳,由另外一批人負責撥付。

    更重要的是,李中易把帳算得很清楚,指派的亭長和村正,不許拿亭裏和村裏的一文錢。

    “那麼,亭長和村正的祿米從何而來呃,我明白了”劉金山問出蠢話後,立時覺得不妥,趕忙住了嘴。

    李中易有高麗國在手,整個平盧的官吏和軍漢的口糧,完全有保障,根本就不愁沒有糧食喫。

    另外,李家軍在幽薊大平原上,肆無忌憚的劫掠了幾千戶大富大貴的漢奸之家後,整個平盧六州的州庫裏邊,銀錢絹帛早就堆得裝不下了,恐怕十年內都花不光。

    劉金山雖然居右,不過,今天的主角卻是他們這些文臣。畢竟,會打仗的武將們,又哪裏懂得什麼叫作朝廷禮制

    迎奉曹王熙讓和杜太貴妃的典儀,非同小可,如若在禮制上面出了差錯,勢必會影響李中易將來的大局。

    劉金山心裏也非常清楚,由於曹王和杜太貴妃的到來,李中易的處境,極類三國時曹阿瞞迎奉漢獻帝之時。

    符太后當衆掌摑杜太貴妃,這件事在劉金山看來,簡直是愚不可及,蠢到了家,白白送給了李中易一份天賜大禮。

    節堂內的文臣們各懷心思,武將們其實也都沒閒着,各自的小算盤,撥得嘩嘩響。

    在武將之中,劉賀揚這個不第秀才的文化程度最高。他不僅寫得一筆好字,甚至還會吟詩作詞,可把一幫土包子丘八們羨慕壞了。

    自從顯德二年以後,時斷時續的科舉取士制度,已經全面恢復。科舉取士,共有三級,分別爲州試、省試和殿試。

    和明清時期不同,按照本朝的習俗,州試落榜的讀書人,一般會被草民們尊稱爲秀才。至於所謂舉子,只是獲得了參加殿試的資格而已,並無任何的社會特權和福利。

    落榜的舉子,下次參加科舉考試,依然要從州試開始,一路考上去。

    不過,就算劉賀揚是落第秀才,也是李家軍中少有的文化人,而文化人的心思比一般人又要多得多。

    現在的局勢,已經逐漸明朗,曹王的到手,給了李中易一個天大的名分,讀過詩書的劉賀揚自然要比旁人多想一層。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還看今朝

    劉賀揚一直將這段霸氣十足的名言,銘記於心,從不敢或忘。由此衍生出來的,是另一個老典故:功高莫過於從龍

    今天開的不是茶話會,整個節堂內,只聞衆人此起彼伏的呼吸聲,卻沒有半分喧譁。

    “主上駕到”李延清出現帷幕之前,提高聲調,大聲宣佈主角的到來。

    “全體起立,立正,敬禮”武將們在今日總值星官李雲瀟的口令聲中,整齊的起身,又同時捶胸,再一起行注目禮。

    平日裏,文武分別治事,倒看不出來啥。今日文武百官雲集的場合之下,武將們齊整劃一的動作,倒把稀稀落落起身的文臣們,徹底的比了下去。

    有比較纔有傷害

    文官序列這邊,劉金山第一個起身,並且站得筆直。可是,李中易的身影已經出現在了堂前,在劉金山的身後依然傳出挪動椅子的刺耳之聲。

    李中易明明看見了東倒西歪的文官羣體,卻只當沒

    看見一般,他徑直站到帥案的後邊,含笑擺手道:“諸位都是自己人,都坐吧,不必如此拘禮。”

