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暮漢昭昭 >第一卷 第十九章 鼎立
    吳匡刺殺曹節不成身死的消息幾日間便傳遍了整個洛陽城,只是大家都以爲這個刺客的名字叫吳闐,是兗州陳留人。

    真正知道他叫吳匡的,無外乎何進,陽球,史子眇,劉辯四人而已,而在這四人當中,因吳匡之死最爲鬱郁的竟然是與其關係最爲薄弱的劉辯。

    劉辯鬱郁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吳匡本不該在這個時間點身死,據他所知,吳匡可是要活到諸侯割據的年代的,而且他的兒子吳班更是蜀漢後期與魏延並稱的肱骨大將,那可是正面硬剛司馬懿,還剛贏了的男人,可這一切,就因爲眼前吳匡身死再無可能重現了。

    因爲自己的籌謀,算計,或者是刻意偏袒某個歷史人物,從而導致更多英雄人物的提前離場甚至是無辜生命的白白犧牲,劉辯產生了自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第一次自我懷疑。

    沒錯,因爲他是劉辯,他不想讓自己十四歲就死掉,可是這就是讓別的生命因他而死的理由?雖然他知道很多將來會發生的事情,但是擺在眼前的終究不是可以建檔刪檔的遊戲,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劉辯又想到了那個留下《洛神賦》與曹植名諱的人,這個人悄無聲息的出現,又悄然的離去是不是在提醒自己什麼,還是說真有王莽穿越,劉秀位面的說法,這個時代的劉辯就是王莽,而那個人卻是劉秀?

    如果真的如此,那劉辯現在的努力又有什麼意義呢?可是如今到底不是劉辯思索有沒有意義的時候。

    吳匡所爲,共計殺人三十又三,傷者二三十,雖說是批甲持刀對戰赤手空拳,但是這個戰損比也是極其驚人的了,然而事情自沒有因爲吳匡梟首身死而結束。

    皇帝知此事,怒極。特命陳留國相曹莽徹查吳闐事,曹莽雖然驚疑爲什麼會有人以吳闐的身份行此事,但是如何能錯過這個大好機會,假公濟私,大肆掠殺,一時間陳留下到百姓,上到豪族,盡皆聞曹色變,苦不堪言。

    另外,曹節本於王甫事後威望有所削弱,難爲宦首。突經此事,其人聚集十常侍與衆黃門,攜三十三黃門屍首及吳匡屍身與洛陽東城門前,慟哭不止,拭淚而言:“我等自可互相殘殺,但如何能叫這般賊子來屠戮我等?”衆黃門聲淚俱下,共鞭吳匡屍身,自是同仇敵愾,曹節重爲宦首。

    史子眇後將此事告知了何進陽球,二人泣不能言,何進更是後悔莫及,遂發重誓,決意誅宦,從此以後何進聲望大漲,士人集團與外戚集團分別以陽球何進爲首,以誅宦爲目的形成政治同盟,勢力空前強大。

    皇帝劉宏爲了制衡士人宦官的實力,竟拜曹節爲尚書令,領尚書檯,一時間竟是權傾朝野,無人能出其右。需知武帝爲削弱相權,鞏固皇權,從而設內朝官,任用少府尚書處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國家政治中樞。到了東漢時期,尚書令則職權重大,爲“三獨坐”之一。

    皇帝此番對曹節的任命,顯然是發覺了以何進爲首的外戚勢力明顯朝着士人方面有所靠攏,故而行此之舉,曹節自然不能放過這個絕佳機會,數月間就完成了尚書檯六曹各主官尚書及所屬郎官、令史的人員清洗。一時之間,整個尚書檯盡爲親宦勢力,公卿議事奏章皆不得近皇帝身側。

    光和三年(公元180年)的後半年,對於士人們來說,是極其黑暗的幾個月,吳匡刺殺曹節是一個導火索,然而一擊不中,導致曹節借皇權猛然反噬,把持中樞,皇帝劉宏乾脆放任不管,不理朝政,終日沉醉西園,過上了極其奢靡的放蕩生活。

    也因爲吳匡之死,何氏一族內部也發生了微妙的結構變化。主要表現爲以何皇后、越騎校尉何苗爲主的親宦勢力,與以侍中何進爲主的誅宦勢力的全面對峙。而一邊是母親和小舅舅,一邊是大舅舅,這樣的對峙,無意會以控制劉辯或者說倚仗劉辯的方式進行展開。

    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歷時五年,大漢帝國終於迎來了除劉辯以外的另一個皇子,劉協。

    劉協的出生從現實的角度來講其實頗爲坎坷,自王甫以罪人的身份死了之後,王美人於後宮當中相當於完全失去了宦官的支持,加上何皇后性格乖戾善妒,王美人又素來畏懼,竟是在發現懷有子嗣後大服墮胎藥,以求失了胎兒,保全性命。

