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嗜血神醫 >第四百一十六章 古來軒
    “好多了,真的是神清氣爽啊,胸口這股熱氣盡消,好像所有的不舒服全都隨着那股黑血流走了一樣,我感覺我可以不用吃藥了。”董老驚喜地說道。

    “那可不成啊,”杜林搖頭笑道,“放出溼毒熱血也是權益之計,也只是比喫冰塊強上了點罷了,也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要想去根,還是得吃藥。”

    “哎,我也就是說說罷了,你是醫生,你說了算嘛。”董老哈哈大笑。

    衆人也跟着笑了起來,笑聲漸息,王鐵突然說道:“杜專家這個針盒可真是製作精巧,一看就是出自早年間皇宮大內能工巧匠之手。”

    “哦?王祕書認得這針盒的來歷?”這針盒的來歷其實杜林也沒搞清楚,只是用了五百多年了,也就不在乎它的來歷了。

    “我也只是在幾個月前見過類似的一個老物件,是一個首飾盒,那上面的花紋和機簧的樣式都與這個針盒很相似,我覺得很可能是出自同一個工匠之手。”王祕書回憶道。

    “那回頭等董老康復了,還要麻煩王祕書詳細和我說說。”

    “好,得空了,我請杜老弟喝茶。”

    ——————————

    找準了病因,藥也對症,董老的病很快就見好了,三劑藥下去,董老已經可以自己下地行走了。這幾天,丁老等幾位董老的老朋友也來看望過,聽說董老是因爲不習慣北方的氣候才得的病,丁老還頗爲自責,因爲當初鼓動董老來中京的就是丁老。

    不過也算是有因就有果吧,治好董老這怪病的卻也是丁老舉薦的醫生。

    這天中午,董老按照往常的習慣在房間裏午休,王鐵就有了一個小時左右的空閒時間,便約上杜林在老幹部療養基地裏的一家茶館喝茶。

    閒聊了幾句之後,話題便引到了杜林的針盒上來。

    “王祕書,之前您說您以前見過和我的針盒類似的一個首飾盒,能具體講講嗎?”

    王鐵喝了一口茶,說道,“大約是三個月前吧,我代表去董老去參加一個私人博物館的開館儀式,就在中京,在那個博物館裏我見到了一個做工極爲精巧的首飾盒,花紋和樣式與你那個針盒明顯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當時我聽講解員說,那是一個出自皇宮裏的物件,好像是皇帝賞給某個妃子的御賜之物,由一位大內工匠所制,有興趣你可以去看一看。”

    “您這麼說,我還真有點想去瞧瞧。”杜林下意識隔着衣服摸了摸自己的針盒。

    “行啊,那這樣,反正首長這幾天也不出門,他的車閒着,我讓司機送你去那個博物館看一看,早去早回,別耽誤晚飯。”王祕書邊說邊掏手機。

    “別麻煩了,您告訴我地址,我自己打車去就行。”杜林一聽要動用董老的專車,便有心要推辭。飛庫

    “嗐,有什麼麻煩的,董老大病初癒,也不可能出門,那車都閒了很久了,正好出去開一開、溜一溜嘛。”

    說完便撥通了司機的電話。

    很快,一輛黑色的紅旗車便開到了茶館門口,王鐵透過窗戶看見,便起身道:

    “你去吧,地址司機知道,離這裏也不是很遠,晚飯前應該能回來。”

    “好,那我去一趟。”杜林便起身掏錢包要去結賬。

    “你啊,收起來吧,”王鐵笑道,“療養基地裏的這些店面大部門都是對外收費,對內免費的,咱們倆現在都是內部人員,不用花錢的,快去吧!”

    “哦,那好吧,王祕書您坐着再喝會兒茶,我先走了。”

    ——————————

    給首長開車的司機,果然都是經驗豐富,好像中京城裏的每一條道路都印刻在他們的腦子裏一樣,這輛紅旗車幾乎沒有走什麼大路,而是專走一些大家不常走的背街小道,所以根本沒有遇到堵車的情況,很順利的來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宅院門前。

    杜林下車往門前一站,擡頭便能看到門楣之上掛着一張三米多長的匾額“古來軒民間收藏博物館”。

    博物館的大門沒有開,左右兩邊各開了一個小門,分別立着兩塊小牌子,白底紅字寫着“入口”、“出口”,不過無論哪個口都沒有看到有訪客進出,看來經營情況比較慘淡。

    這也是華夏絕大多數私人博物館的現狀,由於歷史原因,大多數國有博物館藏,都來源於皇室珍藏和出土發掘,這與華夏的文物法有關。

    文物法明確規定,凡是出土的東西其所有權都歸國家所有,由此演繹出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例如有一位農民將一件地裏挖出來的古董千里迢迢送到相關部門時,所得到的競是一兩百元的辛苦費,而同樣的古董在拍賣會上則能拍出價值幾十萬元的高價,這樣的結果最終造成了大量的文物流失。

    如果你認爲,大量文物流向海外給我們國家就造成了多麼大的損失(儘管很多媒體也都是這麼說的),那你就錯了。如果你瞭解那些收藏我國文物的國家是什麼樣的民俗,你就會輕易的發現,這些國外的博物館熱衷於收藏華夏文物,不過是把它們當做炫耀自己過往輝煌的見證罷了。

    因爲不論他們收藏的華夏文物有多麼的珍貴,哪怕是一件西周的青銅器,在它們的拍賣會上,拍出的價格也永遠不會高出五百年前他們自己國家一位著名畫家隨手塗鴉的一幅油畫。

    其實也不光是外國,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是這樣,孩子總是自己家的好,只有自己的纔是最好的。所以在那些國際上的拍賣會上,拍出天價的華夏文物都是華夏人自己擡出來的高價。

    所以當華夏重新崛起之時,國家投入了大筆資金來收購流失在海外的國之瑰寶。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任何一位有民族自尊心的領導人都希望本來就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文物回到祖國的懷抱。

    但這樣的“迴流”風潮卻出現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結果,就是東西越拍越貴,東西越來越多。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