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241章 敵人(2)
    眼看人都闖進來了,張居正無可奈何,只好帶病工作。

    王錫爵不說廢話,開門見山:希望張居正大人海涵,不要打那四個人。

    張居正唉聲嘆氣:

    “那是皇上生氣要打的,你求我也沒用啊!”

    這話倒也不假,皇帝確實很生氣,命令也確實是他下的。

    這種話騙騙兩三歲的小孩,相信還管用,但王錫爵先生……已經四十四了。

    “皇上即使生氣,那也是因爲您!”這就是王錫爵的覺悟。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張居正無話可說了,現場頓時陷入了沉寂。

    見此場景,王錫爵感到可能有戲,正想趁機再放一把火,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

    沉默不語的張居正突然站了起來,抽出了旁邊的一把刀,王錫爵頓時魂飛魄散,估計對方是惱羞成怒,準備拿自己開個刀。正當他準備遺言之際,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九五至尊、高傲無比、比皇帝還牛的張大人撲通一聲——給他跪下了。

    沒等王學士喘過氣來,張學士就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一邊架一邊喊:

    “皇帝要留我,你們要趕我走,到底想要我怎麼樣啊?”

    面對無數居心叵測的人,面對如此困難的局面,張居正一直在苦苦支撐着。他或許善於權謀,或許挖過坑、害過人,但在這個污濁的地方,要想生存下去,要想實現救國濟民的夢想,這是唯一的選擇。

    現在他的忍耐終於到達了頂點。

    張居正跪在王錫爵的面前,發出了聲嘶力竭的吶喊:

    “你殺了我吧!你殺了我吧!”

    王錫爵懵了,他沒有想到,那個平日高不可攀的張大學士,竟然還有如此無奈的一面,情急之下手足無措,只好匆匆行了個禮,退了出去。

    張居正發泄了,王錫爵震驚了,但鬧來鬧去,大家好像把要被打屁股的那四位仁兄給忘了,於是該打的還得打,一個都不能少。

    萬曆五年(1577)十月二十三日,廷杖正式執行,吳中行、趙用賢廷杖六十,艾穆、沈思孝廷杖八十。這麼看來,師生關係還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到關鍵時刻能頂二十大板!

    事情前後經過大致如此,打屁股的過程似乎也無足輕重,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地方——打屁股的結果。

    在這次廷杖中,張居正的兩位學生在抗擊打能力上,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特質。吳中行被打之後,差點當場氣絕,經過奮力搶救,才得以生還,休養了大半年,還拄了一輩子柺杖。

    但趙用賢就不同了,據說他被打之後雖然傷痕遍佈,元氣大傷,卻明顯能扛得多,回家後躺了一個多月,就能起牀跑步了。

    這是一個奇蹟,同樣被打的兩個人,差別怎麼會這麼大呢?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精神,去詳細分析一下這個明代特有的發明——打屁股。

    關於打屁股問題的技術分析報告

    廷杖,也就是打屁股,是明代的著名特產。大庭廣衆之下,扒光褲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幾棍下去,皮開肉綻,這就是許多人對打屁股的印象。

    然而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各位,打屁股,並不如此簡單,事實上,那是個技術工種。

    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明代的廷杖是一種極爲嚴酷的刑罰,因爲那跟你在家捱打不一樣。你爹打你,無非是用掃把、小棍子,慘無人道點的,最多也就是皮帶。

    但廷杖就不同了,它雖然也用棍子,卻是大棍子。想想碗口粗的大棍以每秒N米的加速度向你的屁股着陸,實在讓人膽寒,所以連聖人也說過,遇到小棍子你就挨,遇到大棍子你就要跑(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而執行廷杖的人,基本上都是錦衣衛。這夥人平時經常鍛鍊身體,開展體育活動,隨手一掄,不說開碑碎石,開個屁股還是不難的。

    所以經過綜合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如無意外,二十廷杖絕對足以將人打死。

    但一直以來,意外始終在發生着,一百杖打不死的有,一杖就完蛋的也不缺,說到底,還要歸功於我國人民的偉大智慧。

    綜觀世界,單就智商而言,能和中國人比肩的羣體,相信還沒生出來。而我國高智商人羣最爲突出的表現,就在於從沒路的地方走出路來。

    打不打屁股,那是上級的事,但怎麼打,那就是我的事了。爲了靈活掌握廷杖的精髓,確保一打就死,或者百打不死,錦衣衛們進行了艱苦的訓練,具體方法如下:(有興趣者,可學習一二,但由此帶來之後果本人概不負責。)

    找到一塊磚頭(種類不限),在上面墊一張宣紙(一點就破那種),用棍子猛擊宣紙,如宣紙破裂,則重新開始。如此這般不斷練習,以宣紙不破,而磚頭盡碎爲最高層次。

    如果能打到這個級別,基本就可以出師了,給你送過錢的,就打宣紙,打得皮開肉綻,實際上都是軟組織損傷,回家塗了藥,起來就能游泳。

    要是既無關照,又有私仇的,那就打磚頭,一棍下去表皮完整,內部大出血,就此喪了命那是絕不奇怪。

    順便說一句,在當時,另一個技術工種也有類似的練習,那就是砍頭的劊子手。這也是門絕活,操作方法與打屁股恰好相反。找一塊平整的肉,然後在上面放上一張宣紙,用刀剁宣紙,把下面的肉剁碎,上面的宣紙不能破損,就算是爐火純青了。

    練這一手,那也是深謀遠慮,如果給錢的,一刀下去就結果,不會有痛苦。不給錢的,隨手一刀,愛死不死,多久才死,反正是你的事。

    如果有給大錢的,那就有說頭了,只要不是什麼謀反大罪,不用驗明首級,再買通驗屍官,犯不着人頭落地,就能玩花樣了:順手一刀砍在脖子上,看上去血肉模糊,其實上大血管絲毫無損,擡回去治兩天,除了可能留個歪脖子後遺症外,基本上沒啥缺陷。

    這纔是真正的技術含量,什麼“庖丁解牛”,和砍頭打屁股的比起來,實在是小兒科。拉到刑場上都殺不死,打得皮開肉綻都沒事,這就是技術。

    技術決定效益,這是個真理。

    所以長久以來,打屁股的錦衣衛日夜操練技術,畢竟人家就靠這手本事混飯喫,不勤奮不行。但日久天長,朝廷也不是傻瓜,慢慢地看出了門道,爲保證廷杖的質量,也研發了相應的潛規則口令,分別是:打、着實打、用心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