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暮漢昭昭 >第二卷 第十章 定策
    史子眇一頭霧水,只得應和點頭。

    “太常楊公方知太平道危害,他袁氏四世三公,人才輩出,難道竟連這點眼界都沒有嗎?況且袁紹既知封諝、徐奉勾結太平道,矇蔽聖聽,竟然不稟不報,我倒覺得像是在刻意遮蔽縱容。”劉辯眉頭稍展,似是察覺了微毫眉目:“我等不過奉楊公所諫,行了些許小事,尚且談不上阻撓太平道起勢,可是即便如此微末行爲,袁紹竟然這般看中,大動干戈、精心籌謀收你入獄,給你按上如此天大罪名,其中緣由,我似是有些明白了。”

    史子眇聞言一驚,問道:“殿下明白什麼了。”

    “如我所料不錯,這太平道反之事絕非只是三兩黔首憤然揭竿說起事便能起事的,其中因果一定少不了汝陽袁氏刻意縱容,順水推舟。”劉辯鏗鏘斷言。

    史子眇目瞪口呆,竟是說不出話來。

    “我似是有些想通了。”劉辯依舊是自說自話:“史書上所謂的黃巾起義,集天下州郡三十六方,跨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集數十萬衆,這般的規模陣仗竟能叫郡國縣鄉上下百官無動於衷,又是怎麼可能呢?”

    說着說着,劉辯竟是笑出了聲來:“袁氏歷經四朝,黨羽門生廣佈天下,陛下早就有言,這天下百官與其說是朝廷命官,倒不如說是他袁氏故吏,太平道之事,若是袁氏刻意縱容,這些個朝廷命官又有哪一個敢上奏朝廷,言說其中利害呢?”

    “原來如此。”史子眇也是幡然醒悟,拍額言道:“所以從始至終,言及太平道厲害的便只有太常楊公與殿下二人,而楊公與陛下的太平道事諫書大抵也是止於封、徐,如此看來,這封諝、徐奉,確是太平道細作無疑了。”

    劉辯冷哼一聲道:“與其說是太平道細作,倒不如說是袁紹細作,若非袁氏暗中運作,太平道那些個黔首刁民如何能有這般本事,竟能勾連禁中六百石宦官。”

    “然也,然也!”史子眇頻頻點頭。

    “可是眼前,封、徐二人亦要成爲袁紹的棄子了。”

    史子眇猛地一怔,不明所以,茫然問道:“這又是爲何?”

    “許攸既與我言明瞭封、徐之事。自然是不打算再留此二人了,如今你已出得中都官獄,暫時安全,那麼袁紹這番借刀殺人之計算是徹底敗露了。可是如今其人已然成爲司隸校尉,集天下黨人利益與其一身,再非昔日那個避世不出的天下楷模,因此正如許攸所說,要成誅宦大事,便只能再借封、徐事端,造宦官勾結太平道事由,將宮中閹宦全數殺盡,方可成黨人所願,揚袁紹之大名與天下了!”劉辯侃侃言道。

    “既然如此,我們該怎麼辦?”史子眇心中焦急,趕忙問道。

    “大勢所趨,宮中已不可留。”說到此處,劉辯心中一動,微微一笑道:“便是尚可留在宮中,也沒有留下來的必要了,老爸,我意要你出宮爲我去尋一人,一來可避洛中禍事,二來天下大亂在即,我們確實也應該培植自己的勢力了!”

    史子眇向來對劉辯那叫一個言聽計從,聽聞劉辯言語,忙一個勁兒的點頭。

    “光和六年,若是我記憶不差,此人如今已是二十有四了,虎狼年紀,正堪所用!”

    史子眇插話問道:“殿下要臣所尋之人,戶籍何處,喚何姓名?”

    劉辯點頭笑言:“此人乃是幷州五原郡九原縣人,呂布呂奉先是也。”


章節報錯(免登陸)