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鐵骨 >第233章 未來(求支持,求月票)
    春風撫過微山湖的湖面,那運河水緩緩流淌着,北方大地那封凍了好幾個月的河流、湖泊,在兩個月前就已經開始解凍,往年的這個時候,正是利國驛鐵廠最爲繁忙的時候。

    開了春,河流解凍,那河岸邊的水車會再次轉動起來,在冬日裏因河流冰凍陷入半沉寂的鐵廠會次熱鬧起來。但是今年的這個冬天,鐵廠並沒有了像往年一樣沉寂,甚至就連同那一個個高大的水車,也在冬天水枯時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聳的煙囪以及數臺蒸汽機。

    興乾七年,這一年,對於大明而言是極爲重要的一年,之所以重要,並不僅僅是這一年,明軍越過了潼關,一步一步腳印的向西推進。而是因爲在這一年,大明已經進入了蒸汽時代。而利國驛鐵廠,自然也不例外。

    置身於微山河湖的岸邊,穿着黑色團龍曳撒的朱明忠,正帶着幾名官員在湖邊散步。後面更是簇擁着大隊的錦衣衛,作爲大明的傳統,早在幾年前,錦衣衛已經重新複製,其與舊時相同,錦衣衛首先是皇帝的侍衛親軍和儀仗隊,但同樣,其也與其它天子親軍一樣承擔着戰鬥職能,只不過那飛魚服,早已經變成了紅色的軍裝,只有腰間銅質的皮帶頭上飛魚紋顯示着他們的身份,不過,現在錦衣衛僅僅只是侍衛親軍和儀仗而已。

    即便是已經到了興乾七年,這微山湖兩岸的田地大都還荒蕪着,且沒有多少人煙。數十年前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富饒之地,現在幾乎和塞外草原一樣的荒涼,放眼望去,盡是一片青色,其中甚至長出了不少樹木。

    若是再有幾年時間,這兩岸曾經的熟地,勢必會變成一片森林,草原。崇禎年間,清軍的數次入塞都是沿大運河一路南侵,從那時起,北直隸直到山東千里運河的兩岸百里之內,在清軍的屠殺下幾乎見不到任何人煙,即便現在,這裏仍然沒有恢復多少生機。

    “陛下,臣計劃從利國驛修建一條鐵路,直通徐州,與徐州接上海京洛鐵路,如此一來,利國驛鐵廠產出的炮彈等物資,就可以直接用火車運往西北前線。”

    跟在陛下的身邊的張英,小心翼翼的保持着落後半步的距離,同時又不忘記道出他的計劃。

    作爲鐵路公司新任經理,原本只是工程師的張英一上任,所面對的就是廉政危機,大量的高層職業涉及貪腐,或是被處極刑,或是被流放,涉及資金更是多達數百萬兩,不可不謂之觸目驚心。

    在這種情況下,張英不但要讓鐵路公司正常運轉,還必須要向朝廷證明鐵路公司的價值。儘管現在從戰前的運兵到現在,鐵路一直在證明着自己的價值,但是,鐵路公司卻面臨着生死考驗,畢竟,朝廷已經同意了商辦鐵路。

    所以,他纔會精心的規劃發展路線,以便證明鐵路公司存在的價值,而這次面聖的機會,也是張英好不容易爭取過來的。

    在張英提及修建鐵路支線的計劃時,朱明忠偶爾會把目光投在他的身上,在另一個時空中,這張英可謂是頗有名氣的一個名人,倒不僅僅是因爲桐城的“六尺巷”,因爲他的兒子張廷玉也是清代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正是張廷玉完善了軍機處制度,其堪稱是建立滿清專政的“功臣”。

    而現在歷史卻被徹底改變了,張英不再是歷史上滿清的大學士,而是大明的第一批鐵路專家,當然也是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批鐵路專家。在過去的幾年間,他和他的同僚設計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鐵路,並且研發了鐵路上的設備。

    歷史被徹底的改變了,被改變的又豈止是一個張英的命運啊。

    扭頭朝着另一邊看去,看着那噴吐着煙霧的大煙囪,儘管相隔甚遠,但是朱明忠似乎聽到了蒸汽機的轟鳴聲。

    興乾七年,西元1670年,這一年,蒸汽機開始於大明的工業生產中得到全面普及

    當然,現在,唯一限制蒸汽機使用的,第一是煤礦的,第二自然就是鐵,第三才是工廠的生產。

    “以臣的計算,只要鐵軌等材料能夠保證供應,最遲七月份,利國驛與徐州之間的鐵路支線就可以築成。”

    張英小心翼翼的說道。

    “如此,可以保證今年冬天軍需運輸不受運河封凍的限制。”

    臨了,他又特意強調道。

    “這條支線修建不需要朝廷出款,臣計算過改用蒸汽機車後,鐵路公司的利潤直線上升,尤其是朝廷西征絕大多數的物資、兵員都是經由鐵路轉運,預計今年的利潤將突破135萬兩,修建這條支線綽綽有餘。”

    看着沉默不語的陛下,張英的心裏暗自叫着苦,前幾年的時候,朝廷對鐵路公司有大筆的投入,可是鐵路公司的衆人是如何回報朝廷的呢是大規模的貪腐。這也是現在朝廷死死盯着鐵路公司,恨不得每個月都要審計一番的原因。

    “臣預計這條鐵路支線開支在20萬兩左右,考慮到其它開支,臣準備歲末時向戶部解交八十萬兩。”

    八十萬兩

    這筆錢可真不了,儘管在掏出這筆錢的時候,張英也覺得有些肉痛,這筆錢他更願意用來修建鐵路。

    “張英,這八十萬兩交給朝廷之後,想再要回來,可就困難了”

    凝視着遠處的鐵廠,朱明忠反問道,

    “你就不想多修上幾百公里的鐵路嗎”

    陛下的話,讓張英的雙目微睜,有些不解的看着陛下。

    “朕從來都不是因噎廢食的人,在朝廷裏有人覺得鐵路公司貪腐嚴重,費了朝廷那麼多銀子,結果還阻擋了技術進步,所以,他們覺得與其官辦,不如商辦,所以決定放開鐵路官辦,轉而支持商辦,對此,朕並不反對”

    提及“阻擋技術進步”時朱明忠,突然有一種想笑的衝突,與另一個世界19世紀的國人面對鐵路時

    的驚恐與保守不同,大明上下都被鐵路給驚呆了。他們沒有想到鐵路與火車結合在一起之後,它的運力會如此之大,會如此之快,曾經深入漕糧運輸、兵員調派、邊疆軍需等問題困擾的朝廷官員們,幾乎立即看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修鐵路

    不僅要修鐵路,而且在大修鐵路,尤其是在西征前後,在短短几個月內,這條技術條件落後的鐵路,居然運送了十數萬軍隊以及十餘萬噸物資,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於是乎大修鐵路就成爲了朝廷的共識,幾乎所有的官員以及士紳,都在那裏談論着修建鐵路的好處,完全沒有另一個時空中,被嚇尿了的,覺得鐵路會震動風水破壞龍脈的說法,而且興致勃勃的在那裏規劃起了鐵路線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