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190章 東南的奇才(1)
    嚴嵩之所以能夠肯定那份奏疏上的兩個人必死無疑,是因爲整治這兩人的幕後黑手正是他。

    這兩個人分別是閩浙總督張經和浙江巡撫李天寵。

    而這兩位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之所以會人頭落地,只是因爲一個無聊的人,去出了一趟無聊的差。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正部級官員張經,被任命爲總督前往浙江,他肩負着一個特殊的使命——抗倭。

    不久之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李天寵,奉旨來到浙江,取代駐守當地的王忬(王世貞的父親),成爲了新的浙江巡撫,張經的下級。

    這兩位仁兄都察院出身,合作得也還不錯,面對着日益嚴重的倭寇之亂,盡心竭力,日夜勤勉。

    就在他們埋頭苦幹的時候,嘉靖三十三年(1554),另一個人也來到了浙江,他就是通政司通政使兼工部右侍郎、副部級官員趙文華,這位兄臺既不是總督,也不是巡撫,之所以千里迢迢跑來這裏,除了觀光旅遊外,倒也揹負着一個特殊的使命——祭海。

    讓你去祭海,你就老老實實地祭海,完事後帶點土特產回京也就行了,可趙侍郎卻偏偏是個有抱負的人,他對倭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想摻和一把。

    一般說來,京城的領導要親臨指導,地方官員高興還來不及,可是張經總督卻不買他的賬,對他不理不睬,十分冷淡。

    原因很簡單,張經的官比他大。

    在明代,總督不是地方官員,而是中央派駐地方工作的領導,工資、戶口都掛在中央,比如張經,原先是都察院右都御史,此次是掛銜下派,而趙文華只是奉命出差,乾點臨時工作。

    論資歷就更沒法說了,張經兄十七年前(嘉靖十六年)就已經是副部級兵部侍郎,而那時趙文華卻只是一個小小的正處級刑部主事。大家同在京城裏混,互相知根知底,高級幹部見得多了,眼界自然比地方幹部高得多。

    老子是二品正部級、兩省總督,你小子不過是個三品副部級侍郎,竟敢在老子面前耍威風,你算哪根蔥?

    同理,中央都察院正四品右僉都御史,浙江巡撫李天寵也不願買趙文華的賬,每天管他三頓飯,就盼他早點滾蛋。

    然而事實證明,趙文華確實算根蔥,還是根大蔥,你們敢欺負我,我就讓我爹來收拾你們!

    他爹就是嚴嵩,雖然他姓趙,嚴嵩姓嚴,但所謂有奶就是娘,有權就是爹,不必奇怪。

    嚴嵩之所以支持乾兒子趙文華,是因爲當年他當國子監校長的時候,趙文華是他的學生。而據他觀察,這位學生雖然沒有什麼能力,卻很能拍馬屁,很聽話,於是他安插趙文華去了通政司。

    嚴嵩是不做慈善事業的,他讓趙文華當通政使,其中有着很深的用意。

    通政司是一個副部級部門,最高長官通政使也只是三品,但這個部門對嚴嵩而言卻極爲重要,因爲它主管全國各地送入京城的公文。

    由於名聲太差,全國的衆多御史官員經常上書彈劾嚴黨,雖說有嚴嵩在內閣壓陣,但這位仁兄已經七十多歲了,難保有漏網之魚,萬一捅到皇帝那裏,事情就麻煩了。

    而趙文華兄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在機關蹲守,發現可疑郵件即刻予以刪除(銷燬或是壓住),他兢兢業業,工作完成得很好,也由此成爲了嚴黨的第一號骨幹。

    接到兒子的告狀信,嚴老爹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回覆,他託人告訴趙文華,張經並不好惹,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最好還是乖乖聽話。

    趙文華無計可施,但這位仁兄是個比較執著的人,又從中央要了一個觀察敵情的名義,硬是賴着不走。他要留在這裏,等待張經的失誤。

    而不久之後,他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當時的浙江沿海,倭寇氣焰已經十分囂張,有兩萬餘人盤踞於此,根本不把明軍放在眼裏。張經也並非等閒之輩,他四處調兵,積極部署數月之久,卻遲遲不動兵。

    趙文華反覆催促,張經依然紋絲不動。

    而張總督之所以有如此舉動,和他之前的一段經歷有着很大的關係。

    嘉靖十六年(1537),總督兩廣軍務、兵部侍郎張經,奉命去平定廣西斷藤峽叛亂,在長期艱苦的山區作戰中,他養成了穩重進兵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在這次戰爭中,他還發現了一個十分可怕而特別的戰鬥羣體——狼土兵。

    狼土兵以少數民族爲主,大都不習文化,好勇鬥狠,戰鬥力十分強悍,當年曾讓張經吃盡了苦頭,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到了浙江之後,張經才發現,那些被朝中大臣輕視,所謂烏合之衆的倭寇,卻是一幫前所未見的強敵。

    在皇帝同志專心修道,大臣們專心鬥爭的時候,日本正處於極度混亂的戰國時期,全國分成三四十個諸侯國,你打我,我打你,打贏的自然風光,打輸的就只能跑路。日本就那麼大,土地又不多,還時常噴火山鬧地震,實在不是個人待的地方。於是衆多討生活的倭人就不遠萬里,爲了日本人民的致富事業跑到了中國。

    這幫倭人不請自來,而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故文言有云:

    倭人爲寇,是爲倭寇。

    但惡劣的品行並不能否定他們的戰鬥力,且不說這幫人的武藝和戰術水平,單說人家冒着掉進海里餵魚的危險,跑上千里路來搶劫,就能充分說明他們的犯罪決心和毅力。

    而與倭寇相比,張總督手下的大都是浙江、山東等經濟發達地帶的兵,他們當兵是爲了混碗飯喫,就算不當兵還能種田,犯不着去拼命。

    於是張經決定,調狼土兵進入浙江,抗擊倭寇。

    這個決定爲他贏得了暫時的勝利,卻永遠地送了他的命。

    張經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費盡心力調兵遣將的時候,趙文華已經設計好了一個圈套,準備將他置於死地。

    張總督久經官場,並不是個善茬,上任一年多來,他已在當地安插了自己的親信,而對於趙文華,他也安排了專人監視,總而言之,整個浙江已然成了他的地盤。

    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趙文華依然找到了一個盟友,這個人的名字叫胡宗憲。

    胡宗憲,字汝貞,徽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

    胡宗憲的考試成績很一般,運氣卻不錯,他沒能選上庶吉士,分配到地方當了縣官,不久後因年度考覈優良,升爲御史,巡視宣府、大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