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微小說與小小說 >116《犍爲詩話》 一
    116犍爲詩話一老年詩話

    我的家鄉犍爲縣,新近成立詩詞學會,創辦會刊子云山,收錄本縣詩人非詩人們的詩詞。

    我爲此感到振奮,認爲民間詩人們的才具,有了一個極好的去處,詩人非詩人們,有了一個精神的家園。我還認爲由於作品審查較正式刊物寬鬆,就不太會有遺珠之憾,當會淘到民間珍品。我並相信各人作品高下優劣,將來自會有公正評說,目前兼收幷蓄,給歷史留下一時的風貌,猶如詩經之採風,功德無量。

    在這後工業社會智能信息時代的今天,中國的詩詞似乎合不上高速旋轉的機器的節拍,但堅守纔有故事,不至於單純娛樂導致空洞,事後心慌意亂。

    子云山中作者,絕大多數是已退休和將退休的老年人。

    陳繼全,中醫和書法世家,寫出精警美妙如格言警句的作品,造詣高深,但正當到達創作高峯,竟患重症肌無力去世,所以詩詞學會同人餘厚容賦詩悼念:“畫院夭良將,詩壇折棟樑。”

    不久,他的堂弟陳繼先也去世,但留下滿山遺作他楷書刻石的許多墓碑。

    陳繼全沒有兒女,那些格律詩就是他的兒女。

    賀映州,清溪建築社工人,在改革開放掀開大幕的時候,曾經弄潮,建築社改製爲建築公司後當過老總。

    他當年身體何等健壯,意氣何等風發現在他是一個小老頭,鬚髮皆白,身患癌症,但他食量尚可,談起詩歌精神百倍。

    他自說曾經糾正某名勝對聯,致獲免費旅遊,又分析郭沫若、老舍題蒲松齡故居聯之高下,說得很是中肯有見識。

    他講,癌症手術時爲了讓最好的醫生給他主刀,遂贈聯曰:“慈如佛祖,善似觀音”,名醫大悅,乃爲主刀。

    他繼續談對聯,其中批評某對聯合掌。見他懂得“合掌”,心直口快如我立指出他贈名醫聯有合掌問題,尤其“如”、“似”完全同義。剛一說完我就深悔自己改不掉老毛病,直言賈禍啊

    幸好他並不生氣,對於爲什麼那對聯一定要寫成那樣,也作了合理的解釋。

    那天我、他、曾倫元老鄉見面,要談的很多,他卻一個上午,除了談對聯還是談對聯。不管什麼事情,要入迷到這個程度,纔會有所成就吧曾倫元有詩讚鬥癌勇士賀映州:“腹中幾首詩,牌桌玩春秋。誓與癌爭鬥,閻王不敢收。”此詩嘗經陳鋭修改。

    賀映州初中畢業,自學成才,撰聯頗豐,一切對聯由陳銳書寫。

    陳銳,清溪鎮筒車村人,得中學時代校長鄧思敏書法真傳。

    鄧思敏,多才多藝,書、畫、音樂、戲劇,樣樣拿得起。初爲家父杜承雯手下教師、得力班主任,時家父長犍爲師範,爲第一任校長。

    吾父原本承祧兩房之地主少爺,幼年起飽讀詩書,卻於十五歲離家出走,“不喫剝削階級的飯”,步行至河口,自河口沿李白“夜發清溪向三峽”的路,步行到新民教書。次年,十六歲,步行至幾百裏外之省城,考省立師範,成績全省第一,榮光桑梓。他成爲當時書記車耀先的高足,畢業後在任犍爲師範校長前還當過別的學校的校長,他命學校禮堂懸掛國共兩黨抗日將領肖像,說是“只要是抗日的,就應該掛”,其時他兩個弟弟都在,一個黃埔軍校,一個青年遠征軍。

    吾父在那上世紀四十年代抗戰期間,組織師生排演話劇棠棣之花:“願將一己命,救彼蒼生起”;鄧思敏校長於六十年代學雷鋒組織師生排演話劇雷鋒:“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

    鄧思敏校長爲吾父堂內弟,我母和鄧校長都出生長成於縣城北街鄧家大院。

    吾父爲地方培養出第一批科班出身的教師,又促成地方辦了第一所幼稚園,後調進修校函授部,負責面授進修教師,身背綠色郵包,手拿紅色油紙傘,全靠步行,十年間一遍遍走遍犍爲區鄉各面授點。退休後他還爲供銷社青年職工補習文化。吾母出身貧民家庭,學費來之不易,便學得特別刻苦,以致多才多藝,任清溪鎮中心校校長時語、數、圖、音、體,任一科老師請假都能代課,還親繪壁畫,辦板報,製作地球儀等教具,親自輔導學生排練節日歌舞,退休後辦清溪文化站,以幫教失足青年,辦文化茶園和訓練女子龍燈隊聞名,把清溪文化站辦成省先進文化站,引來當時轟動全國的作家周克芹參觀訪問。

