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鐵骨 >第32章 青年(第一更,求支持)
    “賜田十萬餘傾這豈不等於錫土分封”

    “不過就是賜些莊田罷了,又豈有錫土分封一說”

    “其實,錫土分封也未嘗不可。”

    葉適之朝瞥見來的這人聽到他這麼說時,目中還有疑惑之色。便笑說道。

    “當年高皇帝分封諸子,之所以會定下“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規矩,不過是因爲避免漢代八王之亂。可現在封桂王於海外,距離中國豈止萬里之遙,“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規矩反倒顯得有些不符今時之需了,畢竟,桂王以親藩出鎮海外,若是列爵而不臨民,朝廷豈不是在再派官員往宣南任職如此相隔重洋,豈不是要事事請教朝廷如此,還不行令桂藩屬宣南事,如此與朝廷、桂王而言皆是件好事”

    好事

    朱明忠的眉頭微微一跳,然後看着眼前這年青的學子,目光中略帶着些許疑惑。

    “如此,這豈就是封國於宣南”

    封國與封藩不同,雖然明朝也施行分封制,但是明朝的分封制與先秦時代的分封制、漢朝的郡國並行制與晉朝的分封制有很大不同。明朝諸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甚至不能夠從事士農工商,世襲罔替。換句話來說,明朝的藩王是沒有實權的,所以明朝的分封不過只是徒有虛名,頂多也就是有藩名,而無封國。而現在這人所說的許藩王臨民治事,無異於先秦時期的分封制。

    “封國又有何不可。”

    不顧衆人的驚訝,葉適之反問道。

    “正所謂鞭長莫及,設宣南州,雖是開疆拓土,可將來治理地方卻是麻煩事,弄不好又是一個交趾之亂,當年我大明爲何於交趾經營二十年,卻無功而返因爲良吏無人願意去那裏爲官,縱有人去了,天高皇帝遠爲非作歹,自然是尋常之事,若非如此,當年朝廷又豈會撤出交趾。現在南天門、占城、平南朝廷尚還可以擇派良吏,可如果設立幾十上百個州縣,朝廷有那有那麼多好官可以派”

    葉適之的反問讓周圍的人無不是一愣,但凡爲官的,自然不願意被派到萬里之外的異域,去那種地方的自然不是什麼賢吏,當年交趾之所以糜爛,不正是因爲一羣貪官污吏毀了大明二十年的苦心經營。

    “與其派過去一羣貪官污吏,最後讓朝廷幾十年經營毀於一旦,還不如把那裏封給藩王,至少,他們不是一任就走的貪官污吏,至少不會禍害自家的東西”

    不會禍害自家的東西

    這不正是正常人的常理嘛

    葉適之的話落在李從業的耳中,卻讓他的腦中靈光一現――便在這一瞬間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念頭來。

    “去年,曾有人言,朝廷設府縣於南洋屯軍、流民,每年糜費不下百餘萬,如此,絕非長久之計,若是再有貪官污吏,毀朝廷拓殖大業,令數十年之功前功盡棄,既然如此”

    李從業看着葉適之說道。

    “不若恢復分封呢”

    衆人一時間都沒有明白李從業所謂的“分封”是什麼,但片刻後,所有的人都反應過來。

    無不是一副驚愕狀

    在衆人的驚愕中,葉適之注意到那個剛纔走來的公子,雖然看似驚訝,但他的眼神卻與其他人截然不同――他似乎並不喫驚。

    “自古以來,就有朝廷將鞭長不及的地方分封諸侯爲國家藩籬之慣例,不說其它,就是雲南,若是沒有沐國公世代坐鎮,那雲南又豈會併入我大明”

    “妙哉妙哉”

    葉適之也跟着稱讚道。

    “古往今來,除周朝、漢朝以及晉朝之外,再無分封之說,皆是因爲諸臣認爲分封容易引割據內亂,致使手足相殘,傷及國家之根本。若分封於化外之地則無此慮,”

    稱讚之餘,葉適之看着着衆人說道。“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蔞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這是史記.楚世家楚國的記載,然後說道。

    “若是沒有周王封楚熊於江南,又豈會有今天湖廣江南的繁華”

    “明達說得不錯。”

    李從業是絕不會讓其它人來搶他的風頭的。

    “如果當年成祖下西洋時,能夠分藩王於南洋,甲申天變之時,各藩自會興王師入中原,扶我大明帝室,如此”

    “爾等所想不過只是異想天開罷了”

    吳從龍沒料到他話音剛落,那邊就有人把頭一盆涼水當頭給他澆了下來,澆這盆涼水的不是其它人,正是朱明忠,從他們談論着所謂的“分封”時,他知道他們會說什麼,於是立即反駁道。

    “此議斷不可行,藩何罪而流萬里,單就是一個桂王,爾等尚有些議,若是將我大明宗藩皆遣於南洋那種瘴癘之地,今上苛刻宗藩之名恐怕也就坐實了,如此,罪君之事,誰人敢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