    只是不想劉協的生命力卻是異常頑強,王美人大量的藥物服用不僅沒有對他產生絲毫影響,反而使其愈發健康成長,直至胎兒成型,皇帝劉宏知悉,格外照看,何貴人終是失去了機會,無法施展手段謀害皇子了。

    劉辯對於劉協的順利出生,從心態上來講是挺矛盾的。

    劉協的出生意味着未來皇帝的合法繼承者一定有兩個,那麼後續萬一董卓又入洛了,按照歷史進程,無論是自己還是劉協,總有一個會被當成其立威對象廢掉或者殺掉,要是那個被殺對象是劉辯自己,他當然是不願意的,自己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的所有努力就是爲了在這個亂世活下去,而活下去的第一難關就是不被董卓殺掉。努力了十四年,然後重蹈覆轍,這實在是太殘酷了。

    可如果那個被殺對象是劉協呢?劉辯到底還是難以接受。畢竟他纔是後世堂堂正正的漢獻帝,在劉辯看來,這個可憐的小孩是真的太無辜了。

    既然事已發生,那麼要防止自己十四歲死掉,亦或是防止劉協成了自己的替罪羊,最根本的方式只有一個,就是防止董卓入洛,或者說,直接在董卓入洛之前殺掉他,可是現在董卓到底是在哪個角落劉辯卻是一無所知。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走從前的小皇帝們的老路,扶植外戚。

    對於劉辯來說,外戚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何進,一個是何苗。

    要從這兩個人中去做選擇,劉辯自然毫無疑問的會選擇何進,而劉辯的選擇,亦代表了史子眇的選擇,這麼一來何皇后和何苗對於劉辯的爭奪或者是攀附,實際上就失去了天然優勢,宦官集團的根本實力亦會發生動搖。

    畢竟宦官的權利歸根結底不過是皇權的延伸,宦官可以目空一切,無所忌憚無外乎皇帝包容甚至是變相支持,那麼,當宦官失去了皇帝的庇護,迎接他們的必然只有死路一條。

    而眼下的情形是,在所有人看來,皇子劉辯就是未來的皇帝,未來的皇帝選擇何進,那就是擺明了放棄宦官的意思,那麼宦官們要想活命,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能讓劉辯當上皇帝,以前辦不到,現在卻是有明擺着的人選,劉協。

    如此一來,團結了沒多久的宦官集團內部瞬間又就分裂成了好幾派勢力。

    一派是以曹節、史子眇爲代表的親劉辯勢力,這派勢力實際上並不糾結於何皇后、何苗以及何進這二方的選擇,他們就是單純選擇劉辯,史子眇有這樣的選擇自然不用多說,曹節卻是有他的一番深意。

    自今年過完年後,曹節已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漸漸不行了,他是個很聰明的人,知道想要家族延續就必須選擇劉辯,原因很簡單。在他看來,劉辯智慧,有遠慮,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劉協雖並不能說他一定不聰明,但是畢竟還只是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對於曹節來說,眼前的形式依舊如兩年前自己在永安宮和劉辯說的那樣,他沒得選。

    雖然劉辯不管不顧的站在了誅宦的隊伍當中,但是曹節一將死之人,誅不誅宦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家族的延續纔是他考慮的重點,就算未來曹破石,曹莽手持屠刀,斬殺如今自己的同僚宦官朋友,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就如他所言,在這宮中,又能有什麼交情可言?

    所以曹節的選擇,實際上是很務實也是必然的結果,與其相對的便是以趙忠、張讓、蹇圖爲核心的親劉協勢力。

    這個勢力的動機就更加純粹了,劉辯要誅宦,若是讓他成了皇帝,自己定將死無葬生之地,那麼也唯獨只有扶持這個還沒有任何立場的小皇子,纔是得以活命的唯一方式,至於得罪了何皇后、何苗,反而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宦官集團中還涌現着第三股勢力。

    這個勢力非常特殊,他們既不親靠劉辯,也不依附劉協,他們是以何皇后、何苗爲核心依附對象的宦官勢力。在他們看來當前形勢其實很簡單,政治立場不重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最重要,自己身爲黃門、常侍,那就是要伺候好皇后、皇帝的,劉辯雖一意誅宦,但是對他們來說,若求得皇后庇護,這未來的皇帝還能不給自己母后面子?到底這是大漢朝,以孝治國,劉辯又怎會不知呢?所以以不變應萬變,既不得罪宦官同僚,也不正面得罪誅宦勢力,或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皇子劉協可能這輩子都想不到,自己的出生竟然使這天下的政治中心這般翻天覆地。

    同年秋,曹節曹漢豐,這個伺候了三世皇帝的宦官領袖,終於油盡燈枯,死在了洛陽家中,皇帝劉宏感念其忠義,追贈其爲車騎將軍,這個三朝老臣,當世名宦,終算是功成名就,入土爲安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