    據徐大庭老師在追悼會上發言,吾父乃犍爲“四大才子”之首。他一介文弱書生,運動期間,在五七幹校從頭學習挑糞種菜,餵魚養牛,晚上站在食堂的飯桌上挨鬥爭。他一直不善家務,退休後一段時間應鄧思敏之邀,在文化館清理善本書,給供銷社青年文化補習班上課,業餘還挑燈夜戰,憑兒時記憶,在古詩集空白處補充一首首未收入的相關詩歌。吾母辦文化站,他又全力支持吾母工作。

    吾父一生,不苟言笑,從不談論自己,以上一切,大都於追悼會上,從周長勳、徐大庭、王火光老師發言第一次聽到。

    吾父晚年,以詩歌做日記,直至白內障還摸索着寫,以致字跡殘缺重疊。他的詩平易蒼莽,從不獵奇媚俗,內容多爲記錄民間疾苦,抨擊世上醜惡,他將道義看得比生命更重,在他的七十自壽中有名句“樂生還樂死”。吾弟杜力,那場運動開始時僅9歲,因父母被揪鬥,被我母單位教師子弟遍街追打,逢場天裝在豬籠裏滿街滾,還從公共廁所舀來大糞灌他。他十多歲隻身逃往青海,後來在那裏下鄉,參加工作。1985年回川,在偏僻的南椏河當工人,業餘抓緊時間補充文化知識,“五一”勞動節放棄休息,參加搶修發電機組,因機器出故障,手臂被繃斷的鋼纜抽斷,心臟受損,當場犧牲,被追認爲“優秀共青團員”,追悼會上,青年工人們失聲痛哭。時年27歲,女兒7個月。後來,吾父有詩悼念他:

    “哭力兒

    慷慨捐軀實可哀,

    滿腔熱血灑蒿萊。

    斷肢殘骨寧爲己,

    濟世利人夙所懷。

    憐汝一生多失意,

    慨餘晚景深含悲。

    仃伶忍顧遺孤在,

    難說康強是未來。

    吾父吾母,兩位校長,據他們的學生衚衕春、黃棟淑來信及言談,“最不歧視窮人家庭出身的學生,還暗中給予資助”。衚衕春給我母的信中,除了感謝,還控訴了當年某主任對她的歧視。

    提起父母,便滔滔不絕,此人之常情,各位見笑。

    回過頭來說陳銳。他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放棄教師工作,下海闖蕩,竟在白手起家謀生創業之餘發展詩詞書法愛好,先後加入中華詩詞學會與中國書畫家協會。子云山由他題字,他和妻子都在上面寫詩。

    曾倫元,初小畢業,清溪鎮鐵工廠工人。改革開放與人合辦小煤窯,因新政策被關閉,破產欠債,到五龍場磚廠打工,債權人常來催逼,想起煤窯合夥人楊志鴻,乃賦詩一首託人交楊:

    “問友

    同操煤窯一場空,

    山窮水盡到五龍。

    何尋柳暗花明處,

    遙望蒼天問志鴻。”

    楊被詩歌感動,次日電話曾倫元,言願出資,要曾去雲、貴、湘、桂考察投資項目。適逢全國企業轉制,曾嘗工作之鐵工廠峨山閥門廠出售,曾乃建議楊收購,後藉此廠還清債務,“改變了我後半生的生活軌跡”,“並從此走上了寫詩弄詞的道路”。

    這一羣老年人不僅有會刊,還有微信朋友圈,一個個玩得很熟練,不過只要超出範圍,羅杜林會長就會出來打招呼:只談詩歌,毋逾宗旨。此會長高中語文教師出身,於詩詞格律,比較專業。另外,有幽默細胞。比如他一首詩兩處用典,就在詩詞學會微信上說:“我還是用了碘酒啊,哈哈,兩瓶”,雖然年齡已是不小,但和年輕人一樣,句末不打標點。

    老年詩人非詩人們的可愛之處還在於,連鬥嘴也互贈詩歌。曾倫元聽說當過副縣長的張泰祥取笑他買不起車卻又去學開車,乃賦詩一首獻給他那老同學老朋友:

    “學車無車本窮人,

    賣藝助學豪氣生資助肺結核學生治病、考大學。

    君若拭目往後看,

    橫馬揮戈戰黃昏。”

    張泰祥看後大笑:“你頏實你戰黃昏,你戰黃昏”

    頏實者,能幹、強勢也,曾倫元現在70歲,果然開個節能環保電動車到處跑。

    從刊物和微信看,詩詞學會這些老年人溫柔敦厚,還沒有擡高自己貶低別人的惡習,也都相當珍惜自己的名譽。那些自認爲在搞“現代”的半文盲就難說了,他們個人主義、無知無畏,張口瞧不起知識,閉口瞧不起文化,張口瞧不起王羲之,閉口瞧不起唐詩宋詞,成天寫些粗鄙傖俗強詞奪理的“詩”,卻厚臉實皮纏着別人要和人家戰鬥,爭名奪利,五搶六拖。

    這又足見我中華文化的好處,它充實人的大腦,教化人的性靈,所謂溫柔敦厚,所謂思無邪,讓人變得高貴。

    126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