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18章 復仇(1)
    平心而論,陳友諒和張士誠確實是他最強的對手,但從個人感情上而言,他與此二人並無仇恨,甚至還有惺惺相惜之感。

    但元就不一樣了,正是在這個殘暴王朝的統治之下,朱元璋失去了他的父母,家破人亡,自己流離失所,乞討度日,不得已纔去造反。

    在朱元璋的心裏,埋藏着對元的刻骨仇恨。

    不但有家仇,還有國恨。

    在朱元璋掃平陳友諒、張士誠的戰爭中,爲了麻痹元朝,朱元璋不稱王、不稱帝,並暗中表示不與元朝爲敵。他還給當時的元朝大將察罕帖木兒送去了厚禮。

    這麼看來,他確實是個搞關係的能手。

    在元朝看來,這是一個只想在戰爭中撈點好處的鄉巴佬,給點好處就行了。

    如果他們去調查一下朱元璋童年時候的悲慘經歷,再思考一下是誰造成了朱元璋的痛苦,就會發現自己的這個想法是多麼的荒謬。

    朱元璋的策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他解決了陳友諒、即將掃平江南的時候,元朝政府連忙派戶部尚書張昶來封他爲官,他們總覺得這個人是可以爲他們所利用的,給點錢就是了。

    朱元璋的反應卻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他把官辭了,卻把張昶留下了。朱元璋挖了元的牆腳,還對劉基說:元朝送了個賢人給我,你們沒事可以和他多談談。

    如果這一行爲還不能讓元朝明白朱元璋的真正用意,那他們就太蠢了。

    在朱元璋與陳友諒、張士誠作戰,打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元朝政府曾經非常高興地做了一回拳擊比賽的旁觀者,對於他們來說,最好的結果是三個人都倒下,然後自己上去宣佈勝利。

    元朝政府最愚蠢之處就在於,他不知道這場比賽是一場淘汰賽,而最後勝利的獎品是與自己決戰的資格!

    當朱元璋歷盡艱難,從屍山血河中走出,從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屍體上爬起來時,元朝政府才畏懼地發現,這個勝利者比以往任何一個對手都可怕。

    他有着精良的軍隊、善斷的謀臣、勇猛的武將,他率領的不再是那種一攻即破的農民起義軍,而是一支戰鬥力絕不遜於自己的強悍之師。

    元朝政府爲了挽救自己的命運,想盡了各種辦法,他們送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給朱元璋,希望他能接受招撫,繼續做他們的奴隸。

    可是他們慢慢發現,眼前的這個朱元璋不但想要自己的錢,更想要自己的命。

    比賽就要開始了。

    參賽選手背景介紹

    在比賽開始前,我們還要介紹一下朱元璋的對手——元。

    元是蒙古建立的政權。蒙古強大開始於十二世紀,1206年,蒙古族首領鐵木真統一漠北,代表着蒙古進入全盛時期。

    要說明一下的是,很多人都認爲蒙古的強大是自鐵木真之後纔開始,這個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實際上蒙古人的戰鬥力一直相當的強,他們是天生的戰士。

    這個強悍的民族之所以一直沒有登上歷史舞臺,只是因爲自身的分裂。而當鐵木真解決了這個問題後,其可怕的破壞力和戰爭能力就如狂風暴雨般宣泄到世界各地。

    文化先進的民族被相對落後的民族征服,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如西晉和北宋的滅亡等等。但其中存在着一個誤區,那就是人們一直認爲這些落後民族能夠成爲征服者,是因爲他們的士兵英勇善戰,並不是他們的軍事機構先進。

    在那些人看來,這些連字都不認識的野蠻人,只是憑藉着所謂的勇猛作戰,怎麼可能在軍事謀略上勝過長期受到系統軍事理論訓練的文化先進民族的軍官們?

    事實證明,他們可能是錯的。

    軍事和經濟的發展往往是脫離的,這句話已經被歷史多次證明。

    蒙古的軍事制度雖然簡單,卻很實用,他們沒有南宋那些無用的官僚機構,作戰時採用小股騎兵試探,然後採取突然襲擊的方法對敵方薄弱部位實施衝擊。一旦攻擊受挫,立刻撤走,然後尋機從側面突破。

    機動,這是蒙古軍隊的最大優點。

    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蒙古軍隊的武器也比南宋更先進,他們天才地發明了當時最爲可怕的弓,其射程可達三百米,無論多厚的鎧甲都難以抵擋。只有最精銳的南宋軍隊裝備的神臂弓才能與之相比。但戰爭中,武器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作戰的士兵纔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和蒙古人打仗是一種很痛苦的事,因爲他們並不與對方直接用刀劍廝殺,其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弓箭。

    當你碰到蒙古騎兵時,你的噩夢就開始了。進攻前射箭,進攻的過程中射箭,甚至在他逃跑時,還在射箭。你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着,這種類似無賴的打法足以把人逼瘋!

    這也是爲什麼後來的蒙古軍隊進攻東歐時,那些體格遠遠比他們健壯的歐洲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原因。

    他們基本上都不是被刀劍砍死的,而是被箭射死的。

    而蒙古人的另一個特點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那就是屠城。

    蒙古人從東亞打到西亞,再打到歐洲,一直都來這一套,他們的屠城是比較有特點的,值得一說。

    從各方面資料來看(《多桑蒙古史》《元史》),蒙古人的屠城並不是放縱軍紀造成的,他們的屠城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注意這一特點)。

    屠城是爲了讓對手屈服。

    在攻城前他們一般會打好招呼,投降就不屠城,不投降後果你們自己去想。

    但他們的缺德之處在於,不投降他們必然會屠城,但是投降的他們也並不放過。這是爲什麼呢?

    這是爲了保障後方的需要,他們認爲,有人留在自己的身後是不安全的,一定要殺光才安心(蓋蒙古兵不欲後路有居民,而使其有後顧之憂也)。

    蒙古的狂潮席捲全球,不過歐洲人似乎更有自律精神,他們認爲無端出來這麼些恐怖的傢伙,是因爲自己犯的錯太多,上帝用鞭子來教訓自己,所以他們稱呼蒙古人爲“上帝之鞭”。

    這一榮譽稱號的授予在歐洲歷史上是第二次,第一次是給了匈奴王阿提拉。

    歷史學家們給了蒙古軍隊的這種屠殺行爲一個非常確切的定義——國家恐怖主義。

    蒙古軍隊中似乎也有某些人相當愛好行爲藝術,其具體表現爲西亞戰役中,將被殺死的人腦袋砍下來,堆成一座三角形山。

    此外他們也是頗有些黑色幽默感的,比如在攻克巴格達後,他們將最高領袖哈里發關在一座裝滿金銀珠寶的房子裏,讓他活活餓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