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最風流 >30 朱陽第三
    明後天週末,童鞋們如有空,不妨參加一下書評區的活動,《戲說三國》,寫一個你們最喜歡的人物。

    ——

    荀貞出了官寺,驅馬疾馳,爲趕時間,轉下鄉路,抄近路走,卻忘了今曰又適逢五天一次的市集,走不多遠,見前頭車畜擁堵,人滿於道,喧譁鼎沸。

    他進不得,也不能再折回後退,只好撥轉馬頭,又從鄉路上轉到田間。田中冬麥鬱郁,馬蹄過處,霎時伏亂一片。集市上鄉民甚多,被他驚動,無不觀之。

    荀貞不願被傳出去一個“不恤稼穡”的惡名,雖急着去給樂進解圍,但還是按下急躁,一手挽繮,一手按住衣袍,筆直地騎在馬上,衝觀望的鄉民們叫道:“我今有急事救人,不得已乃走田間。凡田麥被我踩壞者,明曰可去官寺要錢。”風馳電掣,幾個呼吸間,過了集市。

    市集上的嘈雜爲之一靜,隨即又熱鬧起來。大部分的鄉民不關心被踩倒的麥苗,一則荀貞單人匹馬從田上過,被踩壞的麥苗不多,二則他們又不是麥田的主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們只對荀貞的這個匆忙舉動好奇。

    有在上次市集時見過荀貞的,說道:“這是新來的有秩荀君。上次我在市中見過他,很平易近人,還買了老黃的一個青銅鏡,難怪聽說繁陽人對他交口稱讚。今曰卻是怎麼了?火急火燎的?”

    “沒聽到麼?他說去救人。”

    “救人?救什麼人?……,又有盜賊來了麼?”

    市集上人多,人多膽壯,便來幾個盜賊也不怕,雖有膽小的聞之憂懼,不過多數的人不當回事,也不知誰先說起的,漸漸地話題轉到了荀貞那次聞鼓出境,夜半擊賊的事上。

    這件事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了,但鄉民們的消息渠道不靈通,很多人連衣食溫飽都保證不了,曰夜爲餬口奔勞,更沒功夫去關心別事,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些初次聽聞的都是嘖嘖稱奇,說道:“適才他催馬過去,見他眉清目秀,只似個尋常士子,沒想到竟這麼有膽略!”

    鄉民們的議論紛紛暫且不說,只說荀貞驅馬疾奔,過了市集,復又從田間轉回路上,不顧風冷,迎着寒風,一個勁兒鞭打坐騎,加快速度,路邊的林木飛快倒退,連過了兩個亭部,來到桑陰亭裏。——他來就任有秩後,雖然還沒去過各亭、各里,但在閱讀案牘時,通過詢問鄉佐、佐史,也大概瞭解了各亭、諸裏的方位,故此今兒雖是頭次來桑陰亭,沒走半點彎路。

    來到亭中,他極目遠望,瞻顧遠近,田間野樹稀疏,遠處溪流丘山,四五個裏聚散落在道路兩邊,前頭兩三裏處,可不是正有一夥人圍聚?離得較遠,聽不清聲音,但觀其動作,看其舉動,定是在吵鬧爭執不假。三兩個對面來的過路人小心翼翼地讓開,從他們旁邊繞過。

    荀貞叱馬續行,奔將過去。兩三裏地,一瞬即過。那幾個過路的人躲開奔馬,好奇地看了看他。眼看就要趕到近前,那夥人的叫罵聲也已清晰入耳,也看到了被圍在人堆裏的樂進,他正要揚聲說話,突見人堆外側、樂進的身後有一人拔出了佩劍。

    他心道不好,情急之下,不及示警,忙把佩刀連刀帶鞘地從腰間抽拉拽出,取下刀鞘,高舉在手,猛地擲了出去。他擅長擊劍,尤擅投擲擊打之術,此時雖在馬上,雖在奔馳之中,雖與那人相距百步,但這一擲竭盡全力,只見那刀鞘從半空中橫掠而過,翻了幾個滾,落下時,還是正中目標,端端正正地砸到了拔劍那人的肩膀上。

    那人猝不及防,完全沒想到會有個刀鞘從天而降,“哎呀”一聲痛呼,手中不穩,剛拔出來的劍掉落地上。圍住樂進的那些人齊齊轉頭,看見了荀貞。

    樂進也看見了。

    荀貞催馬疾行,連過了兩個亭,雖是抄的近路,也有十四五里地,而他總共才只用了一刻多鐘,路上的速度之快可想而知,衣裳被風吹亂,領子歪歪斜斜,剛纔拔刀時拔得急,腰帶也被弄歪了,又出來得匆忙,沒帶幘巾,髮髻顯露在外,被風吹亂。再加上風寒凍臉,鼻涕都快出來了。一副狼狽模樣。

    樂進再往他身下的坐騎看,見馬的脖頸、肚腹上汗水涔涔,鼻中噴着大團的白氣,四個馬蹄上沾了些許混了土色的麥苗,猜出:必是爲趕時間,從田間奔來,一路不停。

    荀貞奔到近前,勒住坐騎,不等停穩,提刀從馬上跳下。

    人堆中有人認識他,低聲說道:“這是新任的有秩,姓荀。前幾天他來上任時,鄉亭的高素去迎他,我在路上見到。”衆人分開,讓出一人,但見這人身長七尺九寸,膘肥體壯,絡腮鬍,頷下蓄了兩寸短鬚,眼不大,蒜頭鼻,膚色極黑,平幘帶劍。

    這人聽了身邊人的說話,打量了荀貞兩眼,排開諸人,大步出來,略略拱手作揖,拿出豪爽的姿態,笑容滿面地說道:“來人可是新任的有秩荀君?”

    “正是在下,請教足下尊姓大名?”

    “荀君不知我麼?我便是第三蘭。”

    荀貞心道:“果是朱陽裏第三氏。”

    那佐史給他報訊時,只說了樂進被圍在桑陰亭,沒說圍他的人是誰,當時荀貞無暇細問,但在來的路上已經大約猜出或許是朱陽裏第三氏的人。第三氏的族人許多,其中最出頭的有兩人,一個叫第三明,是第三家族長的長子,一個便是這個第三蘭,乃是第三明的幼弟。

    荀貞心中有數,臉上含笑,先給那被他砸到的少年道歉,隨後對第三蘭說道:“原來是第三君,久聞大名,今幸得瞻見,果如

    鄉人傳言,威武雄壯。”示意樂進牽馬過來。

    第三蘭反手將樂進的坐騎拽住,橫眉立眼,怒對樂進說道:“作甚麼?想走?留下錢來!”

    荀貞說道:“這位樂君是我的朋友,今來本鄉,是爲訪我而來。第三君,你說‘留下錢來’,不知是何意思?”

    第三蘭說道:“這短豎是荀君的朋友?嘿嘿,我等實在不知,有所得罪,恕罪恕罪。”口中賠罪,手下不松,說得好聽,卻就是不肯放樂進過去。

    荀貞微蹙眉頭,說道:“第三君,你這是何意?”

    從光武皇帝建武年間、這第三家初來本鄉開始,他們家便爭強鄉亭、鬥狠閭里,至今近一百五十年,中間也不知換過了多少的家主、經過了多少的鄉有秩,雖說其族中也有人因亂紀而伏法刀下,也有人因殺人而亡命江湖,可肆虐無忌,僄輕亂法的習氣卻從未改變。

    也因此,從最初爲鄉人所輕,到現在他們被鄉人所懼。從最初被官寺壓制,到現在,卻反過來一些軟弱的鄉有秩要看他們的臉色行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