    武將們十分聽話的坐下了,可是,文官這邊卻依然個個站得筆直,彷彿沒聽見李中易的吩咐一般。

    如果不是李中易高居於上,兩眼噴火怒瞪着文官們的廖山河,早就要不耐煩的罵娘了。

    “耍筆桿子的酸丁,還真以爲主上的基業是靠他們打下來的不成”廖山河不是笨蛋,哪怕再看不順眼文官們的酸作派,也只敢在心裏暗暗咒罵。

    李中易那可是老官僚出身,他當然知道文人知識分子們,既貪五斗米,又要端架子的臭毛病,也早就見怪不怪了

    “諸公請坐,來人,上茶”李中易拱手作了一圈揖,不慌不忙的把禮節做到了位,文官們這才滿意的紛紛坐下。

    主上也太過善待文人了

    文人們簡直沒把山長放在眼裏

    區區幾個酸秀才而已,竟敢拿大

    連站都站不直,靠他們打天下,門兒都沒有

    文人知識分子們端架子的惡劣行徑,惹來了武將們的極度不滿,一個個橫眉冷對

    李中易察覺到了節堂內氣氛的異樣,卻直接當作了空氣,文武互不服氣,自古以來莫不如此。

    武將們有軍法約束着,不能幹的事都白紙黑字的寫在了條令,諒他們也沒膽子造次。

    至於文臣們嘛,他們手無縛雞之力,只能靠嘴炮罵人,有啥可擔憂的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李中易一定會採取文武分治的架構,絕對不可能允許不懂軍事的文臣,干預軍事。

    將來的樞密院,很可能就是李中易領導下的軍部,文臣未奉上命,不得干預樞密院的事務。同理,武臣擅自干預政務,也要掉腦袋

    歷代優遇文臣,打下天下之後,採取以文制武的基本國策,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從根源上說,文臣讀書多,心裏的條條框框多,哪怕是掌握了一定的兵權,也少有造反篡位之輩。

    等大家都坐穩了,換過一遍茶水後,李中易開門見山的說:“不瞞諸位說,杜太貴妃已經到了齊州。”

    “什麼”

    “啊”

    “怎麼會這樣”

    和正襟危坐着,大氣不敢出半口的武將們不同,文臣們紛紛忍不住大發感慨,一連串的驚歎聲,將整個節堂裝扮成了菜市場。

    原本就看酸文人不順眼的武將們,越發被惹怒了,他們沒膽子當場破口大罵,卻敢用憤怒的眼神,挨個丈量着文臣們的脖頸。

    李中易沒讀過多少聖賢書,但他心裏比誰都清楚,文臣們雖然大部分貪財怕死,卻也有一些讀書讀傻掉的硬骨頭。

    想當初,文臣們爲了所謂的統緒問題,硬是冒着殺頭滅族的巨大危險,和大明朝的嘉靖皇帝正面鬥爭了很多年,鬧出了著名的“大禮議”。

    李中易是一位超級現實主義大師,他嚴厲管軍,那是擔心太阿倒持,反噬其主。五代之間的王朝更替,幾乎無一例外,成了武將們表演的專屬舞臺。

    至於文臣嘛,他們手無寸鐵,在態度上稍微優遇一些,李中易不僅沒有任何損失,反而容易博得開明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爲

    退一萬步說,某些文臣若是起了逆反之心,李中易只需派出幾名衙役,便可輕而易舉的令其束手就擒。

    李中易喝下半盞茶的工夫,文臣們的躁動情緒,纔在劉金山的厲聲約束之下,漸漸的平息了下來。

    州吏出生的宋雲祥,見了眼前的這一幕幕沒規矩的事,他沒怎麼生氣,心思卻不由自主的飄遠了。

    自古以來,只有馬上打天下,卻無馬上坐江山的道理,從長遠來看,文臣們會漸漸得勢。

    只是,宋雲祥心裏的隱憂,一直沒辦法說出口。史書上寫得明白,皇朝初立之時,因爲將星雲集,國戰頗多勝績。

    然而,到了和平時期,能說會道、善於揣摩上意的文臣們,靠着奸巧的心機,一定會把武將們壓在腳下。

    宋雲祥也有些喫不準,李中易如此優待文官,難道就不怕武將們喫醋,鬧出是非來

    文人的心思,宋雲祥這個州吏其實也猜不太準,但是,卻瞞不過李中易的眼睛。

    杜太貴妃攜曹王來投的意義,說句大實話,武將們大多是不懂的

    可是,飽讀詩書的文官們,卻個個都喜笑顏開,心花怒放,樂不可吱

    以李家軍之強悍,只要先帝的血脈曹王到了手中,即可名正言順的打着曹王的旗號,玩出清君側的老戲碼,天下只怕是轉眼間便要易主了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