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第358章 一個文雅的人(1)
    爲保證能給崇禎同志個交代,崇禎八年(1635)六月,曹文詔奉命出發,追擊民軍。

    曹文詔的攻擊目標,是十幾萬民軍,而他的手下,只有三千人。

    自打開戰起,曹文詔就始終以少打多,幾千人追幾萬人,是家常便飯。

    但上山的次數多了,終究會遇到老虎的。

    曹文詔率領騎兵,一口氣追了幾百裏,把民軍打得落花流水,斬殺數千人。

    但自古以來,人多打人少,不是沒有道理的。

    跑了幾百裏後,終於醒過來了,三千人而已,跑得這麼快、這麼遠,至於嗎?

    於是一合計,集結精銳兵力三萬多人,回頭,準備跟曹文詔決戰。

    崇禎四年起,曹文詔跟民軍打過無數仗,從來沒輸過,膽子特大,衝得特猛,一猛子就紮了進去。

    進去了就再沒出來。

    民軍已走投無路,這次他們沒打算逃跑,只打算死拼。

    而曹文詔由於太過激動,只帶了先鋒一千多人,就跑過來了。

    三萬個死拼的人,對一千個激動的人,用現在的編制換算,基本相當於一個人打一個排,能完成這個任務的,估計只有蘭博。

    曹文詔不是蘭博,但他實在也很猛,帶着騎兵衝了十幾次,所至之處,死傷遍地,從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斬殺敵軍幾千人。

    眼看快到晚上,殺得差不多了,曹文詔準備走人。

    這並非玩笑,曹總兵是騎馬來的,就算打不贏,也能跑得贏。

    在混亂的包圍圈中,他集結兵力,發動突擊,很快就突出了缺口,準備回家洗澡睡覺。

    當時場面相當混亂,誰都沒認出誰,在民軍看來,跑幾個也沒關係,所以也不大有人去管這個缺口。

    但關鍵時刻,出情況了。

    曹文詔騎馬經過大批民軍時,有一個小兵正好被俘,又正好看見了曹文詔,就喊了一句:

    “將軍救我!”

    當時的環境,應該是很吵的,有多少人聽見很難說,但很不巧,有一個最不該聽見的人,聽見了。

    這個人是民軍的一個頭目,而在不久之前,他曾在曹文詔的部隊裏幹過。

    作爲一個敬業的人,他立即對旁人大喊:

    “這就是曹總兵!”

    既然是曹總兵,那就別想跑了。

    民軍集結千人,羣擁而上圍攻曹文詔。

    曹文詔麻煩了,此時,他的手下已經被打散,跟隨在他身邊的,只有幾個隨從。

    必死無疑。

    必死無疑的曹文詔,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刻,詮釋了勇敢的意義。

    面對上千人的圍堵,他單槍匹馬,左衝右突,親手斬殺數十人,來回衝殺,無人可擋。

    沒人上前挑戰,所有的人只是圍着他,殺退一層,再來一層。

    曹文詔是猛人,猛人同樣是人,包圍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傷勢越來越重,於是,在即將力竭之時,他抽出了自己的刀。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他舉刀自盡。

    曹文詔就這樣死了,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然很勇敢。

    無論如何,一個勇敢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崇禎極其悲痛,立即下令追認曹文詔爲太子太保,開追悼會、發撫卹金、料理後事等等。

    從某個角度講,曹文詔算是解脫了,崇禎還得接着受苦,畢竟那幾十萬人還在鬧騰,這個爛攤子,必須收拾。

    所以,曹文詔死後不久,崇禎派出了另一個人。

    當時的局勢,已經是壞得不能再壞了,鳳陽被燒了,曹文詔被殺了,皇帝也作了檢討,原先被追着四處跑的民軍,終於到達了風光的頂點。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將領,包括左良玉、洪承疇在內,都是畏畏縮縮,遇上人了,能不打就不打,非打不可,也就是碰一碰,只求把人趕走,別在自己防區裏轉悠,就算萬事大吉。

    對此,諸位頭領大概也是明白的,經常帶着大隊人馬轉來轉去。有一次,高迎祥帶着十幾萬人進河南,左良玉得到消息,帶人去看了看,啥都沒說就回來了。

    照這麼下去,估計高迎祥就算進京城,大家也只能看看了。

    然而,一切都變化了,從那個人到任時開始。

    對這個人,崇禎給予了充分的信任,給了一個絕後而不空前的職務——五省總理。

    這個職務,此前只有陳奇瑜和洪承疇幹過,但這人上來,並非是接班的,事實上,他是另起爐竈,其管轄範圍包括江北、河南、湖廣、四川、山東。

    當時全國,總共只有十三個省,洪承疇管五個,他管五個,用崇禎的說法是:洪承疇督師西北,你去督師東南,天下必平!

    這個人就是之前說過的第四個猛人,他叫盧象昇。

    對大多數人而言,盧象昇是個很陌生的名字,但在當時,這是一個相當知名的名字,而在高迎祥、李自成的嘴裏,這人有個專用稱呼:盧閻王。就長相而言,這個比喻是不太恰當的,因爲所有見過盧象昇的人,第一印象基本相同:這是個讀書人。

    盧象昇,字建鬥,江蘇宜興人。明代的江蘇,算是個風水寶地,到明末,西北打得烏煙瘴氣,國家都快亡了,這邊的日子還是相當滋潤,僱工的僱工,看戲的看戲。

    鑑於生活條件優越,所以讀書人多,文人多,詩人也多,錢謙益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但除此外,這裏也產猛人——盧象昇。

    所謂猛人,是不恰當的,事實上,他是猛人中的猛人。

    但在十幾年前,他跟這個稱呼,基本是八竿子打不着,那時,他的頭銜,是盧主事。

    &

    nbsp; 天啓二年(1622),江蘇宜興的舉人盧象昇考中了進士,當時吏部領導挑中了他,讓他在戶部當主事。

    據史料說,盧主事長得很白,人也很和氣,所以人緣混得很好,沒過兩年,就提了員外郎,只用了三年時間,又提了知府。

    到崇禎二年,盧象昇已經是五品正廳級幹部了,就提拔速度而言,相當於直升機,而且盧知府人品確實很好,從來沒有灰錢收入,羣衆反映很好。

    總之,盧知府的前途是很光明的,生活是很平靜的,日子是很愜意的,直到崇禎二年。

    這年是比較鬧騰的,基本都是大事,比如皇太極打了進來,比如袁崇煥被殺死,當然,也有小事,比如盧象昇帶了一萬多人,跑到了北京城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